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可以募捐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z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11年磨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简称《慈善法》)终于出台了!
  《慈善法》都有哪些亮点?小编和大伙儿一块去看看。
  个人募捐,违法啦!!!
  前阵子,微信圈里有个朋友号召大家给她邻居家的孩子捐款。孩子3岁,先天性白血病,需要治疗费用50万元。照片里,那孩子瘦小的身体和手上隐约可见的针眼,让人心疼,微信圈里的朋友感叹可怜的同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几天的时间,朋友为这个孩子募捐到了8万元善款。
  朋友发起的个人募捐看似出于好心,但是9月1日后,这种行为就触犯了法律。
  《慈善法》中规定:无论是不是公众人物,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
  个人求助不违法!!!
  我给我自己或是亲属募捐呢?也违法吗?上述法律条款一出,立马有人发出了质疑。
  小编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高中同桌的妈妈得了乳腺癌,为了给妈妈治病,不仅家底被掏空,而且欠了不少债,无奈之下,她只能通过纸媒、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求助信息,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收到了全国各地的捐款十多万元。
  这种行为违法吗?
  《慈善法》规定:因为自身或亲属遇到困难而向外界求助以募集资产的行为称为个人求助。
  但是注意了:《慈善法》不保护这种行为,但不限制不排斥,为这种行为留出了一定空间。
  媒体募捐也违法!!!
  大学同学突患疾病,家境困难,需要治疗费用30万元。班里同学自愿捐款,但所捐费用相差太远。
  于是,班长在比较火的网络募捐平台上发布了消息,并且上传了相关证明和病例,几天的时间,就募捐到十多万元善款。虽然这些网络募捐平台都会收取善款的百分之一到二作为管理费,但是捐款数大大超出了身边亲朋好友的捐款数。大学同学因此得到了及时治疗,脱离了危险,目前已经康复。
  个人在网络募捐平台上进行募捐,违法吗?答案是:不一定。
  那怎么做才不违法呢?
  《慈善法》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募捐,要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进行。
  依法登记或认定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网络筹款平台发起的慈善众筹项目是否违法,要看这家网络筹款平台是否是慈善机构,并且拥有募捐资格,或是与具有募捐资格的组织合作。
  早年间,我们杂志社也多次组织为贫困山区儿童捐款捐物的活动,受到社会好评。9月1日之后,按照《慈善法》规定,这种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慈善组织”才有资格开展救助等慈善活动。“慈善组织”的定义为“依法登记,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所有的慈善组织实行统一直接登记制度。准确地说,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设立慈善组织。
  摊派捐款违法!!!
  前年,闺蜜的公司组织“慈善捐”,捐款用于给偏远山区的贫困儿童购买书籍。公司里每个人都捐了很多钱,过后竟然没有任何的反馈信息,究竟这些善款是否给孩子们买了书籍,书籍是否给孩子们送了去?都不得而知。
  第二年、第三年,公司以相同的理由再次组织捐款。员工抱怨,不想捐款,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得不捐,如果不捐,就没好果子吃。大家抱怨,这哪是自愿啊?分明是摊派。
  这种行为让慈善变了味。
  《慈善法》对此种行为作了规定: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将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捐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不仅如此,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还可能面临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定要知法守法啊!!!
  骗捐,将被依法查处!!!
  朋友在微信圈中看见一则女儿为重病母亲筹款的消息,立马掏口袋捐赠了一千大洋,没过几天,微信圈有人出来说这则募捐消息是假的,这个女孩用募捐来的钱买了奢侈品,其母亲根本没有病。朋友立马崩溃,从此再也不敢相信这种类型的筹款。
  男子扮“知乎女神”骗捐24万元、女子谎称父亲在天津爆炸中身亡骗捐近十万元,这样的新闻真心不少,遭遇骗捐后如何维权呢?
