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店之城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台北人并不会觉得身边的书店有什么,因为,这实在是生活中太寻常可见的构成:下了班到诚品看书兼等人,周末约朋友到附有咖啡馆的书店喝咖啡聊是非,或者特别坐了车,到报纸上介绍的没人看店、买书全靠自己自觉投钱的良心书店探探……
  直到有一天,外地客把24小时营业的敦南诚品列入必逛之处,并且点名要去泡重庆南路书店街,才恍然大悟,台北还真是个书店之城啊。
  
  台北的书店就像是台北的美食一样,琳琅满目、选择多样,同一品牌书店的不同分店,“味道”也可能不同。以诚品来说,各分店同中求异,营造出不一样的氛围,连摆在平台上的书籍都是特别挑选,最适合该片区的读者。
  例如信义旗舰店,每个楼层打着温馨明亮的灯光、精致划分着各国各类书籍和杂志,宛如台北人新的五星级阅览室;敦南分店则是24小时不打烊,越夜越美丽,不在深夜到此买书逛逛,似乎就称不上见识了台北的艺文范儿;而西门町的西门店活泼十分,时尚杂志和漫画、旅行和生活书籍摆在平台,是青少年的地盘;至于台北车站地下街的捷运店,简约复古深沉稳重的气质,又是另一种诚品的感觉。
  连锁而不复制,不同分店如不同美食,有的微辣,有的清淡,有的重口,制造不同的口感与享受,让爱书的、不爱书的都能着迷。
  不过,诚品是很好,而且也已成为台湾书业的一块金招牌,但,如同大型连锁超市挤压社区小杂货铺,诚品这样的书店大鳄,某种程度上也是小书店生存的巨大压力。如同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里的情节,男主角汤姆·汉克斯是大连锁书店的经营者,女主角梅格·莱恩是当地小书店的老板,连锁书店抢了小书店的生意。电影里,冲突终转变成皆大欢喜的浪漫好结局;现实世界里,好莱坞魔法失效,残酷的结局一点点水落石出。台北现在固然也有不少传统小书店,但其面积已经在急剧收缩。
  传统的书店难生存,更主要原因是网络书店的壮大。网络书店新书打折扣,今天订购,明天便送到离家最近的便利商店让你取货,便宜又快速。以前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现在是宅男宅女不出门,能买天下书,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若是再加上近年推行所谓的电子书,买书的人就更少了,那么有可能致书本于死地吗?或许不会,但是相信传统书店的经营会更加困难。
  台北有条知名的书店街,在数十年前,重庆南路从台北火车站这端到近西门町这头,一间一间的书店林立,每家书店的营业内容都有些不同,走一趟,从教科书、外文书、参考书,到杂志、小说、计算机书和文具都能买齐,但是现在已经盛况不如前,书店不再像积木一间一间紧挤在一起,中间穿插了其它的商店、银行、小吃店。
  虽然如此,有空时我总会漫步走到书店街,走过那些有历史的书店,偶而在书店里驻足翻书,虽然书店街里很多老书店不新颖、不时尚,甚至有些旧旧的气味,但那是一种传统书店的文化及感觉,跟诚品的精致感全然不同,若这条街也随着时光消失,我想很多台北人会哭泣吧。
  不过还好,台北还有不少特色小书店,例如一点都不像二手书店的茉莉书店(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温馨干净的装潢,把二手书当新书贩卖,在书店的空间还划了一部分区域给咖啡,在此可以买书、喝咖啡、玩猫。还有一间有河书店,离开了台北市,在淡水河畔开设,卖书和文创商品,书店外的大阳台作咖啡馆,可以慢慢看夕阳沉入海。
  如果想买便宜的书或遇到奇怪的老板,可以去师大附近的水平书局,书店里摆在地上没陈列的书和书架上的书一样多,这里新书大部分都有百分之三十的折扣,让学生和爱书者很高兴,老板也会在你所买的新书上盖上店章,卖书的同时,还“啰唆”地告诉你其它新上市的书也很好看。钱带不够?没关系,老板自动再降价给你。
  这种怪老板的个性你如果喜欢,还可以到台北车站附近的阿维书店,书都有折扣,老板阿维会十分热心地帮你介绍想买的书。心情好时,他会在店里大声唱歌、跳舞,但是小心,若遇到不上道的顾客他会一直碎碎念。
  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台北真是一个好玩的城市,奢华与低廉同时交叉平铺在这城市的空气中,精致大型的书店让人们在书香中吸收文化,奇怪小巧的书店打开另类文化的刺激,而带着咖啡香的特色书店让人慵懒放松,随时让台北人都能自取所需,逛当下最想逛的书店。
其他文献
花东纵谷对台湾人的吸引力还有两点,一是因有海岸山脉的阻挡,纵谷内受台风影响相对小,二是,西部已被开发得过于钢筋水泥,在台湾开发最晚的这片东部土地上,能找到台湾都市中的人也鲜能接触的“台湾味”。    如果你爱《海角七号》式的日范儿小情调,不妨去趟光复糖厂。建于1913年的糖厂目前已停产转型为观光。最吸引人的,除古朴怀旧的日式建筑,就是冰品了。哪怕是台北的游客,到了花莲,也往往会到光复糖厂吃冰品。我
