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及控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程建设企业必须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才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的规范化及科学性。在工程管理及控制中,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立项目施工的方向和目标,以此完善质量管理及控制体系。本文主要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一、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素质、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管理者的素质与工程施工质量成正比关系,当工程建设企业管理者具有较高素质,其决策能力就强,这样就能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能够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就能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高时,就能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在施工过程中就会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及操作。当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质量价值观时,就能做好工程施工技术及生活服务工作,以优质的服务,间接地为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2、材料因素
  作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条件,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施工材料与施工要求不相符时,也无法确保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规模较大,所涉及的施工材料种类较多、用量大,如选用全面检查的方式,则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可以选用抽样检测的方式来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检测,这种方式的缺点为容易出现疏漏。
  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现阶段在工程建设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三者间关系不密切、责任不明确的管理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用料不合格及施工机械设备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使得质量管理的职责不能及时地落实到个人,严重影响了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测及考核。在一些企业中还存有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施工企业便盲目地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使得施工资源分配不充分,甚至出现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严重现象,最终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在一些施工企业中为了减少工程成本投入,常常不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也不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流程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仅凭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感觉来进行判断,在施工图纸设计的环节也不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及有效控制中也没有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工程管理及控制的有效实施,对工程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致使工程事故发生率不断攀升,给人民、企业乃至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方面法律法规还十分匮乏,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在工程管理及控制过程中严重存在无证施工、借证施工、施工资质造假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工程超规定范围承包,收取贿赂私下交易,逃避市场机制的管理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市场及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工程监管过程中,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过低,导致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力度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的质量管理及控制体系还不健全,国家监管部门对工程质量不能进行准确地把握,在监管内容方面也没能进行明确地划分,同时监管人员素质较低,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认识程度不足,对监管的专业性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在质量监管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明,最终导致工程的质量严重下降。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
  (1)在工程管理及控制中,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职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为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及执法力度,合理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
  (2)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善程质量的管理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根据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职能进行转化,深化政府监管部门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2、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杜绝虚假建筑施工资质、无证施工、借证施工等现象的出现。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公平、公正性。加强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的整体水平。
  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施工人员质量管理及安全施工的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资质认证和上岗培训,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综合素质的考核,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操作标准和规范的了解,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得到有效地保障。
  4、做好各个施工阶段质量管控工作
  第一,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必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准备工作当中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环境及地质调查工作,调查施工项目环境及地质情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施工数据资料的收集,这些材料主要包含:施工现场及附近地形情况及气候因素、水文条件等。
  第二,建筑工程建设中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投资的比例很大,因此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做好防水、防潮工作,避免施工材料出现大量损失、变质现象。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完善施工材料管理体系,建立关于材料采购、加工、运输、贮存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如“三定”原则,也就是定机、定人、定岗位的贯彻实行,同时定期维修和保养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功能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三,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最后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控制手段是加强建筑成品保护和局部缺陷的修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一些施工部位已完成,但还有一些部位还在施工当中,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对已完工的部位加以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对建筑工程的损坏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着实抓好建筑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总结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指导工程施工管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付华杰;崔希望;李敬岩;浅谈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侯震东,崔昭安,张长发. 施工阶段的过程管理方法及实施[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7).
  [3] 李飞;浅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4] 雷帅;王俊涛;浅议房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教育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在专业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的尺度与准则,也是人才培养要求是否合格的关键评价重要环节,既有“教”的质量标准,也有“学”的质量标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应该紧紧围绕着“教”与“学”这二者的效果。此项目的研究重在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校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监控体系、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系统的质量评价标准与监控体系和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
期刊
摘 要:X射线探伤机就是目前广为应用的一种工业生产设备,它可以实现对其他木材、塑料、瓷器、橡胶、金属等设备或零件的无损探伤检测,工作效率相当之高,可帮助人们快速发现设备或零件的内部缺陷,从而精确诊断故障部位、原因、性质、范围大小,评价设备或零件的质量。但X射线探伤机也具有其弊端,那就是对人的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如果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的辐射当中,会使人的安全受到危害,因此我们在使用X射线探伤机的过程当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支撑,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企业以战略与核心为导向的员工培训体系将对培养和提升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提供重要的支持。本文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基础,围绕新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现实挑战,结合现代企业培训发展趋势,构筑现代企业培训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探索通过建设企业大学组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企业大学;组织
期刊
摘 要:随着现在机械化大发展,现代印染技术蓬勃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布料的需求。但是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在当下日益盛行,传统印染工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对传统印染工艺、现代印染技术进行分析,探究二者结合发展的意义,为当前的印染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印染工艺;传统印染工艺;现代印染技术  前言  在我国,传统印染工艺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的过程中汇聚了各朝各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