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阅读,是提升教师职业修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源动力。教师阅读不仅关乎教师群体,同时也关乎下一代,甚至关乎全民阅读的成败。为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读书现状(阅读正式出版的纸质书籍和电子图书资源,不包括教参),以及他们在这方面遇到的困惑,《教育家》杂志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方式为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线上问卷,共回收来自全国范围11663份有效问卷,下述分析仅针对本次调研的数据。
  【调查的基本情况】
  ●性别情况:男教师3213人,占27.55%;女教师8450人,占72.45%。
  ●城乡分布:城区学校教师4451人,占38.16%;农村教师7212人,占61.84%。
  ●学历情况:高中学历,87人,占0.75%;中专学历,162人,占1.39%;大专学历,1557人,占13.35%;本科学历9112人,占78.12%;硕士730人,占6.26%;博士15人,占0.13%。
  ●教龄情况:教龄3年以下的教师占比27.96%,教龄3~10年(不含)的教师占比23.92%,1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48.12%。
  ●任教学段:小学6720人,占比57.62%;初中3147人,占比26.98%;高中1175人,占比10.07%;其他621人,占比5.33%。
  ●任教学科:语文教师占比34.8%,数学教师占比23.15%,英语教师占比11.92%,史地政、物化生教师占比13.21%,音体美和其他学科教师占比16.92%。
  ●职称情况:正高级教师占比0.32%,高级教师占比12.87%,一级教师占比31%,二级教师占比32.08%,三级教师及未定职称教师占比23.73%。
  【阅读时间】
  从读书频率来看,每天都读的占30.62%,一周读两三次的占40.68%,想起来才翻翻的占25.46%,几乎不读的占3.24%。反映出大部分教师虽有读书意愿,但读书的随意性较大。
  从每天的读书时长来看,81.28%的教师每天读书时长不足1小时,每天读书在1小时以上的仅为18.72%。可见,大多数教师缺少充裕的读书时间。
  在调查“一般多久能够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时,“一个月左右”的选项占比最大,为32.16%。若以此推算,与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0本)相比,能看出教师群体在阅读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
  【阅读选择】
  从日常读书途径来看,依次为购买纸质书(占44.4%)、通过电脑或手机阅读电子书(占42.5%)、从图书馆借阅(占10.14%)。可以看出,越来越多教师加入数字化阅读大军。
  从购书花费来看,平均每年花费在100~500元的占比最大,为53.59%;其次是100元以下,占比为34.06%。结合当下紙质书的价格水平,反映出教师群体对纸质书的购买量并不大。
  从选书标准来看,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书的占比最大,为48.98%;其次为选择公认的、经典的、有思想内涵的书,占比为29.73%。这说明教师群体的阅读逐渐趋于个性化、多元化。
  从喜欢书籍的类别(多选)来看,排前三位的是所教学科的经典书籍、教学参考类书籍、人文类书籍,分别占53.08%、49.58%、49.04%,三者相差甚微,反映出教师阅读选择不仅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对专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成长。
  从读书的原因(多选)来看,68.13%的教师是源于兴趣爱好,借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52.57%的教师是由于工作原因,需要读书充实自我;而为了应付上级指示去读书的教师仅占5.74%。可见教师阅读的兴趣需求大于信息知识获取的需求,尤其注重阅读的自主性。
  【阅读质量】
  从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多选)来看,72.23%的教师选择了“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反映出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的确较大。
  关于读书规划,46.3%的教师表示“偶尔有,但不怎么执行”,有详尽的读书规划并能严格执行的,仅占8.08%。可见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毅力和执行力上有所欠缺。
  在写读书心得方面,34.82%的教师表示读到感兴趣的书时会写一些;33.33%的教师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反映出大多数教师的阅读产出较低。
其他文献
地处高原的鄂尔多斯旷远风疾,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六中学(以下简称“东胜六中”)时,顿觉耳目一新,别有一番景色。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圣贤广场,孔子等多位圣贤雕像伫立其中,令人肃然起敬;西边的操场上,近2000名学生整齐做操,气势昂扬。身处校园,无形中就受到感染和教育。  初见校长李桂莲,只见她匀称的身材,一副金丝边眼镜配着瓜子形的脸庞,颇有学者风度,讲话轻声慢语,但话语很有张力。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主要活动形式,其中听和说占75%,读和写仅占25%。可见,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听说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语感的生成和英语思维的培养,也影响着读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英语教学存在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全面育人的内在要求。只有家校社多方联动、紧密配合,才能让学生在层层拓展的教育同心圆中收获无限成长。在史家育人实践中,我们在家校同行、校社携手两个向度上努力为多方共育拓局,让合意合力合作的育人空间越来越广阔,让共识共为共享的育人成果越来越丰硕。  在家校同行中,我们着力延展亲子服务学习活动构建的家国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物馆亲子学习活动,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感悟中国历史、激扬文化
以小学数学故事课程为例,一方面数学故事课程兼具数学文化的渗透及数学教学文化的塑造等育人因素,另一方面数学故事课程独具的激趣、至善、孕思、审美、联结功能基本涵盖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三个维度的育人目标,这些目标可以通过主题贯穿、课堂融入及社团推进等实施过程来实现;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准用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滋养学生的育人指向,切不可泛滥过度,偏离育人方向。
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魂,是学生成长之基。上海市育人中学在地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铁军精神”的多维德育课程,挖掘多维立体的课程内容,开展常态化、多样性、体验式的课程实施活动,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铁军精神”德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作为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联系点,学校始终传承“铁的纪律、铁的拼搏、铁的担当、铁的信仰”,并提炼出与之对应的“守纪精神、担当精神、拼搏精神、信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