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困境儿童抗逆力的社会工作实务探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困境儿童”也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特殊群体。困境儿童在生活、学习上往往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在活动时,社工用不同的理论进行实践,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困境儿童的需求。本文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以X项目为例,从内部保护因素入手,对困境儿童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三方面进行介入,从而检验小组工作在提升困境儿童抗逆力中的效果,最终使困境儿童树立自信心,成功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
  关键词:困境儿童 抗逆力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52-03
  困境儿童是指有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但是由于儿童自身或家庭的原因导致父母产生不能监护、不宜监护、无力监护、无心监护的情形,影响着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且严重侵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界难以干预、监护难以转移,长期处在困境中的儿童。[1]困境儿童主要包括流动、留守、低保、低收、单亲、孤儿、残障等儿童。
  笔者在中国知网①上以“困境儿童”为关键词检索时发现针对困境儿童的研究很多,有1093篇文章。我国对于困境儿童的现有研究多停留在针对困境儿童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上。困境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家庭条件贫困、家长监护不到位、学习成绩差、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困境儿童的不同问题,杨红(2017)提出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对单亲儿童人际交往进行介入。[2]王青(2014)提出通过提高残疾儿童自信,构建正常的关系网络,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来介入残疾儿童问题。[3]臧其胜(2013)提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未来路径应从构建流动儿童的需要指标体系、保障流动儿童获得服务的权利等方面来考虑。[4]
  另外,以“困境儿童 抗逆力”为关键词检索仅找到12篇文章,分别以“流动、留守、低保、低收、单亲、孤儿、残障儿童” “抗逆力”为关键词检索时共找到57篇文章。梳理结果发现,这些文章主要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去分析困境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涉及如何提升困境儿童的抗逆力。由此,本文通过X项目,结合抗逆力理论,从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三方面对困境儿童进行内部介入,检验小组工作在提升困境儿童抗逆力中的效果,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一、抗逆力理论
  (一)抗逆力理论基本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对弱势群体资源或者优势的关注,实现了研究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成为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新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5](刘玉兰,2011)抗逆力注重救助者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是强调人在面临压力、困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6](贺华志,2013)刘玉兰将抗逆力的本质概括为个体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7]
  综上所述,在困境儿童服务中,抗逆力的焦点在于发现儿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个体身处逆境的时候,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成功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二)抗逆力理论的因素
  抗逆力理论包含两个因素,分别是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抗逆力理论涵盖多层次的内容和特征,但最为核心的部分是风险因素的消除和保护因素的构建。[8](韩丽丽,2014)在抗逆力研究中,保护因素是抗逆力的内核,正因为保护因素的存在,个人才能够抵御逆境中的风险因素,实现良好的适应。[9](万江红、李安东,2016)保护因素又分为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内在保护因素指的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能够应对困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外在保护因素指的是个体以外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促进个体成功应对困境的条件与资源。
  二、X项目情况
  (一)项目概况
  X项目开始于2017年7月,第一期项目结束于2018年1月,共24周的时间。项目所在的儿童服务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6:30—18:00,周六上午9:00—11:00,社工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举办内容丰富的主题小课堂,重视儿童参与、生存、发展的权利,旨在保证儿童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学习课外知识,通过对儿童的素质、能力教育,提升儿童社区融入与社会活动的参与。
  (二)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服务站共20名服务对象,其中有流动儿童10名,留守儿童6名,单亲儿童2名,低收儿童2名,均属于困境儿童。社工通过观察和面谈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表现,进行需求分析。
  从需求分析的结果发现,有30%的服务对象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成绩差、主动性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忽视自己以往成功学习经验等问题;30%的服务对象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与同伴和社工交流较少、沟通能力差等问题;50%的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自律性差、在服务站乱扔垃圾、忽视自身优势等问题,缺乏解决问题、情绪管理和制定目标的能力;15%的服务对象在与祖辈的关系方面存在沟通较少、易发生冲突等问题。
  三、项目实施过程
  抗逆力的內核是保护因素,保护因素又分为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在实务工作中可以从内在保护因素方面增强个体自身应对困境的能力,从外在保护因素方面给个体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提升个体自身抗逆力,可以从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三方面来介入。效能感是自身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各种能力,包括问题解决、目标制定、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技巧;归属感是个体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感受,源于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当面对挑战时,为个体带来温暖和帮助,进而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乐观感是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期待,当遇到挫折时,也会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自己战胜挫折的可能性,个人的乐观感来源于对自身优势的肯定。
