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也会飞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吗?蜘蛛也会飞,它们甚至能够飞行数百千米的距离。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没有翅膀的蜘蛛是如何飞行的呢?
  剛孵化出来的小蜘蛛能够“飞”一点儿也不稀奇,因为它们很轻,风一吹,小蜘蛛便能乘风而起。但有的大蜘蛛也能飞,一般的风根本不足以将大蜘蛛刮飞,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找来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年蟹蛛进行观察。首先,它们先吐出一些2~4米长的丝,这些丝四散开来,像张开的床单,其中有两根相对较粗,直径大约700纳米,像是牵引绳。随后,它们又吐出50~60根细丝,直径约为200纳米,像是滑翔伞的伞面,足以使蜘蛛升空。前期工作准备好了,这些蟹蛛先伸出一条腿感受风力,如果感到时机可以,它们便会迎风而起。如果风力足够,升空够快,它们会迅速切断较粗的“牵引绳”,飞向远方。如果风力不够,起飞不顺利,“牵引绳”还会连接着蜘蛛与平面,防止它突然掉下来,相当于“安全绳”。
  蜘蛛能够飞行,还有一个条件,它们的丝不能打结。科学家还没完全明白为什么这些蜘蛛丝不会打结,但他们猜想,可能是因为蜘蛛丝上带电,且电性相同,相互排斥,所以无法缠绕在一起。
其他文献
蚊子虽然很讨厌,不僅吸血,还传染疾病,但是如果蚊子真的灭绝了,那也未必是好事。蚊子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可以说,它们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北极苔原,有几种蚊子是候鸟的重要食物,一旦这些蚊子灭绝,那么那个地区的鸟类数量将减少一半以上。此外,地球上还有许多以蚊子为食的昆虫和鱼类,如果蚊子减少了,这些动物可能也会迎来灭顶之灾。据推测,如果现在已知的蚊子种群大规模消失,将可能导致3500个物种灭绝。当然
期刊
重复做一件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记住更多细节,积累更多经验,而小孩重复看同一集动画片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世界上许多事物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一集动画片对于他们来说含有太多新的信息,他们需要重复看,才能熟悉其中的细节,让他们能看懂动画片中讲的到底是什么。  此外,人类总是喜欢预测未来,小孩也不例外,当他们看到自己预测的结果得到应验时,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脑区发送“奖赏”的信号,使人产生兴奋感。这样的
期刊
这主要和人的睡眠周期及核心體温有关。我们做梦时通常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这个阶段人的体温会有所下降,但是感冒发烧时,我们调节体温的能力受到影响,这会影响我们的梦境。  另外,生病时,我们往往会烦闷焦虑,这些烦恼会在我们的梦中反映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生病时所吃的药物进入我们的身体之后,会对身体起作用,这也可能会对我们的梦境产生影响。  美国临床睡眠心理学家  迈克尔·布瑞鲁斯
期刊
我们确实可以踩死细菌,但是这并不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细菌非常小,最常见的细菌长5~10微米,直径1~2微米,1微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米。如果我们能看到微观的世界,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的脚底、鞋底和地面上,都有大量的孔洞,那些孔洞中住着成千上万的细菌。也就是说,我们走路时,这些躲在孔洞中的细菌就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如果恰好孔洞非常小,我们走路由于摩擦恰巧把一些细菌推挤到这些非常小的孔洞中,那么由于所
期刊
从开罗的吉萨金字塔群到卢克索的帝王谷法老墓群,从神奇的纸莎草纸到不朽的木乃伊,埃及众多古代的遗迹中蕴藏着大量的谜题,正等着考古学家来一一破解。  但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的考古学,早已不是锄头和铲子的时代,而是打起了“科技牌”。CT成像、红外影像、计算机图像处理、DNA鉴定,甚至宇宙粒子探测技术都纷纷大显身手,帮助考古学家还原古埃及那段神秘久远的历史。  用宇宙粒子探测金字塔  
期刊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管是我们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吃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人类比其他动物都要幸福,不用担心饥一顿、饱一顿,即便如此,當我们品尝美味食物时,仍会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更不要说那些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它们每天都要为捕食忙碌着,在捕到食物的那一刻,它们的快乐和满足不知比人类要大多少。让我们来看看动物们开饭的瞬间。
期刊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原来感觉自己的声音还挺好听,但是一听录音,或者是社交媒體,如微信中的语音,就会觉得变了味,变得难听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鼓膜在振动,鼓膜将振动传递到中耳处的三块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这些小骨把振动继续传递到耳蜗,耳蜗将振动的能量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  平时,我们听见外部的声音,比如听广播、看电视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通过耳朵外
期刊
人工智能又赢了,这次不是赢在围棋,而是辩论。  一场辩论赛发生在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室里,一方是該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辩论型机器人,它与成人等高,通体黑色,在上半部分有3个蓝色小圆圈,看上去略有些严肃。另一方是两名人类辩手,一位是以色列国际辩论协会主席,另一位是2016年以色列国家辩论冠军。比赛是1对1的形式,进行两场,最终结果根据现场观众打分来评判。  此次辩论的主题分别是“政府是否应该
期刊
最近,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附近,出现了一群“喝醉”的袋鼠。它们走路摇摇晃晃,像是喝高了。这些袋鼠到哪儿偷喝了酒呢?  其实,它们并没有喝酒,而是吃了一种名为“水虉草”的野草。這种草带有神经毒素,会导致袋鼠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出现头部颤抖、摇晃,并逐渐失去运动功能的症状。看似好玩的“袋鼠醉酒”后面其实潜藏着巨大危险,中毒后的袋鼠最终可能会死亡。  这种野草并不是本地生长的种类,而是当地农民引入的牧场作物
期刊
民主,在现代人类社会备受推崇,几乎每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完善本国的民主制度。但是,你知道吗?民主并不是人类的专属,动物也民主,而且它们的民主制度精彩而有趣。从飞禽到走兽到昆虫再到鱼类,都有不同模式的民主。  挥动翅膀的民主  天空中掠过一群灰扑扑的鸽群,它们灵活地转变方向,划出优美的弧度。鸽群中总有领航者,引导着飞行的方向。但是,领航者并不是固定的某只或是某几只鸽子,鸽群中,每只鸽子都有成为领航者的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