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现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知行分离现象,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学 知行分离 现象 原因 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表现
  1.小学德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分离。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思想品德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不管是课本还是教师、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非常崇拜,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金钱哲学和实用哲学相对泛滥,并没有真正按理论指导实际,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轨,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
  2.师德缺失现象存在,教师知行不合。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教师出现道德问题,可想而知,是无法教好学生的,甚至会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3.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存在的差异较大,造成德育教育的再次分离。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思想品德规范的教育,走出学校之后,却面临另外一种不同的思想道德水平体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多数人的追求。这两种环境的差异造成小学德育教学的再次知行分离。
  二、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出现的原因
  1.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相互掺杂。
  小学德育对学生没有进行政治和品德内容的区别,教学方法也没有划分。我国政治教育浓墨重彩,而且意识形态强调很多,这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德育教学的内容是政治家制定的,没有经过教育家通过研究小学生的行为水平进行制定,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接受的大多数是政治性的要求和规范,表面学习,但是不一定能加以内化,还有可能出现执行不一。
  2.小学德育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我国的思想德育教育经过长期摸索,大量学者专家也对知行合一教育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还是以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技巧性和灵活性,重视书面教育,忽视教育的行为结果,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际运用。长久下去,无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无法使他们运用学到的德育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造成知行分离。
  3.应试教育的压力加剧德育教育的知行分离。
  在教育民主化口号盛行的现在,与国外小学教育方式相比较,我国教育体制里考试压力更加重大。升学、就业都会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即便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也要为了升一个好中学而背负巨大的考试压力。这就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侧重于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进行思想教育,由此,更加加剧德育教学的执行分离现象。
  4.市场经济环境发展导致思想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变得更加强烈,从社会主义倡导的大锅饭,转变为个体利益的独立,这样的变化可以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创造意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这样的多元化思想的盛行会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方向,造成所学和所用不一致,出现知行分离。
  三、减少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现象的对策
  1.建立科学适用的小学德育教学目标。
  建立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是促进知行合一的重要前提。受我国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小学德育的小学目标一直非常理想化,强调要把小学生培养为圣人和君子,培养为无私奉献的人。但是这样的目标违背了人的本性,压制了人的正常需求,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漠视,或者成为伪君子,学生不但没有成为圣人,反而难以学到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
  2.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德育目标明确后,第二步就是如何围绕这些德目进行德育内容的具体展开和解读。准确地说,我们的小学德育中缺乏具体的场景描述,缺乏具体的行为标准,缺乏坚持的规范要求。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归根结底,德育的“知识化理念”在德育内容中的影响依然存在。要克服这一点,就要明确“在生活道德的视域中,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不在道德知识的获得,而在于引导人们去选择、建构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方式”。
  3.科学选择德育方法,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阶段从认知的角度处于感性大于理性的阶段,单纯的理论灌输既不能被缺乏生活阅历的孩子们真正理解,更不能迅速转化为其内在动机指导实践行为。从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小学德育可以在方法上进行更多尝试,如故事法、体验法等,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积极拓展德育途径,确保小学德育标准的一致性。
  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除了学校德育之外,还要将范围扩大到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这样才能形成全方面的道德环境,确保道德的一致性。建议整合多方资源普遍性地开办各类“家长学校”,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同时要对家长进行相关熏陶。同时社会各种传播媒介也要进行德育的推广与倡导。各类公益广告层出不穷,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新解推广,还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再现,都是当今社会的积极行动、有益尝试。
  小学德育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对减少执行分离的对策进行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建立科学适用的小学德育教学目标、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科学选择德育方法,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拓展德育途径,确保小学德育标准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豆莎.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究及当代启示[D].郑州:郑州大学,2013(5).
  [2]郑来纪.当代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其启示[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5).
  [3]曾文婕,郑航.不同课程形态下德育教材的编写特性及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2(2).
其他文献
电视在吸引观众方面除了新闻、影视剧、文艺娱乐这些节目外,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说,服务类的节目将成为上述节目的重要补充,这也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们对电视媒介的综合性认识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包括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必须突破几个障碍,一是缺乏对创新的大众化认识,二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标准化思维,三是所学知识无活力,四是重知识教育轻人格塑造;大学阶段是重新激发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科技学术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第一部分 Aurora-A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目前许多研究发现,Aurora-A作为一种具有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功能的基因,在一些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胃癌
摘 要: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承担着高校主要的课程教学任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提高工科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已成为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从如何备好第一堂课的角度出发,对工科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工科专业 第一堂课 教学交流  一、引言  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 学生档案是一个学校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的档案在计算机中也得到应用。本文从班主任工作的现有状况、问题原因分析、思考与对策等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班主任对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形成的档案,提出几点小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班主任 学生档案  一、工作现状分析  1
摘 要: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内心秉持的行为准则,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对人才培养、教师个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教师出现“只教不育”教育信仰偏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德育、能力、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培养。要探析教师“只教不育”的成因,寻求解决对策,引导教师重建正确的教育信仰,改善教学行为。  关键词: 中小学教
摘 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分组教学,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分组教学 因势利导 发展个性  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并切实培养广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舞蹈课是幼师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之一。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其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如何使未来的幼儿老师在舞蹈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
摘 要: 幼儿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种娱乐、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学学、做做、说说、玩玩之中受到思想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德育 素质教育  幼儿时期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要把幼儿教育抓紧抓好。幼儿教育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进行教育渗透,从而培养幼儿能力,发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构建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如果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到科学课程,就是要全面培养人的科学素养,既包括科学知识的获得,又包括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