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i-Fe三元合金等离子球化过程的SPH仿真研究

来源 :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表面张力影响下的W-Ni-Fe三元合金,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建立了仿真多元金属液滴碰撞融合过程的数值模型,获得了流体在等离子球化过程中的流场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W的占比越高、粒径越小、环境温度越高、Marangoni力越大,则球化度越好.根据SPH模拟结果选择了平均粒径1.5μm的W粉、平均粒径4.1μm的Ni粉和平均粒径2.4μm的Fe粉为原料,按照质量比W:Ni:Fe=90:7:3进行喷雾造粒,在等离子焰流温度为8000℃条件下球化,球化后的三元合金粉末球形度好,内部致密.球化后颗粒流动性为11.62 s/50 g,松装密度10.66 g/cm3,有利于使用铺粉方法进行3D打印.证实了SPH仿真结果可靠,该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难熔金属W的等离子球化制备工艺.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据聚类统计方法仅适用于低维数据聚类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模糊数据的高维稀疏数据聚类统计方法,以期提升高维稀疏数据的聚类统计效果.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基础,通过优化初始聚类中心解决局部最优问题,缩短聚类统计时间;然后引入权重机制,令该方法适用于高维稀疏数据聚类统计.基于此,以余弦距离替换原有的欧几里德距离,提高高维稀疏数据聚类统计效果.实验证明:在数据维度不同时,该方法均有较优的聚类统计效果.当数据维度较低时,分块比例为10%时聚类统计效果最优;当数据维度较高时,分块比例为40%时聚类统计效果最优
介绍了国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替代进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聚合中的应用,考察了两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国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替代进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可行的.
以S31042奥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时高温时效处理后在700℃下对其进行长期蠕变性能测试.通过OM、SEM和TEM等手段表征了S31042钢蠕变过程析出相的类型和演化规律,并利用蠕变实验分析了高温时效处理对S31042钢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50℃时效10 h处理后,S31042钢组织中析出大量尺寸在100 nm左右的Z相,降低了固溶态S31042钢中合金元素Cr和Nb的过饱和度,减小了M23C6相的形核驱动力,将蠕变过程晶界上析出M23C6相的形态由连续的链状调控为断续的短棒状.短棒状
用TEM和拉伸实验研究了时效工艺对Ti-50.8Ni-0.1Zr形状记忆合金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形状记忆行为的影响.300、400和500℃时效态Ti-50.8Ni-0.1Zr合金中Ti3Ni4析出相分别呈颗粒状、透镜状和长条状,时效温度比时效时间对析出相形态、尺寸和弥散度的影响更大.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随时效时间(tag)延长,300℃时效态合金抗拉强度(Rm)升高,断后伸长率(A)降低;400℃时效态合金Rm先升后降,A先降后升;500℃时效态合金Rm降低,A升高.300℃时效1~50
利用团簇成分式方法设计了[Zr-Zr14](Zr,Nb)3系列二元合金,进而采用Ti替代部分Zr形成三元合金;采用真空铜模吸铸快冷技术制备合金棒材,利用XRD、OM、TEM等对其进行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增加,Zr-Nb二元合金基体结构从hcp-α向bcc-β转变,β结构稳定的同时伴随有ω相析出.适量Ti添加可显著抑制ω相的析出,进一步改善了合金的β结构稳定性.其中,单相bcc-β合金[Ti-Zr14]Nb3(Zr-17.37Nb-2.98Ti,质量分数,%)表现出低弹性模量(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TA15钛合金,并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烧结压力参数对合金致密化、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00~1200℃、烧结时间为3~7 min、烧结压力为20~50 MPa的烧结条件下,烧结参数对TA15钛合金的物相组成影响不大;合金的微观组织主要由烧结温度决定,并且延长烧结时间会使微观组织发生一定的粗化,而烧结压力对微观组织没有明显的影响.升高烧结温度、延长烧结时间以及适当地增加烧结压力,有助于TA15钛合金致密化过程的进行.烧结态TA15钛合
析出强化是提升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研究其涉及的析出相形成过程及机理对于理性控制强化效果,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对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协同变化的处理,简要综述了基于CALPHAD计算热力学的介观尺度析出相模拟方法(包括DICTRA模拟、Kampmann-Wagner数值模型、Svoboda-Fischer-Fratzl-Kozeschnik模型、扩散场胞法)和从第一性原理计算出发的多尺度方法(包括相场法和基于Fokker-Planck方程的多尺度组织模拟).基于此,对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形成机理模
利用DTA、OM、SEM、TEM、EPMA以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在添加α-Al晶粒细化剂Al-Ti-B中间合金和共晶Si变质剂Sr条件下,微合金化元素La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La能进一步细化α-Al,变质共晶Si,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分析表明:微量La能降低α-Al晶核与TiB2的润湿角,减小α-Al的形核过冷度,促进α-Al的进一步细化;La能诱发交错孪晶的形成,增大共晶Si的孪晶密度,改变Si相的长大行为,进一步改变共晶Si的形貌.当La的添加量达到
采用DSC测试、热镦粗实验、半固态等温处理实验、金相显微镜观察以及Image 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研究了等温压缩温度、压缩量和半固态等温处理的温度、保温时间对再结晶重熔(RAP)法制备AlSi7Mg铝合金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压缩过程中温度对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的影响不明显,而等温压缩变形量的增大有利于细化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最优热镦粗参数为温度240℃,变形量40%;半固态等温处理过程中,随保温温度升高,微观组织固相晶粒的尺寸逐渐增大,而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半固态组织中固相颗粒的
高温防护涂层在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上有着广泛应用,活性元素在高温防护涂层上得到了大量应用,尤其在降低氧化层生长速率和提高其粘结性方面,但是目前活性元素的微观作用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在提出的几种解释中,氧化物“钉扎”模型往往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但目前依旧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自氧化物“钉扎”现象发现以来该模型的发展,包括模型的提出、氧化物栓与氧化层粘结性的关系、如何提高“钉扎”效果、不同情况下氧化物栓的生成和长大等,并介绍了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最后对该模型在自身完善方面及该模型和活性元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