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飞天’的悲壮史,另一方面从牛顿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图探究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理解第一宇宙速度。
  关键词:人造卫星;第一宇宙速度;原理和轨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到第一宇宙速度。
  理解发射速度,环绕速度。
  过程与方法: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不断体验亲自获得知识的美感,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古代万户飞天
  在明朝有一位富家子弟叫万户。他很爱科学,最感兴趣的是将人送上蓝天,亲眼去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他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他的命令点燃第一排火箭。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他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他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了万家山上,他长眠在了鲜花盛开的万家山。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在后世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二、 现代人造卫星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 我国在1970年4月20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载人(杨利伟)发射升空,安全返回
  三、 牛顿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图(见课本)
  探究一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轨道。
  1. [演示]让同一个物体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让学生观察到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2. 提问?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
  结论: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而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了。
  探究二第一宇宙速度大小计算。
  提问:当物体速度达到多大时才不会落到地面上,而围绕地球运动,成为地球的卫星呢?
  模型: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构图)
  设m1为地球的质量,m2为卫星的质量,卫星运行速度为v
  Gm1m2r2=m2v2r所以v=Gm1r
  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卫星,可以认为r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R地,所以:
  v=Gm1r=6.67×10-11×5.89×10246.37×106/km/s=7.9 km/s
  提問还有推导方法吗?引导学生找出另一推导:
  由于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GMmR2=mg得:v=gR
  将g=0.0098 km/s2和R地=6400 km代入上式有:v=7.9 km/s
  这就是卫星绕地球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探究三人造卫星的两个速度
  1. 发射速度:从地球表面发射卫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2. 环绕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设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设卫星运行速度为v。
  模型:为匀速圆周运动;原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因为GMmR h2=mv2R h解得:v=GMR h
  讨论:影响速度v的因数有哪些?
  ①v与m无关,只与h有关,h越大v越小。②当h=0时,v有最大值v=GMR所以v=7.9 km/s是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③当发射速度v0F向,卫星将向圆心运动而落回地面.
  所以要将卫星送入轨道,必须使发射速度v0≥v=7.9 km/s,故v=7.9 km/s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合作探究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题?
  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二号”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多少?
  提问:本题总体思路是?
  先推导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关系,再求出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
  请同学们依据大家的讨论在课后完成在作业本上。
  作者简介:
  彭华荣,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经常用到的解题技巧,对学生学好物理有显著的作用效果。文章结合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对物理模型进行简要阐述,进而浅析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教学作用  一、 关于物理模型  在研究物理过程时,物理模型是对问题的主要因素和物体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事物的物理规律。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物理模型,同时也是一个理想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现今的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影响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科特点,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落实对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诚然,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出现,都源于人们对生活源源不断的积累。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
摘要: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高考是大多数学生成功的阶梯。那么如何把握高考、决胜高考呢?作为高三物理老师,应多研究高考题,从中发现规律,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变”与“不变”是最热门的主题。  关键词:物理高考试题;“变”;“不变”  一、 高考试题的多变因素  1. 试题命题人员的变化。据国家考试中心透露的信息,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其命题水平和保密性很高。因此每年均有很多
摘要:通过对一道电容器充电过程与电量和能量储存问题的剖析,重新省视《电容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电容器;充电过程;能量储存;电量;剖析;误区  一、 问题的由来  在一次校际教研交流活动的一堂《电容器》教学观摩课上,任课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关于电容器储存电量和能量的课后练习题:电容器不仅是储存电荷的容器,而且也是储存能量的容器。如图1所示的电容器标有“450 V4700 μF”字样,对该电
摘要:化学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它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环节,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现代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探究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改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并被人们所熟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多数一线教师认可并付诸于教
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本文分析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上,对学生健全人格的重点培养内容,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格培养;课堂教学;初中生  一、 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  真正的教育在于自我教育,尽管学校、家庭、社会等都会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但是还是主要要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体验,才能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学生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过程。现代社会提倡的新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它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来。正如老师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浅析课堂中自主學习的重要性,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供参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法,边学习边开展实验,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生物知识,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收益良多。因此,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必备的工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运用  一、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实验教学法的意义  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