期刊
廖伟棠,诗人,摄影师。家在香港,云游四海。著有诗集《野蛮夜歌》、散文集《衣锦夜行》等十余本。  曹疏影,诗人、作家,哈尔滨人,曾居北京、意大利,现居香港。著有诗集《金雪》、散文集《虚齿记》、童话小说集《和呼咪一起钓鱼》等。   “双游记”,诗人之笔与诗人之摄相遇,永结忘情游,相期此人间。    五个少年坐在山坡高地上,远远看去,恰有两座大山在他们面前,更远的地方,打开。山与山之间露出的,又是翁布里
期刊
韩国四季分明,春花夏海秋枫染,冬有雪,对于多少受过一些诸如《冬季恋歌》和《爱在哈佛》这类捧泪韩剧浸染的旅行者来说,它的冬天无疑是最浪漫和富遐想的。而将旅行者再细分一点,里头的滑雪爱好者对韩国的冬天则又要多几分感情,因为这里拥有东亚数一数二的滑雪基地,依托于度假村经营形式的雪具租赁、缆车设备、接送车等配套设施也齐备。  韩国靠近北纬38度线的首尔地区与同纬度的中国北方一样冬季漫长,从11月开始至翌年
期刊
在纵谷线时,导游带我们到“团队客绝对不会去的地方”吃中饭,是一户地道农家,男主人是客家人,女主人是闽南人,店名叫做“四代务农”。    “四代务农”是台湾少数达人才能找到的饕餮处,位于花莲凤林镇大荣里大忠路1号。小屋旁边全是农田和槟榔树。菜式是典型农家菜,如台湾人很爱吃的九层塔煎蛋。“四代务农”的做法,将九层塔的浓烈味道,分散融入到了煎蛋的边边角角,还有野猪肉、野菜之类。若是真吃货,不能不千方百计
期刊
从第一批到台湾做自由行的陆客带着惊奇的目光进入“摩铁”观摩,到如今有大陆游客主动要求体验“摩铁”风情。精明的台湾商人正打算开发“摩铁”度假的新形势,把集中了台湾人享乐文化的“摩铁”作为景点,推荐给大陆自由行的游客。如果从台北的租车行租辆旅行车,一路南下台中、高雄和台南,首先,除了感受到台湾高速公路的舒适感,品味沿途不同风格创意的“摩铁”也算是一种全新的环岛游体验。    风华度假旅馆  推荐理由:
期刊
台湾岛,一边台湾海峡,一边太平洋,但海峡与大洋,对台湾西、东部的塑造,却呈现大不同,一边是钢筋水泥、都市焦躁,一边是山海绝色、优哉游哉。东台湾的城市,如花莲、台东,似乎也因山、海,对城市化产生了不自觉的拒绝,城市与人,都放慢了脚步。    花莲理想  真正找到“花莲理想”,是在花莲市区。  那晚住在美仑大饭店,在市郊,离市区大约15分钟车程。参加完TaiwanCup选手之夜的晚宴,想出去走走,疏通
期刊
书店曾是一道道的窗户,让我们看到外面的风景,在今天,互联网将这些窗户换成了落地玻璃,书店需要找到另一个存在的意义。我只期望这些“小众”的二楼书店,不会最终变成一个个厨房,而书的价值也不会只是文化工业下所呈现的“增值”(Mehrwerk)。    香港其实是一个很令人窒息的地方,除了商场便是商场,除了购物还是购物,化妆品店Sasa开的分店数目很快就赶上7-11以及OK便利店了。我对这些大商场毫无好感
期刊
2011年10月底,由厦门起家、一路做到北京、上海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倒闭,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集体致哀。光合仅是个引子,其倒闭原因也远非外行能论究清楚,然而关注者确确实实通过这一引子,看到了书店的没落、纸本阅读传统的衰败。    时代变得太快,一晃眼,书店似乎已经被边缘到我们生活的远方。电子阅读器势如破竹,网络购书便宜方便,民营书店步步艰辛、风雨飘摇,新华书店早已沦为教辅天地……然而,
期刊
路上有风光,路上也有与当地人也好游客也罢的种种邂逅。旅行中遇到的人,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而在旅行中,将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原住民也好,纯真的孩子也好,优雅的女士也好……也会让我们的旅行照,更加真实、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相对于拍风光或建筑,对人物的拍摄往往是最难的,皆因这一对象,有血有肉有情感,失败的照片或有形无神,或信息混乱以致我们眼见的风情变成相纸上的沮丧,更不要提这些年来以
期刊
我们在花莲首日,住在理想大地度假酒店。与其说这是酒店,不如说是景点。酒店内除客房,还有农场、湿地,一条运河、7座码头。游客入住,一张免费船票,一刻钟的运河游览,一网打尽酒店多数建筑与花园。据说酒店打算把运河开到每栋楼房门口,客人一切出行皆先上船。  酒店是西班牙风格,200多间独栋别墅中的客房,临水而建,高第风混搭花莲原生美景,“寸寸皆格调”。老板梁清政,从购地,就与300多“地主”谈判3年,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