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物象形 蔚为大观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根雕人物创作是根雕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分支,主要包括选材、构思、作稿、制作等几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有一定的要求与窍门。从事根雕人物创作,既要心灵手巧,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定力,还要能随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只有严格遵照根雕艺术创作的理念与技巧,才能到达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忘形取意、舍表求神的主旨意蕴。
  关键词:根雕;选材;相材;创意;作稿
  根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中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借助于巧妙的构思,原本那些废弃、丑陋的树桩、枯根,在艺术家手里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婀娜多姿、令人浮想联翩的优美造型。根雕人物创作是根雕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分支,主要包括选材、构思、作稿、制作等几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有一定的要求与窍门。从事根雕人物创作,既要心灵手巧,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定力,还要能随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作为一名根雕艺术创作者,本人师从闵国霖大师,醉心于根雕人物创作研究,积极传承根雕文化,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忘形取意、舍表求神的主旨意蕴,在近30年根雕创作历程中,在根雕人物艺术创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就选材、构思、刻划等几个方面,将本人从事于根雕人物艺术创作的相关经验与技巧整理成文,以求方家指正。
  一、选材
  选材,是一个考验眼力的程序,类似于伯乐相马的功夫。毕竟,形成根雕创作的材质源于大自然的赐物,在浩瀚的自然界中,虽根木万千,但无一类同。有的屈曲臃肿,有的槎杈四出,有的瘿瘤遍布……在选材时,要特别注重材料的外形、质量、纹理、瘤疤、烂迹,包石,木纤维的粗细、质地的坚硬、色泽的纯净度及秘裂状况。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纹理细腻、不易龟裂、不易朽蛀的树种,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上好材质品种。枯树死根,经久炭化的老沉根木,都是根艺的佳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好的选材是根雕创作成功的一半,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根雕艺术是一种发现的艺术,发现树根与艺术创作之间种种可能性,当根的“内涵”与文化的“内涵”奇妙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辉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二、构思
  根雕构思是指根创作者在头脑中孕育根艺品过程中所进行的形象思维活动。从艺术本质上说来是遵循认识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一种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1.相材:材料选定后要应物象形,从材料形态的整体着眼,远观近察,静心默想,通过心灵与物象的对话,交流、展开自由丰富的想象。在捕捉自然形象与心中经验图式的过程中,一但际遇、顿悟,独特的形象应运而生,这是灵感所获,也是作者直接与间接生活感受的反映,是作者情之所在和意在“笔”先。
  2.创意:特定材料本身的形质、纹理、态势等特征引导着思路。如文人高士、神仙魔怪、宗教圣哲等不同的题材内容。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两至三种的构思,因为不同的人去观摩材料就有不同的感念;就是同一个人去观察,不同的时段,也可能有不同的收获。如:材料的型体与纹理的奇趣是适合雕刻寿星,还是塑造老子更佳,甚至还有更多的形象联想。所以要斟酌,以筛选出最贴近表现材料自然美的人物来。当确定材料的雕刻题材后,须更深入揣摩材料细部的肌理、纹疤等特趣在题材中的妙用。将人物与动物、花卉、山体、岩洞等组合,互相衬托,组成一个完整的构图。对材料的取舍遵循以“去”为主,以“补”为辅的原则。“去”是当然,“补”是无奈。在构思中,因受根木特性的限制,也会出现非“补”不可的情况,那就要选择好“补”的材料,特别是所“补”的料在型体、色泽、纹理、特趣等要和原木特征相同,最好是在同一材料上寻找,在“补”时要注意“补”的技巧,尽量做到“天衣无缝”。
  3.成形:在构思中作品整体与构图的效果也是重要的一环。根雕人物作品的形式美与其构图是密不可分的,根雕人物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圆雕、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有高浮雕、浮雕、薄意等形式。绘画、泥塑等作品的构图形式比较自由,而根雕人物作品的构图势必受材料的型体、轮廓、特趣等限制,所以思考根雕人物的构图时,必须因势利导,在相材时可将材料横着看、竖着瞧,也可斜着相。构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静可动。有闹中取静也可静中有动,有奇峭、有圆融。总之构图的形式与效果是为了加强、衬托所要体现的意图。思考某种构图形式时,往往会因原材料型体的限制而感到不能完整,可通过配置底座的形式来加强和弥补构图型体的不足,使作品的形式更臻完美,艺术效果更强烈。
