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程除臭技术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的发展,使得环卫工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环卫工程除臭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卫工程;除臭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卫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严格。我国在环卫工程除臭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因此,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强环卫工程除臭技术的探讨。
  二、环卫工程现状
  就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情况来看,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建设的脚步。在进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与环卫主管部门以及城建部门缺乏对环卫基础设施的足够重视和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的规划发展方案。由此导致了城市环境卫生的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不但影响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同时对城市居民的生长生活质量也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为此我国在不断促进城市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对城市环卫设施的规划以及建设工作,谋求城市环卫工作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协调发展。
  三、环卫设施臭气的主要成分
  针对于产生强烈刺激气味的垃圾处理站、厕所、污水站等,其有害气味的主要成分见表l。
  
  从表l可以看出,以上气味具有以下主要特点:臭味成份复杂,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半开放环境,臭味扩散范围较广,不易集中处理;臭气随季节变化较大,高温高湿环境时较为突出。
  四、控制臭气污染的基本原则
  由于臭气的成分非常复杂,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寻找污染源。控制臭气污染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寻找污染源(臭源)。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污染气体的扩散通道,了解周边环境特征,选定控制臭气方案。
  2、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明确污染物的组成,掌握其主要成分,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此项工作可有效减少投资,既可以有效控制臭气,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
  3、突出重点。受臭气污染的单位往往具备多点的控制需求。在治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即在寻找污染源的过程中,结合环境特征,围绕主要污染源治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综合治理。控制臭气污染所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臭气的产生受温度影响,扩散与气压变化相关,污染物的成分、污染物总量多少和停留时间长短均会影响控制效果。实际上臭气控制是一个较复杂的环境治理问题,其性质决定了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方法,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五、臭气控制基本方法
  1、通风法。利用风机将污染地的臭气等污染气体排出,利用大气循环稀释,降低臭气等污染气体浓度,以提高污染气体控制水平。通风法是最为传统的方法,实际未对污染气体进行任何处理,已经不符合现代环境污染物治理要求。多用于简单的通风换气的场所。
  2、负压吸附处理法。利用引风机和风道将污染源的污染气体吸入,经除臭塔过滤,达到降低污染气体排放目的。除臭塔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模式。
  3、人工雾化植物液方法。人们发现,城市空气污染往往在有雾的天气下较严重。雾的产生是由于空气不流动,雾又限制了污染物的扩散。相反利用雾气限制污染物的扩散,再加上具有一定净化功能,环境友好型的、安全的、天然的植物液配合,可有效控制臭气污染的扩散,达到治理目的。此种方法既可应用于室内,也可应用于室外。高效廉价的植物液净化剂经人工雾化,随流动的空气伴随污染气体通行,达到对有害气体的围剿和彻底处理目的。
  4、水气强制交换净化方法。利用气、水交叉双循环技术,将除臭剂或净化剂分布在一个立体的网格状空间,不断循环;污染气体(臭气)被强制穿过起网格空间,与网格上的除臭剂(净化剂)摩擦交换,不断循环,最终达到净化的目的。
  六、除臭技术的研究
  1、生物法除臭的应用研究
  (1)生物除臭技术。生物法除臭是现代除臭技术的重要技术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特性存在臭味气体的臭味物质进行吸收和转化,将其转变为无刺激性气温且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等,生物法除臭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具有节省资源、环保高效等特点,是其环卫工程的重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生物除臭原理。在液相中的臭气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恶臭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内;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和同化合成,产生的代谢产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则析出到空气中。臭气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得到净化。
  (3)生物除臭技术方法。在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研究后,生物除臭的技术和方法的到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朝着更加高效、更加便利的目标前进。我国现有的生物除臭技术主要有在改良式土壤除臭技术、生物滤池除臭技术等方法。改良式土壤除臭技术:使用复合填料来代替天然的砂卵石填料,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滤床填料的比表面积,增加透气效果,改善微生物生长环境和繁殖空间,从而提高除臭效率,确保了整个系统的除臭高效、长期的运行。生物滤池除臭技术:主要原理是恶臭气体经过去尘增湿或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从滤床底部由下向上穿过由滤料组成的滤床,恶臭物质由气相转移到水-微生物混合相,通过固着于滤料上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被分解掉。再通过长满微生物的、湿润多孔的生物滤层,臭气物质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目的。
