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羽的诗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羽,彝族,1970年代出生,云南永仁县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工作者。十四岁发表处女作,迄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民族》《凤凰周刊》《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红岩》《边疆文学》《滇池》等18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过诗歌、散文作品;其采写的60余篇深度调查报道,人物专访等作品获国家、省级新闻类特别奖,一、二、三等奖。有诗集、散文集出版发行。

早安,亲爱的……


  院子里的雪茄花
  马蹄莲和黄花鸢尾
  刚刚醒来。露水亦醒来了
  池塘的水面,落叶妄想
  掩盖死水腐朽的气息
  徒自遮蔽季节的真相
  青蛙早就离开家园
  蜻蜓也不再掠过水面
  高大的小叶榕和菩提树
  不动声色就硬撑了过来
  熬得过来的才叫做生命
  这是初冬的早晨
  我们从植物园经过
  我们谈论去年那场雪
  带走了这座城市无数的树

温暖


  你从哪里来?孤独的蚂蚁
  借一片落叶的忧伤为舟渡劫
  暗夜里独自燃烧的火焰已熄灭
  白色的灰烬铺满小径,回望
  异常艰辛的旅途,心里的魔鬼
  一直企图说服善良的渔夫
  给自己一次立地成佛的机会
  一只蚂蚁走进黑夜
  能有什么结果?
  喊渴喊痛都是矫情
  在萧瑟的风里把双手焐热
  小心靠近荒芜的花园,靠近
  笑声依旧的流水……
  在水之湄生火、往火堆里添柴
  让火借风势强大,火焰瞬间上升
  冥想吗?一夜太过漫长
  漫长得超过了火焰的一生一世
  总会有季节改变不了的结局
  等待我们,慰藉我们
  给予命如蝼蚁的我们温暖

聆听


  只是一低頭一抬头之间
  明亮的阳光就消失在
  草木凋零的路上
  我放慢脚步
  铅灰色的云
  冷峻的漂移过来
  脚下的枯叶凌乱了
  这些旧时光的经卷
  风从树梢跌落
  呜呜作响
  埋藏好粮食的蚂蚁上树
  偷窥时间无罪的真相
  我停下脚步
  仔细聆听飞鸟、甲虫和蚂蚁
  礼赞、祈祷、诅咒的声音
其他文献
到了牧场上,依布拉音和我搭了一个“霍斯”(帐篷)住了下来。  牛羊都在安安静静地吃草,牧民们坐在帐篷门口懒懒地晒太阳。突然,有人高呼一声,快看,那头牛干啥哩?众人看过去,见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头牛在追一只红色的狐狸,有石堆和杂草不时出现在牛的蹄下,但它却并不躲避,只是飞  快地从上面一跃而过,继续追那只红色的狐狸。  “是米西提的牛。”  “不是,是买买提的。”  “都不对,是约提克尔的。”  牧民们
期刊
写散文要有两个准备:语言和叙事。好的散文是两方面的结合,诗的语言,小说的叙事方式。散文 essay英文解释为 shortpieceofwriting,“写作片断”,essay在词典里有三种文体“论说文、随笔、小品文”,我采取“随笔”来对应散文,“片段式写作”比较符合我的散文写作倾向。忧郁是事物的特定状态(鲍德里亚语)。凡事物,它有一股忧郁之气,这是事物吸引人、迷人的地方。我写事物,一定是它的忧郁之
期刊
关羽  三弟翼德拎着一副新的锁子甲晃晃悠悠来到我住所的时候,已经是夜半时分了,我正在屋子里静静地端坐,沉浸于另外的世界里。这么多年来,我已习惯于在入睡之前,静心地冥想半个时辰,每当我达到深处之时,我总是变得十分平静。有人说静坐会使人焕发神奇的力量,让人的眼力穿透古今,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我只是习惯将白天的烦乱的纤尘抖落下来,就像让混浊的水沉淀下泥浆似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务
期刊
之所以这篇文章叫“初读”许红军,一则在于我对这位从 2015年才开始诗歌写作的年轻诗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再有他的诗歌自身也带有“最初”的状貌,所以说“初读”是比较确切的。而多年来《滇池》以及“诗手册”所秉承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推荐优秀的、有潜力的“无名”青年诗人。  在新世纪以来,云南青年诗群的数量和整体水平让人惊讶。我也一直在寻找原因,是什么力量突然使得这些人用诗歌这一特殊的文体来集体发声呢?高原莽
期刊
霍俊明:许红军你好!近些年包括楚雄在内,云南“出产”了很多优秀的青年诗人。你是80后,是在 2015年才开始写诗的。从写作年龄上来说你是一个诗歌初习者。按照你的年龄,在这个年纪写诗已经不太年轻了。那么是什么动因使得你开始诗歌这一文体的写作?在此之前你的生活和文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许红军:谢谢霍老师! 1994年,我磕磕绊绊读了第一本课外书:《窦尔敦外传》,作者不记得了,那时候少年容易感动,
期刊
那幅字是梁启超的集联:  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  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陈先生落款客气:竹峰弟北上嘱题梁任公集宋人句联,丹青。这一行小字行书比大字更漂亮,又峭拔又文气。可惜书联时丢了一个字,更能消几番风雨,丢了消字。并不打紧,到底是陈丹青的手迹。笔画苍劲,笔笔透纸,功力之深近乎晚清民国旧人,又倔强又流利。  二0一六年九月北上转机台北,顺道拜访陈先生,在画室里请他题字留念,一时无合用
期刊
初秋,午睡醒来  午睡醒来  割草机正在割草  间歇的潮水  漫过纱窗  低年级的孩子已经放学了  他们在街心花园里奔跑,欢叫  声音清澈而喜悦  秋风飒飒  小心地摇着  树梢上的鹅黄即景  又接近假期了  狂奔。娱乐堵在路上  圆圈无法画圆  萨克斯风,飘得很慢  格子衬衫的湿气,丝丝滤净  等一个远方的怀抱  ——像那个吸烟的隐形人  站在窗前。枫树摇曳  树梢儿的鹅黄,嫩得惊心  小区里,
期刊
冰水,生于七十年代,居浙江义乌。美术学博士,《浙江诗人》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飞天》等刊物,著有《一路花开》《“湖州竹派”研究》等多部作品。雨中林居  春天藏不住雨水——  山道上的小雨似乎从地面下到山巅  春日深深  小雨是低调的。一束束细细羽毛碾压草籽路  路旁有疯长的桂花丛  是雨水把我们带向山顶  是我们把“林居”酒馆端到满觉陇  ——楼高三四丈,酒桌两三隅 
期刊
朱绍章,1967年生,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歌报月刊》《滇池》等刊,著有诗集《漫步书》、散文集《一个人取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纪念曼德拉  那些年我和风打架  风从东吹来,吹皱春江水  鱼儿跃起像一记直拳  击中太阳穴使少年疼得往上跳  到达盛夏之巅,像囚徒  日以继夜朝风眼打组合拳  耳畔传来罗本岛上他的低吟:  “我胸怀大海,因为我咽下了  所有的
期刊
徐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重庆沙区作协副主席。参加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第2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第16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供职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著诗集《骨箫》《红愁》《梦落花》。竹篓  竹一生清高,捕风、捉影  并非它的嗜好  而篾匠一生要干的事就是  让竹驯服  在篾刀看来,竹也有反水的时候  一只竹篓  能捧起江湖太平,也能  把渔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