  4.作稿:题材构思较成熟后即可作稿。首先可付诸纸墨,也可用笔在根木上将构思好的人物及辅景直接勾勒出来,再退而观之,把握整体效果。必要时也可用泥塑稿拿捏动态,这对作品顺利制作很有好处。
  三、制作
  根雕人物作品要求意韵不俗、情怀高古。正如古诗受五言、七言、词等格律所限,它也极受材料型体、色泽、纹理限制。在此范围内需作者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这就产生了根雕作品与诸雕不同的特点。人物主题的刻划从材料的型体、纹理、瘤疤等特趣入手,求其神、忘其形、顺其韵,随势夸张、减缩,但也要藏露兼顾、虚实得当。
  1.人像处理
  ①形象刻划:人物形象的刻划要以传神达意为好,只求“意到”,不求“刀周”。或朦胧意念,或写实手法,或装饰效果,及至高度夸张的“漫雕”等,会于心则圆融无碍。根雕人物的头部有时会遇到象形五官的纹理或瘤疤,往往需神来之笔略加刻划。在脸部的刻划中眼神的传递、目光的蓄养尤为重要,刻划时要特别注重眼神“影”的效果。有需刻瞳孔的,也有压低眼球的,有眯眼的,也有睁目的,或转眼或静观等等,眼部的刻划最需用心体会。
  ②头部处理:在人物头部的处理中要注意头、颈、胸的联系与整体感,不要出现头部“孤立无援”的情况,在施工中应将人物的须髯、鬓发、巾帽等与颈、胸联系好。
  ③衣纹处理:根雕人物衣纹的处理既要顺从人物的运动规律,但也不要太拘谨。在遵循人体结构的前提下可顺着纹理形态的趋势进行适度的加工,通过疏密、起伏、粗细、虚实等衣纹变化,以使人物气韵生动,意味浓厚。表现手法可结合人物性情,是刚是柔,还是刚柔结合尽可随心随意。   2.材质使用
  ①材料色彩:材料的色泽、外皮、包石等的巧用,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趣,如印尼东加檀香木、红桧木、非洲乌木、紫檀榴头等,木材外围的颜色与木心的颜色不同,其材料外围是白色的或淡黄色;木心是红色或棕色、黑色。可将木心的颜色处理为人物的头、胸、臂、腿、手、脚或皮肤等的效果,将外围的颜色处理为眉毛、胡须或外衣。配景时,制作云彩、山石、小树、动物虫草等都可以利用材料的巧色,突出人物形象,使整体色彩更丰富。
  ②木材表皮:应选用不易脱皮的材料,表皮的色彩、质感效果可为特定的作品所用。如黄杨木的表皮,一是不易剥取,二是质感粗砾,可与细密的木材质感成鲜明对比。还有茶枝榴头的外皮呈棕黑色,也是不易脱皮的材料,在人物处理中可作衣袍效果等。树头包石的材料,可将它处理为假山、寿石、道具等,把包石与木雕人物有机地结合,使情景表达更具风味。
  3.器材器具
  俗语说“手巧要靠家什妙”。在人物根雕艺术创作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制作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制作工具,对于创作表现来说,容易得心应手。用于人物根雕创作的工具有十几种,主要包括雕琢刀具、整形刀具、锯、锉、打磨机、砂纸、钻、锤及胶类辅助用品。对于工具的使用要大胆创新,谓之有法而无法。现代电工机械的运用所产生的表面效果与传统刀路的表现手法都各有长处,为了丰富雕刻的艺术语言,尽可有机结合。还有磨光,要以作品的效果要求而定,有需精磨的,有需局部打磨的(亮点高光部),有的作品就无需磨光、上色、打腊等表面效果,所以各道制作工序都要把握适度。
  四、完成
  根雕人物作品的形式美有它的特性,但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也有它们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遵循自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如艺术造型中的阴与阳、象与意、气与韵、心源与造化等的辩证法,不管你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离开自然的“对立统一”的法则,就无法统谐变化之机,美也就不存在了。同时,根雕人物作品既要有对比的联想,又要有统一的效果,在作品刻划中形象的主次、凹凸、大小、起伏、长短、虚实、疏密、刚柔、动静、远近等的对立是必要的,但光有对立没有统一就会出现支离破碎,失去平衡,不是一件气度完整的作品。要保持统一的度,失去了就会出现不协调与看不顺的视觉,也就失去自然和美的效果。统一的效果是作品的气势、韵律,表现手法、型体的布置与呼应等要和谐统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始终贯穿于作品表现的全过程。统一的效果也是作品最佳的效果,须认真处之。
  五、说明
  以上是本人在根雕人物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出的一些认识与感悟,说明的是根雕创作中一个普遍的过程。相由心生,心理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即所谓灵感。由于根艺创作的过程,是形象的孕育由不成熟到成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会影响到艺术家在随时涌现的创造欲望下对艺术形象做出随心所欲的改变。尤其是灵感所知,艺术家有时也会把接近完成的作品重新构思,做出较大的修整。所以说,一件人物根雕作品的制作完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掺杂了观察想象、创意制作、修正完成等多方面的不断思索和融合的过程。
  (闵红兵 光临雕刻创作室)
其他文献
立体的艺术要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记,这应是雕塑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审美诉求。广州雕塑院遵从“雕塑艺术就是形象的提升,雕塑艺术就是时代的影像,雕塑艺术就是一首凝固的歌的美学追求”,在时间的媒介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作品。  广州雕塑院的前身是广州人民美术社雕塑组,1956年在当时广州市长朱光的关怀下建立,正式定名于1957年。广州雕塑院不仅是广东最早的雕塑艺术专业机构,也是国内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三家雕
