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局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1992年俄罗斯转轨以来,政局一直动荡不安。主要表现为:中央的权力斗争不断、金融寡头干预政治、地方分立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对中央政权的挑战。政局不稳使政府的经济政策成为政治斗争的附属物和牺牲品,对经济转轨起到破坏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宗教因素”的含义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和作用。“宗教因素”体现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不可忽视宗教极端主义所起的精神诱导作用。“9·11”恐怖袭击事件虽不是宗教的产物,却是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因素”的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观念性的宗教意识形态,演变为攻击并危害社会的巨大破坏力,完全是基于“宗教因素”的作用,“宗教因素”往往也会对经济、政治产生反作用。关注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十分必要。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无体系的体系”时代,各国拥有了选择汇率制度的自由。但是,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汇率制度选择问题上往往容易陷入两难困境,即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均有缺陷或不适用性,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对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指出困境的根源在于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平等性,并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
本文从美国政府(Government)与行政当局(Administration) 的概念辨析入手,就当前国内大量公开的国际问题论著、媒体报道、翻译作品和内部资料及政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定律,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探讨了美国决策机制的实践特色,对未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名称规范及对美外交工作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建议。
本文从作为一种意义建构和表述方式的社会性别概念出发,剖析隐含于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说中的性别歧视本质,同时通过分析女性主义国际政治学说对之进行的批判,展示其拓展国际政治学的思维空间,以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深刻的哲理理解人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努力。
本文针对在联合国改革过程中各种提案的共同缺陷——没有能够妥善安排好权力与实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加权返还累进表决法.文中对设想来源进行了说明,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终于在临近新世纪时落下了帷幕,小布什如愿以偿将在2001年1月正式入主白宫。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中美关系是否将陷入新的波折,无疑是新世纪国际社会与中国都相当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分析小布什政府外交和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力图从中总结出一些规范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基本因素。
尽管中美两国在实力上相差悬殊,但中美之间是一种战略竞争对手的模糊关系。中美既在很多领域中合作,又在很多方面相互竞争。作者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合作的问题和潜力:两国在东南亚共同的安全利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军事均衡以及美国对台军售的后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和军事态势;中国军事现代化;中美双边军事往来;核不扩散和军备控制。作者认为,中美两国应该适应双边关系的模糊性,并且能够在东亚和全球和平共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京都会议)在为发达国家明确规定了温室气体的具体减排目标与完成期限的同时.也引入了3个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已经承诺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和尚未承诺此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发展形势,应用效率和公平两条原则对CDM的实施前景作了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