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奶茶分外香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茶是草原牧民日常生活中天天喝的獨具特色的饮食,牧民熬的奶茶是以水、茶、米、盐、奶熬制的综合性饮食,既解渴又充饥。奶茶的做法各地区各族人民间有些不同。达斡尔、鄂温克牧民熬的奶茶是以水、茶、米、盐、奶溶为一体的炒米奶茶。布利亚特蒙古族牧民熬奶茶时,把砖茶和水放在锅里熬成褐色后,盛在茶壶里,喝的时候按各自的口味适量放牛奶和盐,不放炒米。
  熬奶茶需要技巧和功夫,要掌握好火候,熬的时间要适当,看茶水的变化,颜色要深红,掺鲜牛奶的比例要五分之一,味道更鲜美。
  生活在牧区的人每天喝奶茶,自得其乐,城里就不那么方便了。
  然而喝惯奶茶的人不管环境怎么样,仍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熬奶茶喝。
  一个人的习惯不易改变,对我来说奶茶、奶油、奶酪、面包、炒米是上等饮食。
  有时,我瞧着摆在桌面上冒着热气的大碗奶茶,思绪绵延:当草原上彻夜放马的牧马男子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策马奔向炊烟袅袅的毡包时,迎面扑来带着奶茶芳香的微风,心情会是怎样呢?想必是豁然开朗,浑身感到温暖。也许,他思绪飞扬浮想联翩,谁家的奶茶最香?哪家的女主人热情好客?但愿能遇上温情的她,油然而生一丝渴望爱情、获得幸福的感慨。
  忽然,在他眼前出现一道迷人的风景,一位穿着布利亚特蒙古族妇女标准长袍的眉清目秀面带笑容的窈窕姑娘,手提着白色挤奶桶,漫步在花的草原上,微风吹拂着她那白纱巾,宛如飘浮的一朵白云。她那一双温柔、聪慧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她遐想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步步走向绚丽的理想世界。
  他看到了等待亲密的人,猜想她盼望的心,遥寄的情,叹赏的眸。他像喝了美酒,醺醺然,陶陶然了。他想直奔而去,可她转身走进毡包。
  当他拉门走进那顶毡包时,炉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的奶茶正在沸腾,她正在灶边忙碌着,笑盈盈的脸蛋好比草原上的马蹄花。此刻,他进入一种温馨与欲望的氛围,她是女人中的佼佼者,容貌美丽,身段苗条,而且多才多艺、聪明能干。当她把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捧到他面前,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打量他的时候,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胸中燃起爱的火花、浪漫的想象。
  生活给予人们的美感,大都是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山清水秀的大草原,不但能造就出悍勇豪放的男子,也能养育出能歌善舞的美女。
  人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对美满幸福的看法各异,理解不同。有人认为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婀娜多姿才是美。有人觉得住楼房,坐小汽车,穿名牌衣服,吃香喝辣,才算幸福生活。我却向往广阔的草原,蓝天白云,空气清爽,牛哞、羊咩、马长嘶,电灯电话电脑网络齐备的现代化牧场,怀念蒙古包里的朴素和温馨,喜欢奶茶的香味,那给人一种同大自然融洽在一起的美妙感觉。
  在城里,喝奶茶的人少多了,但传统的奶茶馆还有几家,成为嗜好奶茶的食客们常去光顾的场所。有些青年泡在奶茶馆谈情说爱或以茶会友,作为一种时尚的交友方式。近年来,在报刊上与奶茶有关的文章也不鲜见,有些文朋诗友聚会在奶茶馆,一边品尝喷香的奶茶,一边谈文论诗,交流心得,也有研讨奶茶文化的。城里人坐在奶茶馆喝奶茶不像草原人那样为了解渴,而是有一种时尚情调的体验意味。
  奶茶的美味与文化时尚融合在一起,这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说起奶茶文化,那可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在游牧民族的特定环境、生活规律、生产方式中形成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
  草原牧民不论哪一家,待客的第一道礼节便是敬上一碗喷香的奶茶,一切关怀与慰问都包容在奶茶里。在各种祭奠仪式中,奶茶是不可缺少的供品之一,虔诚的人们瞧着供桌上的奶茶冒出的缕缕热气,默默地寄托哀思与信念。
  奶茶营养丰富,含有各种维生素、高钙素,常喝奶茶能增强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草地老乡有时伤风感冒、头痛脑热,熬一锅喷香的奶茶喝个满头大汗,病痛便会消失。有一支民歌这样唱道:
  在那牛马羊遍地的草原上,
  毡包中溢出诱人的奶茶香。
  当你喝上一碗喷香的奶茶,
  立刻精神抖擞心明眼亮。
  这是草原人民的心声,情感的表达,友谊的呼唤,希望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拓草原,建设草原,绘出最新最美的草原发展蓝图。
  领导下基层,讲有关民族团结的问题时,常说出这样的比喻:“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好比是一锅奶茶,由水、茶、米、盐、奶溶解在一起,不能分离,缺一项就要变味了。”
  奶茶文化包含着该地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优良传统、精神素质的延续和发展。在蒙古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中,奶茶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不断完善,为世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增添了生气勃勃的内容。
