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英语好课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136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意在引导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所以上好一节英语好课就要求每一位英语老师在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融合、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目标具体恰当,过程自然流畅,方法灵活有效。
  关键词: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目标 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教材集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发展性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既在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了这些理念的指导,那么“怎样上好一节英语课” 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值得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在“城里”和一年下乡支教的工作经历,我想谈一下我对这一课题的一些思考。
  首先,一节好的英语课,目标要准确、具体、适当,但不能教条或模式化。
  确立准确、具体、适当的目标,不仅要把握考古纲,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以及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并把握课时前后之间的联系,还要了解学情。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学生,对同一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也不尽相同;在不同学校,地区或者说在城市和农村甚至城郊的学校,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更是差异巨大。所以英语学习目标的设定也应随之调整。
  例如,在设定一节阅读课目标时,对外语学校的学生来说,要在三分钟左右浏览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并归纳出每段的大意。在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之后,能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并能运用文章的语言知识对深层问题进行有效的输出。但是对乡下或城郊高中的学生而言,至少得五分钟并在老师指引下概括大意,复述文章也要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对口语的要求也要降低。因此,老师课前了解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課前备课时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不仅要照顾到班级上较优秀的学生,而且还要照顾到班上较差的学生。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前要掌握好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做到潜心研究,进而确定具体准确并且适当的目标。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要准确具体到必须用行为动词而不能用表状态的词进行描述或表达的近似格式化的程度呢?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把所有的目标列出或展示在屏幕上呢?诚然,无论什么事,如果走上教条化、极端化的道路或搞一刀切或模式化,都是不好的。而有些地方却机械的把教学目标格式化,教条化,规定书写目标必须用所谓的行为动词,所有目标必须是可测性的。笔者不禁想问:如果说具体的知识,甚至技能都可以当堂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测,那么如何在当堂检测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提高了呢?新课改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不仅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有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尚需日积月累的历练和培养,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更是在平时老师不断的教育,周围环境不断的感化以及学生自己不断的思考中慢慢的潜移默化中提高的。无论是一个人的情感态度,还是世界观道德观或者说素质的进步或提升不一定都是可量化的或即时可测的。所以,笔者认为:设定准确、具体、适当的目标,万不可格式化、极端化或搞一刀切。
  其次,一节好的英语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但不可盲目或自由化。
  从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来看,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技能和习惯的培养,教师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放在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封闭、单向传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困境。新课改的新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即是一个组织者也是一个导演。对于每一堂英语课,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其组织才能和导演技巧,活灵活现地把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在课内积极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动口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激发保持学习兴趣。
  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积极发言,或进行情景表演不是盲目的行为,不是忽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只为了向听课人展示课堂上的热闹场面的自由主义;也不是每一个课型或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表演的;更不是所有地区或学校都必须采用这种模式上课的。因为地域有别,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然而,在一些地方,甚至优质课的比赛上也出现了对“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理解的误区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一味的让学生自我展现,无目的的让学生热烈的讨论或表演。好像show time或课堂表演是必走之程序,仿佛无论什么课型,无论什么课,只要有show time或表演才显示出课堂气氛的活跃,才显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才显示出师生是互动的,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似的。当然,适当课型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或对当堂所学进行合理的输出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推广的,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甚至课程的需要,千篇一律的进行格式化教条化的展示或表演是不可取的。
  第三,一节好的英语课,多媒体不是必备之物;引领课或展示课亦不是固定模型。
  时下,有很多名校或重点中学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学生开展了很多引领课、展示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校的学习与交流,提升了一些高中的教学水平,但这些展示课或引领课能拿到所有学校或者乡下,偏远地区去上吗?就连市区里的部分高中也不一定都适合吧。且不说多媒体课件有时对教师上课会有所牵制或限制,尽管市里经济条件稍好,教学设施装备齐全,但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也是有差别的,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或方法包括教学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说要把这些展示课,引领课当作模版或一种模式,全盘强化照搬,并加以推广,是十分不恰当的。所以搞模式课堂,不仅会僵化,禁锢老师的思想,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偏离课改之本,教育之本,必将使教育走向误区。引领课,展示课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或启发,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为己所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一节好的英语课,要根据学情精心组织教材内容,要把握重点,巧化难点。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精心组织课时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就必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好教材。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课前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层次和水平,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挑选、取舍和整合。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所有内容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也不能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如一些市里或省里较优秀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容量要加大,难度也要提高。对于乡下或偏远地区程度稍差的学生来说,内容要缩减,难度要降低,切不可一味照搬市里那些有着优质生源的学校的教法,贪多求难。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研透教材,注意教材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根据当地学情进行适当的整合和取舍,并能把握重点,巧破难点。
