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69例,其中男226例,女143例,年龄(54.6±12.1)岁。根据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s)分为糖尿病非CAN(Non CAN)组149例,糖尿病CAN组2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胆红素三分位分组后比较组间CARTs各指标的差异及CAN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血清胆红素与CAN的相关性。

结果

CAN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9.28±2.74)μmol/L比(11.08±2.98)μmol/L,P<0.001]、直接胆红素[(3.17±1.20)μmol/L比(3.71±1.24)μmol/L,P<0.001]和间接胆红素[(6.11±1.89)μmol/L比(7.37±2.10)μmol/L,P<0.001]水平均低于Non CAN组。伴随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CAN的发生率下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OR=0.819,95%CI:0.744~0.901,P<0.001)、直接胆红素(OR=0.739,95%CI:0.601~0.908,P=0.004)及间接胆红素(OR=0.749,95%CI:0.653~0.860,P<0.001)水平均与CAN的发生呈现独立负相关。

结论

生理水平范围内,较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CAN的发生风险呈独立负相关,在血清胆红素相对偏低的糖尿病人群中更需要重点筛查CAN。

其他文献
莱姆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为多种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出现误诊,实验室检测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莱姆病的临床诊断现状及相关检测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阐述。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类型,其病死率位列全球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早期诊断HCC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外泌体微小RNA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可以被分泌、转移到受体细胞中,通过相应的靶基因,调控癌症的进程。外泌体miRNA在HCC患者体内和体外细胞株的表达中有较大差异,并且相对于体液循环miRNA具有含量高、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等优势。它不仅可以较好地区分HCC与健康
目的探讨优化禁食禁饮流程对晚间接台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晚间接台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术前1d 24∶00开始禁食禁饮方案,研究组23例采用术前禁食禁饮优化流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静脉补液量、术前术后饥饿感和口渴感评分、
着丝粒蛋白B(CENP-B)是一种能特异地与α-卫星DNA中高度重复的17 bp核苷酸序列结合的DNA结合蛋白,参与着丝粒-动粒复合体(CKC)的构成,与细胞增殖状态及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CENP-B异常或缺乏,会导致CKC形态、功能发生变化,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本文重点阐述CENP-B结构、性质、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为探索细胞周期奥秘提供理论依据和为肿瘤及其他相
Good综合征是一种以胸腺瘤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为特征的成人免疫缺陷病,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临床常表现为反复感染,但是Good综合征并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文献报道较少。本例报道为B2型胸腺瘤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均检到耶氏肺孢子菌,证实为PJP。同时血IgG及IgM减低,T淋巴细胞绝对值、B淋巴细胞绝对值、CD4 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符合Good综合征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辅助化疗对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起收治的接受RNU治疗的高危UTUC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化疗组患者于根治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顺铂(GC)3周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则未行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常规影像学随访。观察化疗临床反应,并对比总结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伴核仁磷酸蛋白1(NPM1)突变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共存基因突变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原发AML患者152例(老年组)及年龄18~45岁的患者49例(年轻成人组),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51种基因突变。分析比较NPM1突变的老年组与年轻成人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人衰弱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的105例男性非透析CK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Fried衰弱诊断标准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根据评分标准将CKD患者分为无衰弱组(37例),衰弱早期组(37例)和衰弱组(3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
本文介绍了一例慢性腹泻及反复便血的青年男性患者的诊治过程。皮肤增厚、关节症状等胃肠道外表现是诊断的突破点,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从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HO)的诊断、发现SCLO2A1基因突变到最终明确诊断,用一元论解释疾病全貌,共经历了近4年的时间。目前对SCL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仍缺乏系统认识,其特点不同于常见已知的可导致肠道溃疡的疾病,在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最为基本的肠内营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确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84例(CTD-ILD组),结缔组织病患者91例(CT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KL-6水平。结果CTD-ILD组血清KL-6浓度明显高于CTD组[1 239(577,2 094))比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