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可持续性专业发展及途径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ne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非专业化”,仍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紧扣作为课程的核心——教师作一些思考,从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语文教育的反思性实践来探讨语文教师的可持续性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 发展 校本课程 开发 反思 实践
  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如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观念,已得到广泛而普遍的认可。但目前,教师专业还只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至少就语文教师这一职业,仍然是“专业化程度”匾乏。
  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非专业化”,表现在理论上,是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表现在实践上,是现实中语文教师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将“语文知识”从一本书搬到另一本书,以及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习得一些固定的解题技能这些机械简单的层面上。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从外部讲,是“大纲——统一教材——钦定教参——知识体系及检测”这一旧课程体系剥夺了教师个体活动空间;从内部讲,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批判精神与独创精神,一味曲从于教参与考纲而进行“非专业化”的自我认同的结果。在外在束缚与内在怯懦的双重作用下,无论是素质教育、创新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培养,每一次都只能成为语文教学论文中漂亮的词语,而对语文教育本身起不到多大作用。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的语文教坛所发生的变化,确实在预示着不仅仅是文字层面还是语文教育实践这一层面,都有可能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课程的核心——教师,理应把握当前的有利契机,自觉地成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成为语文教育的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语文教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者。
  二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实现专业发展
  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师在课程上只是被动执行者的角色。教师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几乎没有专业自主权,也没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新课程主张: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要求教师从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的课程研制者角色。
  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开放性与生成性。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而语文学科课程只能给出一个涵盖学生言语经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内容框架。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语文课程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成长舞台。
  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丰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的改编整合,通过把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师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的自信心得到极大增强,职业理想得到升华。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各方面转变观念,包括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实际上,这种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价值观确立的过程。
  三 在语文教育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在反思中实践。一堂课,两本书,一套试卷,几本作业本,这就是以往大多数语文教师实践中的语文世界的全部内容。改革需要从这里出发,依托一切现存的可用资源,开发可行的“课程系统”,扩大语文实践之边界,丰富语文实践之内涵。从李镇西提出“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以来,已经有许多语文实践者在各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课堂外,如建设文学社、学生文学网站、教学论坛;课堂内,如把网络、电影和社会故事引入教学与课文形成互文性文本,等等。
  因此,成为课程开发者,也就是意味着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来探索一条未曾有人走过的路。在实践中反思。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文本的诠释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对文本的解构,通过互文性文本的介入,通过与生活本身的参读,生成课堂当下的意义,这将极大地拓展语文教育在实践上的疆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日志、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和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
  教师要从着重“什么样的知识对于教学是必要的”向“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转变,教师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经过这样的积累、反思和顿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探究性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四 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部清楚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期性与连续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也是对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和整体要求。
  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打破僵化的教育学习模式,用全新思维去迎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建立一种终身学习与持续提高的发展模式。当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下成为具有自我专业发展和意识的教师,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专业发展。
  (河北省邢台沙河市十里亭学区)
其他文献
职业院校肩负培养有关电工电子专也人才的重任。而学生能否很好的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的基本技能,能否为今后走上社会从事电子电工行业也起着铺垫的作用。是职业院校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技能是否学的熟练,实训的质量是否高质量,指导教师都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构建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新型师资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我们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
期刊
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都知道这一现象:小学生越往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低,学生间的差距越大,有些学生甚至厌学。数学课只是枯燥的公式,固定的符号。没有语文课优美的词藻,没有美术课鲜明的色彩,没有音乐课快乐的音符,没有体育课尽情的喧闹。没有科学课的好奇,没有社会课的实践……  我们都知道这一现实,但我们有没有反思这一现象:为何普遍都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会常年不衰呢?这得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学
期刊
考试之后的试卷讲评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什么样的讲评课才是高效而务实的呢?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试卷讲评课,对纠正错误、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孰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意义。  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
期刊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本应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关键词:创造 快乐 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
期刊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等几个阶段。  一、预习阶段:  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
期刊
中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起点较低,学习兴趣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对于思想政治的抽象性不能深入了解,给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带来较大的障碍。思想政治课运用阅读教学从指导学生读懂教材入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理解教材内容的能力与主题提炼、材料概括能力。  一、指导课内阅读,用好教材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成为理解教材“平等中的首席”,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内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让学生形成具有
期刊
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设置,为语文教学改革规定了主导方向和基本内容。近几年,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如火如荼、缤纷灿烂。全国各地都在大谈“高效课堂”,倡导课堂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主导思想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如果没有一定外部环境构建,没有目标性的合理规划和原则性引导规范,必然会导致语文课堂的无序、无重点、浮躁、华而不实。今天,面对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一个有理性和责任感
期刊
当历史的年轮驶入21世纪,,汽车与众多的耐用消费品一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职业院校肩负培养各种有关汽车专门人才的重任近几年以来,汽车专业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我校汽车专业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市场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  《汽车文化》是汽车专业的主要课程, 对高职高专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汽车文化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有汽车的基
期刊
新的初中物理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科学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是物理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也是对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然而,进行课程改革十几年来,农村初中开展科学探究的现状越来越让人担忧: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在强大的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