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自然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本书中卡逊描写了人类因为滥用化学药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最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卡逊在书中呼吁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表达了她“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卡逊 思想形成 万物平等
  一.卡逊和《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达尔的农民家庭,1929年毕业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寂静的春天》是她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为依,用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这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它的出现使得公众对生态伦理的关注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改变了历史进程,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
  二.卡逊生态思想的形成
  卡逊的母亲是她生态思想形成的最大影响者,当卡逊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便言传身教地给她播种下了“爱自然”的种子。卡逊曾在她的回忆录里提到,她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细节的捕捉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而她对自然的热爱都遗传于她的母亲。在卡逊年幼的时候,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像肺结核之类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愈,母亲为了避免卡逊染上疾病便把她留在在家中,教她阅读、写作,带她去观察自然,给她订阅她喜欢的杂志,这时的卡逊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养成了一颗对周围万物的敬畏之心。另一个对卡逊影响很大的人是阿尔贝特·施韦泽,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前面写着:“献给阿尔贝特·施韦泽”。施韦泽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在自己38岁的时候前往非洲从事医疗援助几十年直至去世。施韦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他认为“善就是保存、促进和提升生命,而毁灭、伤害和阻碍生则是恶”,卡逊对施韦泽敬畏生命的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1],她在每次观察海洋标本后都会把它们重新放生,从不轻易杀害任何一个小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卡逊在1963年获得了施韦泽勋章。另一位对卡逊生态思想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生态文学家利奥波德,他的大地伦理理论认为土地是一个生态有机体,人与大地同死共生。卡逊对利奥波德的思想深感认同,她也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东西,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2]。
  三.《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哲学思想
  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首先体现在她“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那时的美国在二战后拥有了大量的经济发展机会和发展成绩,人们有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狂妄思想,并依仗自己先进的化工和机械技术开始对自然进行疯狂地掠夺。那时的人类认为自然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鱼鸟动物,都是人类可以支配的。但是卡逊却嫉妒反对这样的态度,她认为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人和我们所见到的动物植物一样是平等的[3]。卡逊的“反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绝对的“生态中心主义”,她认为人类需要发展,也需要自然的给养,但是对自然的所求应该有度有量,并且是有科学合理绿色的方法,人类应该发展技术,也应该追求更好的现代生活,但是不能一味地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主,也应该考虑到生态、自然、动物、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在卡逊眼里,万物都有捍卫自己生命的权利,人类在进步的同时不应该碾压着那些动植物的生命权。
  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还体现在她“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就像利奥波德建立的土地——植物——昆虫——鸟类——大型食肉动物模型一样,卡逊在《寂静的春天》第五章《土壤的王國》中也提及了土壤和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关系:没有那薄薄的土壤,便没有那上面的动植物,更没有人类,当然,土壤的生存也仰仗于它孕育的动植物。在第六章《地球的绿色斗篷》中她提到,地球的植物是生命之网的组成部分。卡逊认为,自然、人类、动物、植物一起组成了一个整体,即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了,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其他组成部分的存在才让自己存活,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在这个生态圈里,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应该是协同的。在这个生态圈里,协同的发展会带来整体的进步,但是不合理的扩张也会带来整个生态圈的灾难。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写到了人类也在因为自身的愚昧承受着突然的变化,也甚至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4]。因此卡逊极力反对人类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将自然界的一切都作为人类追求利益的工具,她认为那些有悖于和自然和谐发展被认为可以创造巨大利益的行为都会使人类自食其果,人应该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以及其他组成部分协同发展。
  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还体现在她“尊重生命”的思想上。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没有用太多温和的笔触去描绘自然风光的美好,没有美丽的湖泊草原,没有美丽的蓝天白云,有的却是杀虫剂带来的“死亡之河”,是被破坏的食物链,是鸟儿的尸体、孤独冷清的枝丫,还有各种各样的癌症。卡逊用实验、用数据,用实验室里的化学告诉了人类现在做的事情将会带来的恐怖后果。卡逊是海洋生物学家,但是她却把《寂静的春天》写成了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色调是灰色的,但却灰色的很真实。卡逊希望人类可以明白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一切的生物是协同发展的,所有对其他生物的化学屠杀都会反作于于人类自己,人要尊重一切生命,因为这样才是尊重自己,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卡逊是反对杀戮的,她认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是美好,不管因为任何目标任何利益,都不能剥夺其他生命。卡逊坚持认为,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还依赖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为了保护好自己,必须要保护好其他物种。任何一个生命或生命共同体的重大变化或灭绝,都会通过系统结构对其他生物或生命共同体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如果人类打破了与地球生命网的联系,或对生命网的干涉过大,那么人类就在摧毁追求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以一个海洋生物学家特有的严谨性充分展现了人类自私贪婪所带来的危害,而要解决这“天降灾难”,就必须走“另一条路”,合一共生,协同发展[5]。
  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还体现在她“代际公平”的发展观。发展是有时间维度的,卡逊的思想很有前瞻性,也很有远见。过度的采伐和杀戮不仅仅违背了“生态整体”的思想,不仅仅违背“尊重生命”,更严重的是这样的滥用化工品是对“发展”的一种透支。一代人的过度发展会给自己带来后天的污染,但是给子孙后辈带来的却是与生俱来的灾难。而且这样的发展“透支”违背了代际公平的伦理,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应该是若干代人共有的,而不是仅仅属于某一代人。人类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后代也留下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韩秀霜.蕾切尔·卡逊对施韦泽和利奥波德生态伦理观的运用[J].理论月刊,2013(10):174-176.
  [2]王云.卡逊与施韦泽生态伦理思想之异同[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3.
  [3]张炎.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J].作家,2015(12):103-104.
  [4]龙湉.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J].速读旬刊,2016(9).
  [5]菲利普·凯佛瑞,郭辉.梭罗、利奥波德、卡逊:走向环境美德伦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7-36.
  (作者介绍:唐金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伦理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镇江唐代诗学家殷璠开元天宝年间编纂的《河岳英灵集》为“唐人选唐诗”中的精品,其体现的选诗理念具有“兼容并蓄”的独特性,通过对其选诗理念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其具有发掘镇江文化、推动中国诗歌理论发展以及引导唐人诗歌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前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镇江 殷璠 诗学理念 《河岳英灵集》  殷璠,镇江丹阳人,唐代著名诗学家。开元天宝年间,殷璠编纂《河岳英灵集》,坦言“常愿删略群
内容摘要: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和作家,其《沙乡年鉴》一书以生态中心主义和整体主义思想启迪着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其中蕴含的尊重生命、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奥尔多·利奥波德 生态中心主义 道德责任  一.《沙乡年鉴》的创作背景  19世纪,奥尔多·利奥波德生于1887年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德裔家庭,1909年在耶鲁大学获得
【摘 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情育人,把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感沟通;情感反映     1.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  晓之以理,必先动
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虽不是主要的,但恰当的抒情或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n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其特点
兴趣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以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它。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情感倾向和认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谈实施素质教育也好,还是提倡搞创新教育,其宗旨都是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如何来调动学生,使其自主地、成功地去开展学习活动,我
【摘 要】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外,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情境掌握语言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写来,精彩程度完全不同,这里面固然有语言流畅的因素,关键还是布局谋篇的能力.换着花样示人,当然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新的中学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化学教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创新路径,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国内形成互联网网络文明风气。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文明素养 培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