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针对目前校本教研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广大老师可以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进行积极的思考;明确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使校本教研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构建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支持的团队;强化校本教研的“携手”行动,形成教研网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拓宽教研时空。
  关键词:校本教研;内涵发展;“携手”行动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0-03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一)教育改革中生成的校本教研
  “校本”即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提倡的教育新理念,它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其内涵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为了学校”——是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
  “基于学校”——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
  “在学校中”——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以校为本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等策略都应运而生,校本教研作为以校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迫切需要的一种发展策略,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机制。2004年教育部把“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四个重点之一。
  (二)什么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以研究、解决本校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陈代谢,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深入发展的关键。
  (三)校本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的区别
  现在,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教研已在沿袭传统优秀教研经验的同时,融入了新内涵。其转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熟练取向转变为文化生态取向;
  2.研究教材教法转变为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3.重在组织活动转变为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4.关注狭隘经验转变为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二、张家口市校本教研工作现状
  (一)校本教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提高了认识,在一定层面上形成了共识。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比较重视,制定了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依。
  3.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的氛围已初步形成。有些学校作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校本教研特色开始形成。
  (二)校本教研工作中的问题
  1.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到位 ,内驱力不足
  现象:(1)有畏难情绪;(2)把校本教研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认为搞教研会影响考试成绩;(3)习惯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只埋头教学,不抬头看路;(4)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研;(5)由于教师之间业绩竞争矛盾突出,部分教师在知识共享上存在保守倾向,不愿意让别人超过自己,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主要原因:校本教研缺少思想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智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动力,这是我们在校本教研时必须面对的现实。依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展开,并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教研的才是名副其实的校本教研。同时,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校本教研,并认同校本教研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作用,切身感受到校本教研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带给自己成就感,能使自己从复杂的教学事务中解脱一些,让他们认为参与校本教研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他们才会满怀激情地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如果我们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思想认同,并身体力行,校本教研就能够跨出实质性的一步。
  2. 校本教研有名无实
  现象:(1)校本教研活动组织随意,质量不高,流于形式;(2)缺乏研究的具体方法,缺乏统一的人员、计划、时间的统筹;(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以听课代教研。
  主要原因:缺乏系统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本校的教研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开展什么内容,组织什么形式的活动心中无数,因而所做的都是表面工作,应付差事而已。
  3.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力量薄弱
  现象:(1)校本教研活动缺乏深度,停留在就课论课层面。(2)教研活动主题、目标不明确,内容缺乏针对性。(3)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问题意识差,交流少,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没有质疑,没有提问,而是习惯于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相互吹捧,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泛泛而谈,导致教师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纸空谈。(4)还有不少教师一方面表现出对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认同,另一方面却是课堂教学行为与理论的“脱节”和“假对接”。(5)对教学反思理解有误区,不该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6)主题研究缺少引导教师再实践的跟进环节。
  主要原因:尚未形成专业引领机制,专业引领资源短缺。   4.忽视校本培训,教师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
  现象:(1)教研活动缺乏理论指导;(2)不少教师缺乏学习和思考,业务素质、研究能力长期在低层次徘徊。
  主要原因:缺乏校本培训的机制,校本研修文化未成形。理论培训缺失造成了教师低水平重复性教学,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因此要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进行思想、过程和方法的引领,以彰显校本教研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5.校本教研缺少有效评价机制
  现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程度不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收效甚微。
  主要原因:缺乏科学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关注校本教研过程并做好过程评价;没有真正激励教师从自身成长角度去从事校本教研。没有科学系统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校本教研不可能走远。
  三、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
  (一)明确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有一个好校长才能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带头做校本教研的校长,才能有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其中,校长肩负着校本教研的主要责任。一个富有教育理想和思想的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领军人物,有三项基本任务非常重要:1.明确新课程理念,形成教研愿景,制定课程教学改进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2.统筹与运用学校组织渠道、执行部门和支持系统(包括校外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管理与实施;3.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组织管理,营造求真的、宽松的、开放的研究氛围,成就教师的成长,力求做到:尊重教师,让教师有幸福感;坚持奖惩制度,让教师有责任感;宣传典型事迹,让教师有荣誉感;推广研究成果,让教师有成就感。
  (二)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学校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让校本教研常态化、规范化。此外,校本教研制度要真正体现校本教研的特色研究,探寻文化基因,提炼文化现象,构建文化品牌,要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校本制度皆相似,校本教研总成空”的现象。
  (三)构建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支持的团队
  1.建立校内专业领头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鼓励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专业威望的教师主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充实校本研究的基本力量,储备后续资源。
  2. 挖掘校际专业引领资源。学校重视与周边学校教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学习、分享先进经验。
  3. 区域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量辐射。学校邀请专家、名校校长、特级教师进行指导和服务,他们是校本教研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可以充分依赖的专业支持队伍,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
  4.发挥教研员的纽带作用。各级教研员不但在数量上弥补了专业研究人员的不足,而且架起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独具优势的开展教学教研的中介。
  (四)强化校本教研的“携手”行动,形成教研网络
  建立覆盖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的区域教研网络,通过区域教研网络,开展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结合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学校间、学区(片)教师间开展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学校规模小,布局分散,师资力量单薄,无法形成学科教研组,缺乏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缺乏科学引导,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根据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这种条件下学校的校本教研宜于联片互动,也就是将所有乡村学校就近划分若干区域,在各区域内选择一所条件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心校,负责组织区域学校的教研活动。薄弱学校必须突破学校壁垒,改变孤立无援、单兵作战的研究状况。可建校际间的结对帮扶关系,结成校际教研联合体,成立学科工作室,挖掘校际间的优势资源,进行联动式教研活动。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成长,并且实施捆绑考核。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宽教研时空
  网络教研是一种开放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之间共同分享、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学活动。网络的高度共享机制可以使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共享更多的资源和智慧。网络可以“平衡许多人的小努力和少数人的大努力”(顾泠沅)。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的必由之路,虽然并不完善,但是其价值是值得广大教师追求的。校本教研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信心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开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8.