  2、纳米光触媒技术除臭的应用研究
  (1)纳米光媒技术除臭。纳米光触媒技术是一中纳米仿生技术,在多种领域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除臭处理中,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是现代除臭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方式,也是除生物除臭技术之外较为有效的除臭方法之一。
  (2)除臭原理。纳米光触吸收太阳光或其他光源中的能量后,粒子表面的电子被激活,逸离原来的轨道,同时表面生成带正电的空穴。逸出的电子具有强还原性,空穴则具有强氧化性,两者与空气中的水汽反应后会产生活性氧和氢氧自由基。活性氧、氢氧自由基能将大部分有机物、污染物、臭气、细菌等氧化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3)除臭方法。它能将污水处理无害化,将脏臭的污水处理成纯净的可饮用的水。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是普通净水剂的10到20倍,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铁锈、异味等污染物去除。因病毒、细菌的直径比纳米大而被过滤掉,可水分子以及比水分子还要小的矿物质元素却被保留下来。经过纳米净化后的水体清澈,没有异味,成为高质量的纯净水,完全可以饮用。
  3、环卫工程除臭成本控制
  环卫工程建设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在除臭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对实施效果的关注之外,也要对技术实施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和研究,这也是发展环卫工程除臭技術的主要障碍之一。解决这一矛盾的问题是发展现代除臭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环卫工程中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实施除臭技术,从根本上回避技术的局限性,使其能够在除臭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技术的优势。同时,鉴于除臭工作操作的环境不同,应选用对路的方法,才能在保证环卫工程除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除臭技术实施的成本。
  七、意义
  环卫设施对于城市环保工作至关重要,在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的需要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巨大的动力和挑战。只有完善好环卫设施规划和建设,才能为我国城市化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才能创造更好的市容市貌,为市民提供更加卫生,更加舒心的生活环境。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卫工程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出合理的除臭技术,确保城市的市容。
  参考文献
  [1]庞建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4):79-81.
  [2]何德传.城镇污水处理厂除臭方法介绍及应用[J].广东化工,2012(7):36-38.
其他文献
作者报道12例高血压危象患者舌下含服巯甲丙脯酸的疗效。患者7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48~67(平均57±6)岁,体重62~88kg。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及左室肥厚的心电图证据,具备高血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
为了进一步调动全省广大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金融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省群众性金融科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经甘肃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在全省范
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推动班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促进班组生产的顺利开展。而“四舍五入法”这种管理机制无疑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进入了快速的步伐。现代乡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自然乡村聚落和生产模式逐步变为现代集中和产业多元化的新型乡村社区。广场景观作为作为新型乡村社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居民日常活动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调研,对我国大部分新型乡村社区中的广场景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广场景观营造对策,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由于城市人口、车辆不断的增加已成为难以遏止的趋势,并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消费文化、建设资金、保密和人身安全的特殊需要、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的稀缺性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交通的便捷与舒适及人身安全仍难以达到较好的统一。  关键词:交通、拥堵、立体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在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内的单位与居民的汽车拥有量超过1000辆,就至少需要
期刊
期刊
患儿,女,14岁,于84年4月30日入院,住院号26538。患儿感冒后四肢无力一个月,头晕、呕吐、腹泻8天,心悸、软瘫2天。有食用粗制棉籽油史。体检:轻度脱水貌。心音低钝。四肢软瘫
以我校多渠道、多机制、多模式地建设与运作专业技术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例,本文探索了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其多元化建设的途径。 Taking our multi-ch
中小学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teachers selected works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