  服务对象在学习、人际交往、行为、与祖辈的关系等方面产生的问题,是服务对象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欠缺的表现。因此,小组工作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从提升服务对象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三方面进行介入,与服务站的小课堂结合起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同时提升服务对象的抗逆力。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表现情况,除课业辅导外,适当调整其余小课堂开展的次数。   (一)提升效能感
  通过开展“课业辅导”“英语小课堂”“手工小课堂”“纪律小课堂”四个主题小课堂,来提高服务对象问题解决、目标制定、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能力,从而提升困境儿童的效能感。社工在辅导服务对象课业的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对社工的依赖性较高,自己不愿动脑思考问题。为此,社工通过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以往成功的学习经验,激发服务对象的学习兴趣,使服务对象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小课堂上,低年级的服务对象不能设立符合自身的学习目标,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学习情况,协助其制定学习目标,使服务对象逐渐掌握制定目标的能力。手工小课堂上,服务对象在交流创作意见时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社工作为协调者,及时调解服务对象之间产生的分歧,帮助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纪律小课堂上,服务对象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社工提醒大家相互倾听,鼓励相互表达、相互理解,并在课堂结束时及时分享小结,使服务对象在过程中对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提升归属感
  通过开展“爺爷奶奶一堂课”“大手拉小手”和“公益小天使”三个主题小课堂,增进服务对象与爷爷奶奶的感情,拉近服务对象与社工的距离,加强服务对象对服务站的保护意识,从而提升服务对象对家庭和服务站的归属感。“爷爷奶奶一堂课”上,以早些年代的故事为主题,由爷爷奶奶为服务对象讲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例如“红军长征”“新中国成立”等,双方通过问答的形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手拉小手的小课堂上,社工运用专注和倾听的技巧,并适当进行自我表露,聆听服务对象的烦恼,促使服务对象表达问题和需要,进而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公益小天使”小课堂上,社工告知服务对象服务站是大家共同的家,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在社工的带领下,服务对象积极维护服务站环境,乱扔垃圾的行为减少。部分服务对象主动将自己家中看完的书籍捐赠给服务站,与他人共享。服务对象为建设良好的服务站环境共同努力,增强对服务站的保护意识。
  (三)提升乐观感
  通过开展“集体宣传报小课堂”“励志教育小课堂”两个主题小课堂,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优点,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乐观感。集体宣传报小课堂上,社工按服务对象的特长将特长不同的人合为一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宣传报。社工对服务对象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发现服务对象因为只完成了自己擅长的部分却没有体验其他部分而感到遗憾。针对这一问题,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在下次制作宣传报时交换彼此负责的内容,从而促进服务对象之间相互学习,增强其他方面的技能。励志教育小课堂上,服务对象在观看完励志人士的视频后,相互分享自己知道的励志小故事,从而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项目效果评估
  (一)服务对象自身评估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访谈,社工了解到学习上存在问题的服务对象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平时能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独立完成作业。人际交往能力差的服务对象能够主动与他人沟通,与同伴的关系变得融洽。在活动中与社工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多,对社工的信任度也有所增加;更加理解爷爷奶奶,能耐心与他们沟通,关系变得密切。
  (二)社工观察评估
  社工通过观察发现,服务对象平时主动帮社工打扫服务站卫生,较之前更加爱护服务站的物品;在服务站能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课堂纪律;在小课堂上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学习新知识后能够带动其他人学习;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则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
  (三)服务对象的监护人评估
  社工从对服务对象的监护人进行访谈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服务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对于平时在服务站写不完的作业,回到家中也能独立完成,并对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性、哭闹的行为减少;平时与同学的互动增多,经常一起学习,参与活动。较参加活动之前更加关心和理解爷爷奶奶,能主动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参加服务站的活动,回到家中给家人讲述在服务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学到的新知识。平时看到家人遇到烦心事不开心的时候,会主动开导家人,告诉家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五、项目反思
  (一)项目实践经验
  服务对象自身、社工观察、服务对象的监护人三方面的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对象在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小组工作在提升服务对象抗逆力中是有效的。通过X项目的开展,服务对象抗逆力得以提升,同时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了以下经验。
  第一,回顾小组契约、说明活动内容的重要性。针对服务对象自律性差的特点,每次开展活动前,社工要求服务对象回顾小组契约,并向服务对象说明本次活动的内容,以此规范服务对象的行为,吸引服务对象的注意力。
  第二,服务对象反馈的必要性。每次活动的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服务对象反馈环节,让服务对象分享、交流活动的感受,从而加深对活动的印象。参与活动的社工及时进行总结、交流,根据服务对象的反馈以及自身的发现,分析和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以及活动中的不足,进而改进活动。
  第三,社工与家长间双向反馈的作用。社工将每天活动的开展情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服务站的情况,同时通过微信或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向家长了解服务对象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变化。
  (二)项目的局限性与调整建议
