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方式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课程总目标为“掌握文化知识、加强文化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中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跨文化教学就成为英语教学的核心重点。本文围绕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改变现状,提升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尝试得到一定的参考性结论,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娜,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的交流愈加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大通用语言,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从小学开始就很重视英语教育。而语言的教育学习最根本的是对文化的理解,文化是价值导向。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英语,从而提高英语素质和英语水平。对此,我们看到一些初中英语老师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每一种语言都是其自身文化的载体,也是各类人之间用来交流的工具,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我们就必须加强语言文化的学习。而每个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既有的生活环境、家人、亲朋的影响,体会的是本国的文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逻辑。同时,如果英语的教学再只是从单词语义,单纯的语法结构去教学,只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停留在相当浅薄的层面上,难以真正进入英文的环境和文化中。
  跨文化教育是指:对某一文化群体中的受教育者进行其他人类群体文化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而我们的英语跨文化教育就是对我们一直受中华文化浸染的孩子们进行英语文化教育,从而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情况下,培养出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思考该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
  2.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一方面:学生负担重,升学压力太大,另一方面现行的初中生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知识面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把精力和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单词和语法学习上,根本不会再去考虑英语的语言文化这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学生自身对英语的跨文化学习意识不足,动力有限,精力花费更无。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跨文化教学的重视度也需要提升。一直以来,初中英语的教学都是以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为重点的,因为这些是应试的重要考点,所以大多数教师一直也是围绕这个开展教学工作的,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后测试练习上,始终是围绕语法和词汇积累来进行的,包括阅读理解也是解释表层的含义多,而不大会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一直以来的做法,也导致了教师自身的跨文化能力需要补充,这样就更不要提如何做好跨文化教学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方式
  1.深挖词汇背后的文化特性。英语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基础,更是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点。如果其他学得再好,单词不认识,全是白费。词汇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程度是增强英文知识和培养英语技能的基础。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英语的表达、交际等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词汇来实现,没有词汇,就无法表达、无法交流。所以,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做好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学习词汇的时候就要注意:中、英两种语言在单个的词汇上虽然有对应的翻译,但实际由于文化,褒贬差异是很大的。例如:“龙”这个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又可以说尊贵的动物,它象征九五至尊的君王,体现着最高的权利,在人们心中是最高地位的,所以自古以来我们的皇帝都是穿着龙袍的,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对自己孩子最美好的祝愿就是“望子成龍”等,这些词都是正面的褒义词。然而在西方国家,恰恰相反。龙这个中文词对照的是“dragon”。这是一种被大家普遍认为凶残至极的动物,还是邪恶的象征,所以绝大多数都会用贬义词来使用。例如“a dragon of woman”的意思就是“凶悍的女人”。还有,在英语文学作品里,龙还象征着邪恶和凶险,甚至,在圣经中,“the great dragon”是“撒旦”,也就是魔鬼的意思。
  还有“猫头鹰”,这种动物在我们中国汉语文化中会被当作是不祥的征兆,觉得这是一种黑夜里才会出现的动物,尤其是特别害怕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认为这是代表着即将发生可怕的事情。然而在西方社会、西方的文化里,“owl”也就是猫头鹰,却象征着极高的智慧。在一些英文故事里,猫头鹰会被描述成富有智慧的人,例如裁判、智者之类,严肃而有头脑。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进行这些英语文化的补充教导,那么学生们就会根据中文语境中想象的方向去理解这些英文单词,那么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态度时,极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记住了词汇表面的含义,对词汇的历史、具体用法和语境,包括寓意都不完全掌握。这样将阻碍学生英语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将这些西方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中西方差距大的词汇),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汇。这样下来,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才会牢固和扎实,同时也将大大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从语法学习中理解文化。在所有的语言学学习中,语法都有其一套结构和规则。语法是对某一种语言的系统性研究和描述,学习好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单词和单词组成部分是如何组合成句子的。学习好语法规则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逻辑清晰的思维习惯。如果没有运用好正确的语法,就不可能有清晰的交流。而正确的语法又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表达思想和想法时被误解。
  我们以往学习语文的时候,因为这是母语,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下,每天耳濡目染,可以说从出生时就伴随着,即使说错了,父母和家人也会一字一句地教,一字一句地纠正,从而在这样无数次的学习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内生出了母语的语法规则,似乎没有专门学习,但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产生不用学习的错误想法。而在学习英文语法的时候,本身就是从没有接触过,又没有语境,大多数人只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才能得到非常有限的一点点接触和练习,同时又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面对一位教师,单人练习的机会更少了,更不能像成长过程中学习母语汉语一样得到非常大量和有效的练习及矫正,自然而然是很难正确地掌握英语语法规则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英语语法教育,而这个的教育学习又必须是要透过表面领悟背后逻辑和文化的。   每篇英文文章都是由句子所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主、谓、宾、定、状、补语等组成。其中的谓语就是每一句句子的核心内容,这会有各种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谓语之外的其他部分,就是由单词、短语、从句进行相应的语态和时态变化作为上述句子的成分。
  举个例子:
  汉语、英语这两种语言都有两种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句型: 即什么是什么。
  汉语:我是一名学生。英语: I am a student.