  深深的草原情令人感动,浓浓的奶茶香喝了就忘不了,欢迎四方游人来品尝。
  责任编辑 王冬海
其他文献
约会的时候,你总是要一杯水,他常说不必省钱,你总是笑笑。离开的时候,你对他说:“简单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  因为简单了,所以纯粹着。  青瞳和阿伦在同一个高中,但是青瞳不认识阿伦,阿伦也不认识青瞳。他只知道那个叫阿伦的姑娘有点可爱,跟大多数女孩子不太一样的是,她的语文实在让人头疼。她知道那个叫青瞳的男孩有点淘气,跟大多数男孩子不太一样的是,他比他们更淘气,听说他把同桌
期刊
梦停了,在他乡  不断的眺望  时间的齿轮撕咬着心绪  是季节遗留的思念  在那座陌生的城市上空扩散  形成了霾,令人窒息  深夜中  偷窥梦中的你  静静的,生怕惊扰你  幸福偷偷地爬上了嘴角  视为了一生的期盼  你说,最美是呼伦贝尔  从此生活中就充满了草原的清香  远方不在遥远  愛以春的姿态优雅地走来  轻吻我的脸颊  我要如何与你相见……
期刊
铺开岁月的画轴,聆听梦在远方,悠悠化作一缕馨香,只一霎,便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季节的转角处,冬已掩去一片葱茏。岁月深处,一抹春天的记忆,铺成的是柔情,还是眷恋?  梦想与阳光结伴  曾经的年少轻狂和稚嫩的外表将我的梦想编织得五彩斑斓,远大而向往;曾经的青涩面颊和纯真的微笑,将充满阳光的我渲染得淋漓尽致,无忧且无虑。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个温暖舒适的季节,她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像母亲一样的
期刊
我们栖居于这大地之上。  1958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至今已是甲子春秋。  这片草原充满了希望。那片芦苇青黄摇曳,河水清亮的辉河湿地,雏雁正振翅飞翔。西博山父亲般慈爱,祈福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我们要去祭拜神圣的敖包,辽阔富饶的草原是我们的家园,平静抑或奔腾的河流是我们的血脉。你会沿着一条条道路前行,有时不得不停歇片刻,再一次凝视可爱的家乡。你会在一个湖泊前久久驻足,无论你是谁都会被它吸引,奔向
期刊
早就想给母亲写一篇文章,但拖了很久。想起来,她老人家非常可怜,为儿女倾尽所爱,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有一次,她把记载着过去苦难岁月和现今幸福生活的小记录本递给我说,里面写着她一生经历的诸多事情。我接过来,如获至宝,欣喜不已。小册的记录虽然简单,却很齐全。  我的母亲不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她因为生活困难,小学还没毕业就当了牧民。可她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姐姐上学时,我们也期盼着当学生,母亲教会我们蒙
期刊
现代诗的自我教育,是一个老问题,但也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看网络上对现代诗的大面积抨击,以及理由的驴唇不对马嘴时,有此想法。在重读到《探索诗集》中,那些三十多年前的诗文本,和袭小龙先生那篇《诗人探索着的世界》时,再转头看现状,甚至都有些“杞人忧天”般的绝望。而张凡修的诗歌,却提供了一个体现足夠难度的、典型的,而结果令人欣喜的案例。  在诗歌现场的人都知道,截止目前,张凡修出版了《丘陵书》《土为
期刊
关于读书,我欣赏一种说法:读书的意义在于“看见”。读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它像开启了“天眼”,让人在平淡琐碎的日子中,看见万物的表象之下,思想的托持之上,有暗流涌动。我喜欢这种思维行走的自由,如同呼吸。  安居不用架高堂,遍览良书意趣长。宋人黄庭坚把读书的好处看得特别直观:“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就是“相由心生”的意思。有了书的滋养,心灵安宁的人,气
期刊
雪绒花是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雪线以上的一种植物,寓意着勇敢和重要的回忆。樟子松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有的品质。而我们北方人常见的雪花恰如雪绒花般美好、纯洁,与樟子松一同见证着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努力拼搏、奋发有为的成长与付出!于是便有了这美丽的相逢。  啊,我以无限的向往终于依在了你臂膀之上,你以无比的坚强承载了我扑向你怀中的渴望。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呀!  雪绒花,翩跹地依在樟子松高高的枝
期刊
夜央时分,我从森林中的一幢小木屋里走出来,攀上一座山峰,去看“穆尔登额”。这是一句满语,即天边晨星。在山峰的周围,正在接受时光漂白的墨云冥雾像一场天然森林大火过后野地上落下的厚厚一层灰烬,一颗颗晨星似埋在灰烬里还没熄灭的火星,晓风轻轻吹拂,它们在灰烬中一闪一闪地发光,幽如豆火,在黎明的鼠皮色里若隐若现。这时候,我看见一颗大而亮的行星尾衔东方地平线,临高启明。于是,这一幕景象便印在我心中。许多年之后
期刊
時光辚辚的马车飞逝而过,倏忽之间我已经在鄂温克这片草原生活了三十年。当年“青春容颜如朝露”的少年,把最宝贵的时光投入到了祖国的能源建设中了,为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了片片印痕,如今已进入中年倒计时。  鄂温克草原,当我第一次与你目光对视的时候,是在1978年的深秋,全国四大露天煤矿之一的伊敏露天煤矿筹建之初,我羞怯地牵着父亲的衣襟从黑龙江省鸡西煤城辗转到这片草原上。我小心地在鄂温克草原的草海与花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