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储蓄率反生命周期之谜——基于竞争性储蓄视角的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居民高水平的储蓄率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都是当前重要的基本国情,因此我国人口年龄转变对储蓄率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地区户主年龄同家庭储蓄率表现出与现有文献中发达国家不同的反生命周期现象,即随着户主年龄增加,家庭储蓄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呈现“U型”曲线关系。回归结果表明,竞争性储蓄行为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老年城镇居民家庭的储蓄率。因此,竞争性储蓄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反生命周期现象。有成年未婚男性成员的家庭,会增加家庭储蓄
其他文献
作为全球化的一种新形式,数字全球化由数字技术推动,以数字平台和信息网络为载体,通过促进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的跨境流动,改变了国家经贸、企业经营、政府管理以及个人发展的方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全球化浪潮是其间不断闪耀的一道波光。全球化,是一个萌芽于经济层面,逐渐扩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元领域,广度、深度不断延展的历史进程。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已成为京津冀政府管理部门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学术热点和研究领域。现有文献主要采用经典的脱钩判别框架,偏重于京津冀地区用水总量、工
摘要:通过将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主要考虑产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增长效应和资本、劳动、能源要素在部门间流动形成的要素再配置效应,文章以23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部门增长核算法验证了2005—2017年间资本、劳动、能源要素的“结构红利假说”,得出以下结论:①以各行业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内部增长效应仍为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②资本要素的再配置效应由“结构负利”向“结构红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科技革命 生产力 战略机遇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背后的必然性,把握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其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摘要:基于能源设备产能资本弹性-粘性特征,解构了产能投资、设备资产动态演变过程;建立能源替代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我国天然气消费替代带来的能源供应安全冲击和能源设备资产搁浅的形成机理;模拟分析2019—2050年天然气替代下能源消费结构、供应安全和产能设备资产搁浅变化,提出了保障我国能源转型安全的能源结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煤炭和石油产能资本存量过高,使市场形成了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的路径
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中国城市中有超过200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产业、能源结构单一
利用理论分布函数分析水文要素分布规律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如何选择一种合理的理论分布函数是难点所在。本文以万年县境内荷塘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参数为统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也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探索居民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前因变量和形成机制是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受到国内外学者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影响农产品品质,还会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如何减小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是当前中国农业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