  一个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的老师是蹩脚的老师,一个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大家都知道,在高中阶段定语从句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当讲到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意义上的区别时,学生总是好糊涂,有专家指出,其实这里只需举出两个简单的例子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1. She is a woman who deeply loves her husband. 2. She is a pretty woman, who deeply loves her husband. 在這两句中,例句1是限制性定语从句,who 引导的定语从句不可省略,而例句2则可以省略。所以,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突出重点,巧妙突破难点。同时在整合教材内容时不仅要科学有效的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教学资源,也可以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源。一切能为课程服务的有效资源都可以拿来使用。
  第五,一节好的英语课通常是有层次性的,自然流畅的。
  一节好课也需要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所以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十分重要。活动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活动前要有对学生适当的输入和必要的指导。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步骤要具体。活动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尤其是对乡下或程度不好的学生,老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或引导。但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正因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内容贴合实际生活。所以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是积极的,在这种积极情感驱使下的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运用交际用语,收集信息,无形中也就把“要我练”,通过调查活动,转变成了“我要练”,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效率。有时一节课会有几个活动,那么这些活动之间就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学环节应该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是科学的衔接在一起的。拿上海世界外语中学的朱老师的一节课为例,她在活动设计时,每个活动之间有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递进的关系。如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第一段,她提出四个简单的问题when? Where? Who? and what? 剩下三段分别让三组同学完成,然后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第三遍阅读文本并提出较难一点的问题what else is changing? 最后让学生再阅读并运用文本知识进行合理的输出。这样从易到难逐步加深的设计过程,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的,所以效果很好。
  第六,一节好的英语课还应该是有生成性的和有待完善的课堂。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才可称为丰富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有意义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有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说的是教学同样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世界因残缺而美丽,万物均无十全十美。因此常态下的英语课堂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总之,一堂好课不是老师一个人精彩的表演,不是把老师掌握的所有知识当堂全部灌输给学生,一堂好课也不可能是自始至终的高潮和精彩,也大不必是高科技及现代教育技术的集中展示,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能在互相认知的碰撞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持久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感受生活,它就是一节好课。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加剧的时期,处在“心理断乳期”的他们个性动荡,特别容易出现情绪困扰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即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然后提出了一些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来解决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 心理障碍  英语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
期刊
《数学新课标》 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还可以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主动获取,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下面结合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一下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
期刊
生物作业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做作业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作业不但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反馈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尽管能最简单最直接的评价学生作业答案的正确或错误,但其评价指导意义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单一地用“√”和“×”来评价作业
期刊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提高。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及失误,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批改作业,包括“批”和“改”两层内容,小学生接受知识和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更加细心认真,努力做到“看、改、评”的统一。  一、及时向学生反馈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
期刊
摘要:由于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艺术教育也随之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黑板报是校园里最常见、最普及的宣传阵地之一,也是学校、班级的学习生活园地。它简便、灵活,能及时配合各项学习生活的中心工作宣传、交流先进经验,报道好人好事以及传播各种教学信息等,对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思想建设及活跃校园气氛,促进读者审美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黑板报的设计 制作 美化 
期刊
摘要:针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并立足新教材和活用新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渠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写作练习  关键词:问题 方法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而教育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呢则是那匆匆游客。曾几何时,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我们不曾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留意、去欣赏、去品味。如今,经过了数次“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智慧之旅之后,展现在我们
期刊
目前,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加之,我们面对的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既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阻碍双重任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完成。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心理的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波动最大的时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部分学校,由于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及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使大部分学生成了“留守”一族的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存在种种问题,他们的内心有着诸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信息不断反馈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  一、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
期刊
语文是知识的海洋,让人饱揽风帆,语文是学习的天堂,让人胸藏万汇,无所不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语文。  从教十六年来,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虽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