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勇《月亮邮局》诗选

来源 :湖海·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寂静之声
  总是穿着自然的外衣
  她居所的门环是月亮做的
  有时她会走进一座森林
  在一朵好看的蘑菇上坐上半晌
  曲径,不知是出还是入
  斑驳的光线陪伴着思忖
  湖水盛在群山的青砚里
  弧形的涟漪谙于速写
  一只白鹭拉开风声的链条
  寂静回到她的屋里
  看一位小女孩在烛光下阅读
  端  午
  给我一条彩虹般的弧度吧
  给我一条江的叹息
  华辇需要尘土飞扬锦旌遮天
  香草美人来到边缘
  用晓风与水声,擦拭前程
  在暗礁处,江水遭受绞拧的疼
  向日月注册过了的忧患
  即便在巨大的撞击中碎骨粉身
  一千朵浪花的啸聚
  就是一千零一个响兮的出征
  给我一条江吧
  给我一道闪电般的纵身
  我饮用了艾草又涩又甘的清醒
  我内心的龙舟,剑一样的出鞘
  我的上游骑上了快马加鞭
  我的下游,不是阒然无声
  我仰天,我的天问
  我的天问之后绵绵激荡的回响
  就是安放我的金瓯
  我的灵魂
  一任雪花簌簌落
  今日天大的事
  就是下雪
  下
  雪
  蔚蓝爱上她一万年
  看中的就是纯洁
  世上最阔大的舞台
  也交给她的翩跹
  大野腾出季秋与寂寥
  一张卧榻
  两道茶几
  墙角一段梅香拂尘
  堆垒的干柴
  正与灭火器紧张地对峙
  如果我恰好在此时
  忧伤。我的忧伤就和幸福一样
  都是明亮的
  如果我恰好在此时惦挂一个人
  就让她手捧太阳
  一任雪花簌簌落
  我们都不说出,都不说出
  彼此的名字……
  秋风辞
  其实每一枚落叶已说得太多
  其实每一枚落叶的脉络
  早已标注未来的夙愿
  由它们翩跹
  由它们沉寂
  光滑的枝条勾画大地的呼吸
  我的亲人们正在寻找棉衣
  我看到一朵棉花
  呕出一团白色的血
  风声用呼啸快递一帧家书
  迟雁的行程里
  倾覆一场早熟的大雪
  荷  香
  这样的黄昏,适宜你散步
  迎面遇到了你
  你的莞尔,你的维密
  淡淡的,像平民的爱情
  悠悠的,又像一场知恩图报的回忆
  我看你建在水上的闺房
  它的嫣红,它的嫩白
  带起半塘波光滟潋的浮想
  绿裙可在晒伏?
  几只红蜻蜓,悄然飞过粉墙
  就这样站着,面对着你
  我内心的浑浊落荒而逃
  一场暗,它迟迟地迟迟地
  不——能——下——降——
  风  在  吹
  风在吹。一个人的内心
  是不是殿宇
  一盞灯
  在一团桔黄色的寂默中
  打禅静坐
  风在吹。夜色汤汤
  一阵阵的涟漪铺向迢遥
  星光倒映在天空
  卑微,一点点的闪烁
  风在吹。谁把肺腑打开
  让一些库存的欲念
  就着星光灯火
  汰洗一小撮的暗
  风在吹。众神的胸脯
  缓缓起伏
  像一匹绸缎抑或一条河流
  向上的风声
  从青萍之末,风声向上
  越长越粗壮
  我在海拔4000米的山巅
  遭遇到他的壮年
  他穿着一层白雪皑皑的时间
  他用自己的歌声取暖
  高寒真的就像他高高的鼻梁
  他站得比每一座峰巅都高
  他的额头上住着天堂
  这是一座怎样的倒金字塔
  向上的向下
  向下的向上
  只有众神,熟悉他的呼吸和心跳
  只有风声,看得清自己的庙宇与风光
  将我再一次寄给乌镇
  走进老邮局
  我对着满满的旧时光说
  请把我邮寄出去
  也用包裹定胜糕、梅花糕的手法
  目的地的名字
  叫做:乌镇
  一朵蓼花在蓝印布上
  捂着芳唇,但还是笑出声来
  双桥也半张着嘴巴
  笑的令半河的月光,花枝乱颤
  是谁让三白酒抱紧我的体温
  今生余下的光华
  就在乌镇34张百年老床上
  读诗,打鼾,做梦,成仙
  恒益堂药店的开门声。充耳不闻
  月亮邮局
  从朔到望
  从上弦月到下弦月
  天庭的邮局才将圆门
  打开
  天上一日
  人间一年
  这365天里我们寄了多少信件
  天晓得   天有大事也不言
  满世界的投递
  大山有,江河有,道路有
  一座村庄有,一缕虫鸣有
  归来的人有,失眠者有
  墓地有
  海峡有
  我也有,我收到的回信
  可是你的羞怯
  可是你的繾绻
  可是你的相思
  这朦胧的表达
  这古典的薄纱掩面
  这汉赋一样的铺排
  这葵花盘上种籽一样的密集
  站在路口,谁给你
  披上一件白湖绸的外衣
  灯光下,团坐的人
  谁安排你屋外起伏的静谧
  多少有情人,提前构思
  他们早就用完了满天的星子
  假如你今宵才开始动笔
  高蹈的桂花香
  自会帮你邮——寄
  只是,只是你用得了
  这广袤与厚积的信笺?
