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探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农村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现状以及弱化的原因,探讨农村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探讨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探讨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策略,对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自愿承担义务和责任的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需要学生内化社会责任意识认知,外化为人生的行为准则、规范,进而达到知行一致、养成习惯素养。
  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高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健全,在他们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这一关键时期,及时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调动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的权利、义务、责任观念,塑造个性、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与此相对,我国的农村教育明显落后。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以及劳动就业制度的趋势和影响下,很多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对学生缺少有效的教育管理,加上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误区,致使新时期我国农村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呈现日益弱化趋势,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
  从散见于报刊的调查研究结果看,我国广大农村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强,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对自己的责任模糊 学生以学为本,学习是社会责任,更是对自己负责。现实中不少学生虽然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但学习上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处于厌恶和被动的学习状态。表现为课堂开小差、睡觉、玩手机,把教室比作“牢房”,把教师的督促视为“看管”。高中阶段,课程容量大,知识内涵丰富和艰深,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却以“读书无用”作为借口而逃避,甚至自暴自弃。学习畏难情绪严重,意志薄弱。
  对家庭的责任淡薄 家庭是小社会,学生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不应只要求得到家庭的保护,更需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使家庭美满幸福、父母愉快健康。大多数学生虽能对自己的家人有爱心、有关怀,但其责任意识还很淡薄,表现为不体谅父母的艰辛、期望,自私自利,追求享受,缺少感恩。
  对他人的责任淡漠 相对于家庭,学校是更大的小社会,学生生活在学校,与他人发生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但很多学生在校园当中,缺乏合作意识,公德行为失范,妨碍同学或生成错误时不以为然,自觉惭愧的居多,主动认错道歉的少,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和平、理性解决的少,近期各地频现的校园欺凌案就是一个例证。
  对集体的责任意识不强 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集体的荣誉也是个人的荣誉。大多数学生都具有极强的班级责任感,能为班级、学校的荣誉而付出,能为集体获得的成绩而感到激动自豪。但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对其持有一种尽量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的心态。就是参加了,一些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奖励的多少,而不是将展现自身特长、为集体争光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的时候,部分学生首先选择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对这一行为是否得当缺乏权衡。
  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弱化 對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人生全部责任中最崇高的一种责任。但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倾向于自私,对自己的利益考虑较多,对别人或社会的要求较高。他们将未来工作的好坏,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相等同,而很少考虑他人和社会,忽视了社会的需要,较少关心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报效祖国,为国贡献。如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学生往往根据毕业后是否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来决定自己的志愿。
  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现状探因
  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有悖于传统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价值观日益暴露,并有蔓延滋长之势。政治生活中个别官员信仰坍塌、权钱交易、侵害百姓等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触目惊心。经济领域中不法商人置商业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民主和法制制度不健全,个别徇私枉法、非正义和不公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一切,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动摇学生的信仰,是造成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社会根源。
  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高考指挥棒下,衡量学校、教师、学生高下优劣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分数,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潜意识中忽视、淡化了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思想教育。其次,面对新形势,学校缺乏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方法。学校思想教育形式主义居多,方法单一,灌输式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更难以形成主观性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家庭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文化相对落后,家长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有先天滞后的缺陷,这为我国农村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知道,农村留守学生多数从小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教育,隔代教育往往充斥着对孩子的过度宠爱。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农村学生父母,由于长期外出务工、鲜有相伴,作为弥补亲情的补偿,更多的是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对孩子学业寄予较高的期望,而放松品德修养的督促教育。这导致学生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自私自利,懒惰成性;亲情的缺失、缺少感恩。
  学生方面的原因 高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思想片面,自我意识模糊,他们容易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和牵制,看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互相承担责任的,把握不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趋势。这些因素导致他们虽然有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又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落实于坚实的行动,也就无法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途径
  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实施体系 作为承担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主体,学校要把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实施体系。如建立以学校党团组织、德育处、学生会、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代表、社会人士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多方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养成教育的实施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方案,建立责任感培养制度。
  在学科教育中强化与渗透责任感养成教育 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重点突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课堂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各学科都有推进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丰富资源,关键在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把教材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挖掘出来。既注重思想政治课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各门学科的优势,还要挖掘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内涵,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自然渗透。
  优化责任感培养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大课堂,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让校园内外处处体现人文性、时代性,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充满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使学生领略责任感的内涵,增强对责任感的认知,明确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意义,以使其举止受到影响,逐渐形成习惯,在将美好的品行内化的同时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养成除了要在观念上做好引导,还要带领学生去实践行动。学校在文化课教育之余,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在寒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帮助学校保安执勤,借此感受普通劳动人民的责任感。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等,体验作为子女儿孙应尽的孝心。现在高中生都是“00后”,农村经济条件也逐渐改善,很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早已失去吃苦耐劳、服务他人的精神。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感,培养他们帮助他人、主动负责、不畏付出的精神。
  结合现实案例,在思考中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听闻或见到很多有关社会责任感的事件,这些都是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可以将这些时事作为案例,带领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认清如何做才是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例如,曾经有一篇新闻报道,某城市的一名高中生因高考落榜而跳楼自杀。针对这一事件,让学生讨论怎么看待这名高中生的做法?哪里做的不对?有的学生认为这名高中生心理太脆弱,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父母、亲人的一种伤害。讨论到最后大家总结出,对自己不负责任其实也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因此,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首先要从我做起,好好学习,重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热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前提是自己首先成人。
  結束语
  农村高中生责任感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家庭、校园、社会大环境的共同促就。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也是高中教师的社会责任。相信只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中国的青年学子会越来越优秀,未来,国人的社会道德水平将会得到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J].中国高等教育,2010 (15,16) :5.
  [2]赵凌云.传承与担当:青少年公民素养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学军,陈勇等.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4]郑永廷.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1(9).
  (作者单位:广西都安县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深圳市光明新区楼村小学创立于1938年,是深圳市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这里林木婆娑、鸟语花香。漫步校园,拾级而上,立于运动场旁的巨型“大拇指”石雕及通往教学楼的成功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论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分析,厘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介绍了"双师型"教师的历史来源。从队伍建设的环境角度,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未来城市将是政治型城市与经济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将是以文化为标志,以文化都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而文化都市的依据在于文化资源,之所以能成就为文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绘本阅读渐渐走进课堂,成为儿童学习英语的一部分.如何定位绘本阅读课,践行课程改革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2018年
Five segments of sheared magnetic polarity inversion lines with their positions relative to the main spots in AR 5395 are indentifie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在改善高校进人用人上,高校可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隊伍建设需要,自
2007年7月末,我县五林镇一养猪户,通过自繁自养,饲养种公猪1头、可繁母猪2头、2月龄仔猪21头,其中有12头仔猪发病,3头仔猪死亡。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肠痉挛常称为冷痛,是马、骡较为常发的一种疾病,特别是秋、冬、春季节。该病因肠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导致腹痛,常以间歇性腹痛症状为特征。多年来,笔者应用安乃近针剂和白酒治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