  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即局限性。从小组工作的角度来说,社工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困境儿童开展活动,却忽视了“课堂小领袖”的带头作用;活动中导入志愿者做服务,却发现志愿者对困境儿童的了解甚少。从抗逆力的角度来说,本文主要从困境儿童的内在保护因素方面介入,未从外在保护因素方面进行介入,介入层面较为单一。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我认为要想提高X项目的介入效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   第一,发挥“课堂小领袖”的带头作用。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对于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服务对象往往会受到忽视。要想让所有服务对象都参与到活动中,社工必须挖掘表现好又积极配合活动的服务对象,将其培养成“课堂小领袖”,让其带动其他服务对象,参与到活动中,并且能够让“课堂小领袖”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第二,加强志愿者对困境儿童的了解。困境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心理失衡的現象,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下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要想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社工必须就困境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志愿者更加了解困境儿童,从而在提供服务时能正确分析困境儿童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三,从内外保护因素两方面入手。从外部环境来说,主要是给个体提供支持和参与的机会,具体包括:关怀的关系、适度的高期望和参与机会。X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是从个体自身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三方面进行介入,而忽视了从外在环境方面进行介入。要想达到更好的介入效果,必须从内外保护因素两方面入手。
  注释:
  ①检索日期:2018年4月14日,中国知网(网址)www.cnki.net。
  ②参与服务的4名社工(实习社工,MSW研究生)、10名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在读学生)共同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智平,郑坚铭.试论“困境儿童”概念的内涵[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6(12).
  [2]杨红.人际交往困境的单亲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3).
  [3]王青.残疾儿童社会工作浅析[J].科学导报(理论研究),2014.
  [4]臧其胜.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路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3(4).
  [5][7]刘玉兰.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J].学科流派,2011.
  [6]贺华志.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解读与培育[J].科教文汇,2013(9).
  [8]韩丽丽.学困生抗逆力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分析——基于对266名学困生的调查问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9]万江红,李安东.从微观到宏观: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基于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J].农村社会工作研究,2016(5).
  责任编辑:赵慧敏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语篇描述,话语解释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对《经济学人》中关于中國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本项研究,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提高其批判阅读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新闻报道 三维分析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67-02  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
摘要:加强师范类院校学风建设需要正视师范类院校的发展特点,认清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冲破传统的狭隘眼光,多角度调动全校人员参与到学风建设之中。  关键词:学风 师范类院校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15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所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则需要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带领群团组织通过多种载体和抓手充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本文将简单论述为什么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并以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工会工作为例,阐述党领导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发挥党组织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当前在高校英语教学期间,多媒体技术这一手段已经是不可缺少的构成,不仅明显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期间,也需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利弊都要看到。如果高校英语教学期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正确认知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就会得到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和功能部门在购买公共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加以改善。为此,本文以共青团甘泉县委的实践为出发点,对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 管理和监督评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242-02  在信息技术和工业革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值得长期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存在着对高职院校的误解和偏读的现象,所以导致高职院校艺术团建设和发展不尽如人意,难以让公众对高职院校艺术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艺术团舞蹈队的建设为例,将高职院校的文艺建设基层情况呈现出来,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为以后高职院校学生艺
[摘要]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已落后于课程改革,因此,近年教育评价成为教育学研究重点,但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存在概念混乱、内涵模糊等问题,为了更好、更清晰地表达、思考、理解教育实践本身,为我国教育评价发展铺平道路,本文从教育评价学发展的视角阐述分析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内涵,并对教育评价术语使用混乱现象予以全新诠释。  [关键词]教育评价 课堂考评 教育评价史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与科学的进步,英语混合式教育模式在高职中得到广泛应用。新形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多维度感观,对促进英语教学有指导性意义。英语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性思维,从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 混合式教育 英语教学 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济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并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产学研合作;就业与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城市规划原理常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专业讲授。目前,应用型建筑学本科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更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全时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环境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建筑学 城市规划原理 创新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