  我的母亲从路口回屋
  顶一头不褪的月色
  她收到的信件,怀揣在她的
  心跳间
  邮戳上,钤印下的
  全是我和弟妹的脐血
  上面的日期只有两个字
  只有闪着银辉的两个繁体字
  ——永遠 !
  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秋满月
  在人间的倒影
  它被亲情和民俗再一次地描红
  红光与暖,与隐喻
  在一盏灯笼里团圆
  斟酌与酒杯,与醇香
  在餐桌上团圆
  我们围着两位白发人
  像灯笼一样内心通亮
  又像杯中物一样清澈地燃烧
  一日三餐叫做过日子
  一年才吃上的这一餐叫做过年
  衰老在父亲的面颊上寻找出路
  他的白发酒一样斟进我的眼窝
  从未走出县域的母亲
  却在年与年的交界处忙碌
  半醺的我
  搀扶着长了一岁的自己
  还想把今宵的团圆
  当成硕大的酒杯
  向尽享天伦的老家
  斟上心潮澎湃的春天
  月色齐腰的中年
  你我好像落座在时间之外
  安静,正点数着天籁
  我用月亮给你斟一杯干白
  尔后,细细地端详你
  我今生的老爱人,来世的小妖精
  我第一次这么奢侈
  动用广袤的月光,欣赏你
  你的脸盘上摆放一件瓷器,瓷器上
  摆放着古典的花纹
  晚风里有潺潺的源流
  我看到你偷回了三十年前的腰身
  在一根琴弦上袅娜而来
  绽放的心跳上长满花粉
  你悄悄地打了个哈欠
  并习惯地用手遮掩
  生怕满天的月光看见
  奔忙是晚风一生的坐骑
  月色齐腰的中年
  一种祈愿不能自拔
  请月光替我缓缓浣洗
  洗去老爱人的老字,洗亮
  小妖精的小字
  今宵,你穿上月光的婚纱
  让我赊用下一辈子,提前
  娶亲
  半空中的灰椋鸟
  仙气升腾到半空
  羽毛上闪耀平平仄仄的光晕
  盐蒿草地像谁留在大地上的倒影
  旁白长着翅翼,沸沸欢鸣
  空气一俟着墨
  就是一幅动态的画屏
  湿地的水袖,裙裾
  还有一场爱情
  星星状的视阈打开了辽阔
  就像一粒盐
  藏匿一口深井
其他文献
多年前  匆忙告别江南  多年后  也在匆忙间  再别江南  也许  与江南的缘分  注定是  擦肩而过  甚至  来不及回眸  每一次  短暂的停留  陪伴我的  全都是雨水  从未留下什么  或带走什么  明知道  再别的滋味  胜似黄连  可我  内心依然渴望  去江南  西 湖  西湖  是江南的灵魂  无数浪花  编织出  别致的风景  断桥上  人与蛇的传说  一直在  湖水中荡漾  
期刊
母亲   田野辽阔   我一个人的身影   被秋风吹到蓝天上   孤獨的翅膀是寂静的   眯着眼   我看见散落的几粒稻谷   几片枯叶,闪着光   久久凝视   我的记忆开始复活   一株稻秧吹出绿风   吹乱她的头发   我的母亲,躬下腰   顺着稻秧刚刚站稳的身子   看见大地   和她自己明亮的额头   父亲   是时候了。借助一种高度   我才能放大父亲的内心   逯家沟是父亲的根  
期刊
春天是用来掐的,你信吗?   小丫回来了,带着几蓝子的春色,又回去了。   我拎着菜蓝子,满菜地的转悠着,掐把青菜苔,掐把豌豆苗,掐把黄花菜……突然就觉得,这个春天是用来掐的。   春天是用来掐的。这个季节,闲着的大妈们,会满沟渠的转悠着,掐把枸杞头,回家开水里滚上几滚,滴上几滴的六月鲜凉拌,清肝明目;掐把黄花菜、掐把豌豆苗……。想起枸杞头,就想起曾经的岁月。那时,我正青春,也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
期刊
