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人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挚感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流露情感、体现价值、放飞梦想。让学生先试着说真话、抒真情,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充分发展。
  作文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摒弃陈旧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依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自身的特长、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做起
  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初一的月亮像弯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样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给学生以引导,不作硬性规定。根据教学计划和训练目标进行适当的指导,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特长和生活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题材,使文章结构不再是“总—分—总”的框架。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内容,阐明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要打破“老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固定模式,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的模式,让学生也知道别人的感受,从中受到启发。下一次学生会大胆地想象,写出多姿多彩的作文。
  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事情的动力,它能够推动学生自主思考,更能体会学生的乐趣。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全身心地积极投入。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张扬个性。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写作思路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写作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想象能力是学生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的局限,为学生设定写作情境;可以根据写作要求,放有关的录音、录像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情感的涟漪。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路开阔、情感细腻丰富。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发现身边的奇闻逸事,及时地记录下来,养成抄写好词好句的习惯。要教育学生多多感受身边的事情,多关注生活,要用真挚的情感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与之建立起感情,再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不愁没有题材,没有思路。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和人生的引路人。让学生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通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人格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思维活跃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格的过程。学生要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能力,必须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活动显现。学生写作的过程是集中体现其观察、记忆、想象、整合等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对生活的感受。
  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切实提高其表达能力。写作既是丰富的精神劳动,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学生掌握了写作知识,有良好的写作素材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它还与学生的思想品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倘若学生自身素质差,人格不完善,情感不充实,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生活经验不丰富,即使对知识掌握得再熟练、再精湛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一篇文章必须具有三个要素.1.作者内在的人格力量;2.作者所选取的题材内容;3.作者用来安排题材的技巧和形式。而这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往往被忽略。 所以,从小学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人格是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各展所长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具有个性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各展所长,提高学生学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们童心飞扬。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学习方法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激发情感作为重要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引起师生的共鸣。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片面的,不够深刻。现在培养人才,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注重过程讲实效,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其他文献
光合作用研究不仅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而且与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密切相关,对提高农作物的光能转换效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研究等具有
自然界中存在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大部分是手征性,特别是碳的手征性即碳是自然界遗传要素之一.近年来,有关不对称合成或催化的研究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不对称合成或催化的产品
该文针对中国传统中药芦荟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性研究.我们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中使用了聚酰胺和硅胶作为分离材料,结合溶剂分配,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死亡率高达70%,肝脏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广泛应用因为供肝来源短缺而受到限制.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以体外肝细胞培养为基础
该研究合成了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TCA)L、对叔丁基砚联杯[4]芳烃(TCAO)L和对磺酸基硫杂杯[4]芳烃四钠盐(TCAS)L.研究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制备了L与过渡金属离子的固体配
聚丙烯是一种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但其低温抗冲击性能欠佳,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采用PP与PE嵌段共聚来改善PP的抗冲击性能是世界上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由
该论文对Ni(II)催化剂的合成及聚合性能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心金属电子效应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另外为验证催化剂的结构还合成了双螺旋超分子化合物.该工作共
对于简单二元晶体(Ⅰ-Ⅶ,Ⅱ-Ⅵ,Ⅲ-Ⅴ族晶体),我们发现了它们的晶格能、德拜温度、等离子体能量、体变模量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分析发现了德拜模型的局限性,得到离子晶体晶格能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的效果。[方法]以玉米杂交种浚单20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华北、东北地区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
光化学反应是以洁净、节能、节约为目标的合成方法,它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化学合成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深入研究光化学反应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