以巴赫曼两篇小说为例看职业女性的生存危机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女作家英格伯格·巴赫曼被奉为当代最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享誉世界.究其一生经历过走红的辉煌也遭遇过背运的低谷,褒奖与怀疑始终追随着她.作为战后女性作家,巴赫曼不仅被看做是文学精英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女性主义的崛起.巴赫曼的作品中多关注现实,批判社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掘社会中阴暗面,又以其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本文以巴赫曼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中的同名小说《同声》及《三条通向湖滨的路》为例,简要解析了巴赫曼这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两位所谓的“职业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了排挤之后是如何面对,以及如何寻求社会认同.文末还对巴赫曼的个人文学观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通过其文学观找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其他文献
晓苏小说结尾以意趣取胜,在这意趣之中,小说的意义也随之浮出水面.晓苏小说擅长制造悬念,通常在结尾揭开谜底,这谜底往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有些小说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作家西西的代表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模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在殡仪馆做化妆师的女子的生命体验和感情经历.本文按照现代小说的叙述
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观照韩东的小说《爱与生》,发现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初具作者解构思想的雏形.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爱情与金钱、爱情与性、此岸与彼
在“荷花淀系列”小说的创作过程,孙犁不拘一格的选材、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孙犁内心的艺术坚守.“荷花淀系列”小说的价值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经得
张爱玲在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用笔塑造了一个封闭式、独立于主流之外的“孤岛”空间.一方面,“孤岛”空间是张爱玲日常生活题材的叙事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关系和内心情
阮籍咏怀诗历来被认为意旨幽深,婉曲隐秀,“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古今学者对阮籍诗作背后的无穷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因其可鉴性、创造性和永恒性,在品读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带有作者曹雪芹自身的自传色彩,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也昭示了曹雪芹的佛学思想.贾宝玉这个具有佛性的人物,其思想中的佛学内涵对于理解曹
《千字文》成为世界上现在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识字课本,不能不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随着近两年的“国学热”的升温,《千字文》又重回大众视野中.但
情感是诗词理解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这首诗的悲伤是分度来表达的.可以说,《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文学
本文采用文体学方法兼结合创作背景、创作理念等因素,对饶宗颐先生代表性诗作进行文本细读,分析饶先生在创作中是如何运用佛语与佛教意象的,以及这些佛语与佛教意象在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