  《慈善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发现有违法行为,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则将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另外,《慈善法》还规定了举报受理机制制度,专门强调要建立举报受理系统。(参看《慈善法》全文请关注www.znxf.com)
其他文献
我和丈夫20多年前从农村来到城市做果品生意。我们从一开始摆地摊,经历了很多困难,到现在成立了大规模的果品批发公司。自从生意上了轨道,我就专心待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业,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  最近,家里亲戚给我说,丈夫近半年来陆续将原本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公司股份转移到了他家的几个亲戚名下,还跟女秘书走得很近。  我立马紧张起来,心想丈夫的这种行为是否是在转移财产,为离婚做准备?常年在家的我几乎和社
期刊
外出采访、朋友聚会、读书会、座谈会,总之有“会”的地方就能收到很多名片,小编顺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了,随后用的时候,总是翻遍全世界,却一无所获,着实烦恼。还有发票,这种和名片一样又轻又薄的小纸片最容易丢了,上个月小编就又丢了3张。懊恼之余多渴望能有一个贴身管家帮我保管好这些小东西!  闺蜜小美跟我一样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一些重要的票据总会不翼而飞。周末一起出去吃饭逛街的时候她显得比往常雀跃了很多,追
期刊
不救援  有个私企老板,带着老婆一起外出办事。刚出厂门没走几步,不慎掉进一个没了井盖的窨井里。妻子急忙说:“我去厂里叫工人来救你!”老板说:“慢着,现在几点了?”  妻子:“十一点半。”  老板:“我再坚持半小时,等十二点工人下班了,你再去叫……”  合计20元  一个旅行者的汽车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出了点故障,他无论如何也修不好,于是,旅行者找来了村里的白铁匠。  白铁匠是个犹太人,他打开发动机
期刊
德州陵城法院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发给了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王某夫妇。  这对夫妇的二女儿因不堪忍受丈夫张某长期家庭暴力而离家出走。从此,张某经常以“要人”为由,半夜到岳父家打闹,恐吓,甚至给岳父家送花圈。老人遂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在证实情况属实后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张某对申请人王某夫妇实施辱骂、威胁、恐吓、骚扰等家庭暴力行为,裁定自送达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裁定当天,这份人身安全保护
期刊
1“三八”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之所以把3月8日定为妇女节,是因为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包括反战游行,争取同工同酬、同等教育,要求赋予女性选举权,等等。也就是说,“三八”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纪念和鼓舞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解放而奋斗。  即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取得令人欣慰的成就,我们也不能以庆贺消解它真
期刊
“三七”火了!3月7日刷朋友圈,满屏充斥着雷人标语。时至今日,“三七”已不仅仅是一味药,它还是一个节——女生节。  追溯“三七”女生节的出身,起初气质还不错:发源于高校,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算得上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也因此得以风行。连白领们都被感染了,成了它的粉丝——“三七”粉。  如果这种气质一以贯之,也挺好。可惜过
期刊
大娃、二娃免费登记  全面两孩时代,生大娃、二娃不再需要办理生育证,但还需要免费登记一下。免费噢!  咋登记呢?  带上小两口的身份证,如果家在外地,那就再带上本地的居住证,到所在地的居(村)委会,填写《生育登记承诺书(信息表)》就行了。只要情况属实,分分钟就能办理完毕。对了,现场别忘了领一本《生育服务手册》哦。  如果工作忙抽不出空儿,不要紧,可以托人代办。根据规定,居(村)委会会主动向你提供代
期刊
搬到这个小区已经两年多了,这里地面不大,花木扶疏,景色怡人。还有一处长廊,壁上有浮雕,下面一泓池水,看去也很顺眼。但仔细看过浮雕内容,却让人烦恼。  浮雕刻的是二十四孝,这是一个养老的小区,以孝为理念当然是很好的。二十四孝图似乎是我们习俗中孝的代表,但其中有几幅表现孝的行为却令人心寒,还生出一种恐惧感。最突出的就是“郭巨埋儿”。郭巨家贫,他的老母常常把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分给孙儿,郭巨为了不让儿子和母
期刊
尽管男女平等写入了宪法,尽管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但消除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态度还需要时间。采用哪些宣传手段、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调动起大家来自生命经验的呼应,进而积极参与,非常值得探讨。  @舞月天:我当然过“三八”节,鄙视过“三七”节的,没点责任感,一点儿不勇敢。  @仙人球的故事:“三八”活动每年都在搞,但和咱小老百姓似乎没啥关系,这样怎么能起到宣传作用呢?还好也在改变中,今年
期刊
现在这样的场景不大见了,也就十年前,经常在国内的著名景点看到一些金发碧眼或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跟着一个举着小旗的导游,排着整齐的队伍,参观游览。那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外国老人怎么如此喜欢到中国旅游。  随着我国老百姓生活的提高,中国人也开始了先是国内,如今满世界串游的旅行生活。其实,旅游不仅是喜欢,还是一个综合国力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标志,更是国人生活品质和情趣、品位相结合的产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