从来没有想过,会对声音如此敏感和渴望。  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每天从窗外传来社区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喇叭声,上午和下午,由远及近地响起来,又逐渐远去。还有哨声,是紧邻小区的消防队发出来的,每天早上6点多钟响起,7点多的时候还要再响一次,高亢嘹亮。应对疫情以来,每当听到这些按时响起的声音,就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安心,让我焦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我渴望着更多声音。向每一缕吹进窗内的风儿问好,下雨的
期刊
凌晨四五点,泉州蟳(xún)埔码头早已是灯火闪烁,人声鼎沸了。  蓝色船舷的闽狮号和闽丰号渔船先后靠上了码头。各色海鲜便顺着滑索不断地降到岸边,几名女子迅速围拢上去,分类、上冰、码放……不一会儿,一溜新鲜鱼档便排放在了海岸。天色放亮的时候,顺着岸线,几十个鱼档已绵延成千米鱼市了,其场面蔚为壮观。  顺着档口走过去,可见各色品种的海鲜。有的档口鱼虾蟹贝,甚至乌贼海鳗和奇形怪状的三角鲎,五花八门玲琅满
期刊
1  正是初秋的天气,在北方的乡下,凉意就像小虫子,爬满了全身。当太阳一纵一纵,像个车轱辘一样从宇宙里滚上来的时候,我已经骑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掉牙自行车,在村子里开始漫游了。  村子的路边开满了鸡冠花、格桑花、节节高,它们给这个秋天涂上烂漫的色彩。我总是停下来,一只脚撑着地,对着这些粉色、红色、紫色的花朵看上半天,在村子里,就像一个王一样巡游半日,也不容易看到一个人。  即使鸡鸣狗吠的声音也像稀有
期刊
阿根廷作家、批评家博尔赫斯不止一次和友人谈及诗歌的美好与价值,他认为,“诗就是人的一种永恒的需要”。诗作为精神层面的载体,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诗、凡有人群活动的场所就有歌吟。欢乐时,诗是兴奋的旋律,悲情时,诗是感伤的疗药。诗在我们前行的生活中,如同一场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结束,承载故乡与寄托情怀的行旅,如痴如醉,如凌云之上穷尽想象的《月亮邮局》。  《月亮邮局》是张大勇的新作诗集,从草木盐蒿、季节春夏
期刊
草木的恩典  草木有本心。对于草木,我始終处于远距离的仰望或审视中,而父亲与我截然不同,草木是父亲的烟火。   院落是草木的码头,漫漶的草木香四处张扬。柿子是在春天渐老落花遍地的时候,悄无声息钻出来的,碧叶衬托,干枯的花瓣相伴,经受风吹雨淋,吸收日月精华,日益膨胀,日渐成熟。柿子成熟,嘉实可餐。虽为百年老树,犹虬枝葱茏,果实累累不绝。无论什么鸟,从来不会在柿树的枝杈间结巢建穴,自然不会有嘈杂扰人
期刊
卞元亨(1330~1419年),元至顺元年(1330年)出生,河南江北行省淮安郡盐城县伍佑场东溟镇(今便仓镇)人。祖父,济之,又名君用,字国辅,号仁波老人,苏州枫桥人。父仕震,济之长子,字叔正,号东冈老人,仕敦武校尉、余东场司令、台州长亭监运。  据徐鹏举、史载德等编纂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两淮运司志》:“卞元亨,初,父仕震无子,祷北极神感异梦而生。肋惟独板骨二,既长。好文学试剑,膂力过人,
期刊
《连续体》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于海子的那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二〇一九年的时候,我们去海子故居参加活动,还在海子墓前吟诵、敬酒。我和海子的弟弟查曙明是朋友,我们聊天喝酒,谈他记忆中海子之事,我觉得海子是为了艺术而死去,然而他又永远活在艺术之中,永远不曾死去的。回去后,我看完了海子全集,从短诗到长诗,海子的爱与恨,海子的青春与梦想,海子的思想与声音,我都能听见看见触见。海子还在。  我又想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