  [2]胡庆芳.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其他文献
1.Introduction:criticisms of Dickens as an antisemitic writer.Mentioning the word antisemitism,the mean vicious Shylock presented by Shakespear and the big-nose villain Fagin by Charles Dickens in Oli
一哥:  你尝过不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的滋味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记得那个时候他们总是吵架,妈妈一生气就去姥姥家住,一开始当天就回来,慢慢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生活里就只剩下我和爸爸了。无数次我从梦中哭醒,看见爸爸一个人在客厅埋头抽烟,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逐渐我也学着把对妈妈的思念埋在心底。时间长了,和爸爸生活的日子里也多了欢笑与美好,但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爸爸决定去外地打工
【摘要】安德鲁·吉利斯的《交替传译笔记:速成课程》是关于交替传译笔记实践研究的实践性用书,以“结构是交替传译笔记的灵魂”为理念,就如何建立一套缜密、一致的交替传译笔记系统介绍了简单可行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  【关键词】交替传译笔记 结构 技巧 评介  欧盟译员安德鲁·吉利斯(Andrew Gillies)撰写的《交替传译笔记:速成课程》(Note-taking for Cons
医学部教授岩田俊彦收到一封邮件。这是一个沉甸甸、胀鼓鼓的大信封。从邮戳上看,寄出日期是1986年10月10日,地点是北滩岛邮政支局。北滩岛在哪?但一看寄信人长井这个姓,岩田终于想起来了。  哼,原来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小子!现在整天为渔民治病,医术上连个屁都不懂。想必是这种日子过腻了,寄点什么礼品给我赔礼道歉?在静悄悄的教授室里,岩田慢慢剪开信封。里面是一封长信和几张X光摄片。咦,难道他要给我介绍病人
“喂……迪恩,是你吗?对不起,这个电话的线路不太好,我听不大清楚……  “什么?……  “哦,你用手机打的电话。嗯,线路不好,你要大点声,我才能听……  “你说什么?……  “嗯,你当然可以信任我。我们是朋友,不是吗?你怎么了?你有麻烦了?……  “萨蔓莎?哦,不,我看她今天上班的时候挺好的呀……  “是的,这一个星期都挺好的……  “不,我不能那样说。怎么了?萨蔓莎怎么了?迪恩,如果她……  “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很难留下通俗小说作家的身影,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却把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世界文学史册上。大多数作家——即使那些著作等身、获得无数奖项的畅销书作家——也会在死后很快被读者遗忘,其作品也渐渐无人问津。乔治·巴尔·麦卡琴(George?Barr? McCutcheon,1866—1928)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20世纪早期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其中《酿酒师的百万横财》(
【Abstract】Both Marital Security War and Desperate Housewives reflect modern Chinese and American women’s double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in marriage, career, life etc. This paper made a contrast study
《美丽百合》是厄普代克第17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96年。厄普代克研究专著《重访约翰·厄普代克》的作者,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斯基夫把《美丽百合》归于厄普代克作品的历史小说。同在这一类的小说,按照斯基夫的看法,还有剧本《弥留中的布坎南》(1974)和小说《福特时代的回忆》(1992)。实际上,写于不同时代的《兔子四部曲》也可以列入历史类小说。“兔子”系列讲述了战后美国社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
设计主题: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所用教科书:Go For It  所教年级:九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 九年级第一单元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主要以reading的文本为载体,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速读和根据所给问题寻找相关细节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上下文的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a cas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The analysis elaborates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problem lying beyond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