平时银光闪闪的银块,如果被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光学问题,并不是因为银粉氧化变黑,而是和铁块与铁粉的颜色也不一样的道理类似,是物理性质的改变导致光学现象的变化。银粉小到一定程度后,其物理形态使得它基本失去了反光的能力,大部分光被吸收而沒有被反射,所以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在过去的20年里,行星科学中最重要和最令人兴奋的突破之一就是外星“水域”的发现。这些“水域”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位于泰坦星(土卫六,土星最大的卫星)表面的液态甲烷湖。美国宇航局表示,泰坦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比如某种未知生物正在呼吸着泰坦的大气,并以地表的燃料为食。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为之振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这个外星生物的风采。可惜,由于探测困难,我们目前对于这些神秘的外星“水域”知之甚少。
1 陈磊 《期盼》 玻璃钢 导师:律广 [参展作品]
作为海协会、海基会2010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项目“朱炳仁、杨奉琛两岸两人艺术展”在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于5月2日在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开幕,展期为5月2日到5月25日。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常委、省组织部长、市长蔡奇,市委
江苏常州人,自由艺术家。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艺委会委员,江苏雕塑家协会理事。
有关“雕塑与空间”的探讨,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当下雕塑艺术表现方式的繁杂语境中,重新审视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埘于深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功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雕塑与空间的构造关系中所产生的结构,蕴含着雕塑艺术本体的本质问题,达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挖掘的课题。  雕塑是一种占有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它是艺术家视觉经验和触觉感受的表现,含有几种感觉要素,—是雕塑材质引起触觉性的感觉意识,—是雕塑体积唤起对体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雨已经融铸为一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丰碑。2012年7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百年国博: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撷取近百年雕塑精品力作,以生动、厚重的雕塑艺术语言见证一个世纪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个展览汇集了从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李金发、刘开渠、曾竹韶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中坚钱绍武、潘鹤、王克庆、程允贤,到今天的中年雕塑家曾成钢、隋建国、黎明以及正在成
自1996年开始,每年7月份的大学生毕业季里,由《雕塑》杂志社组织、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雕塑作品交流展”都会在北京举行。作为该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办者,《雕塑》杂志社以全国高校青年大学生为对象,通过杂志宣传、项目培训、展览交流、座谈研讨、学术研究、课题申报等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展示、推广与宣传服务,将各院校的教学理念、教育成果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借助一个又一个展示才艺与交流经验的舞台,推动了我
2006年8月20日-9月3日,在著名的“雕艺之乡”、全国魅力城市——福建省惠安县举行了第四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暨“惠安杯”石木雕刻大奖赛。本届雕艺节仍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中共福建惠安县委、县政府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承办。本届大赛主题为“艺术·生活”,主要是考量参赛艺术家对生活的发现和把握能力,对生活进行提炼,升华、创造的能力。  本届雕艺节从30个省、市、自治区报送的413件方案中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