  2. 主谓宾句型:即什么做了什么
  汉语:我喜欢你。英语:I like you.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就大方面来说,主、谓、宾等主干内容的输出顺序,汉语和英语的表达顺序是相同的。然而对于一些附属部分,定语,如修成主语、宾语等主干的定语,中英文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就是: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英语却可能采取后置的方式。具体来说:某一个单词作为定语的情况,绝大部分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特例是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放后面,副词作定语放后面。当一个短语或者从句当定语时,全部放修饰语的后面。这些也反映了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
  举例说明:
  中英文定语示例:
  汉语: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支笔(定语前置)。英语:This is the pen that I wanted.(定语后置)。
  所以现实生活中那么多人觉得英语的语法和汉语的语法有太大的不同,用起来那么困惑,其本质原因是没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法,理解语法背后的文化。其实作为两种都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的意思和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同样表达。
  小结起来:
  学习英语的语法,要将汉语和英语两个语种的语法对比起来学习,分析不同的模式,分析背后反应的思维和文化的不同,从而达到思维的同频共振,这样才能深透地学习英语语法。
  3.发掘教材背后的文化内涵。初中英语教学应当充分立足于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更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国家文化习俗与传统,从而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例如: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一到春节前后,家家户户挂春联,贴福字,采购大量的物品,所有人都喜喜庆庆的。相对的,西方国家(美国、加拿大)很重视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一个传统节日,喻意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这个节日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就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節日。在这一天,家庭成员无论在哪里都会赶回家过节,这就和我们的春节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要回家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火鸡,他们通常还会再吃其他一些传统的菜肴,例如:奶油洋葱、土豆泥、番瓜派等。在这一天,美国全国上上下下都热闹非凡,还会有许多戏剧表演、化妆游行、体育比赛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道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个中英文对照的语义,更加理解语义背后的感恩文化,透过这个文化,理解西方人的行为表现。
  4.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引导。在初中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主要形式,更是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主要场景,所以,都需要教师教学的努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某段话,让学生谈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以及从字面结合到背景知识、文化差异知识,总结出对他国的印象和看法,这就是将跨文化学习渗透到了教学中,加强了文化学习的引导。
  课堂时间有限,还可以通过安排课外的英语文化类知识阅读,或者组织一次学习英语文化的活动等。这样的活动会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
  结语
  英语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多个方面因素构成的,其中文化是重要的价值导向。在现有的时代背景和学习环境下,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更要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的英语教学。拥有文化意识会有助于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晓红.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英语广场,2020(26):128-130.
  [2]贾永喜.初中英语课堂德育与跨文化交际渗透[J].江西教育, 2020(21):26-27.
其他文献
【摘要】书面表达问题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者与教师关注的热点。根据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的类型,可以将初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归纳为单词拼写问题、词语搭配问题、文体错误等。本文对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改善策略  【作者简介】刘冰(1983.05-),女,汉族,山东冠县人,聊城东昌中学初二英语组,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摘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注重在活动设计上下功夫,使活动设计有情境,要多样,有层次,要拓展,从而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关键词】活动设计;提升;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郭静芬,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鹤浦小学。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过多关注语言知识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实际语言交
尤其是在安宁河谷西昌这一块,由于自古以来经济富庶、人烟辐辏,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程度高,西昌火把节的热烈程度往往让人叹为观止。  火把节上最感兴趣的就是玩火,扛着一个大火把在街上跑啊、跳啊,这时候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了。  火把节是西昌最大的看点之一,要想不虚此行,火把节的几个环节“拜节”、“狂欢”都要参加。彝族的“阿米子”漂亮得很,你在火把节选美上就能看到……  在民俗学家眼中,西昌彝族火把节是最隆
英语写作能力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书面表达水平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需要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如此方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一、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写作基础关  基础知识学习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以及它们在语境当中的运用。首先,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前提。语音知识的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各有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久而久之这种差距会逐渐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有效解决了差异化教学的难题,尽可能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分层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制;初中英语;学习
【摘要】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小学英语,需要英语教师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评价,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王兆楠,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冶源小学。  小学学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最基础阶段,学生能否在以后学段中学好英语语言知识,关键在于小学学段奠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也更加需要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从核心能力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写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本文主要对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升我国高中英语写
灯笼果外形独特,喜欢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是一种红色球形浆果,花期5-9月,果期7-8月。  灯笼果,又名秘鲁苦蘵(zhī)、小果酸浆,原产地为秘鲁和智利,是比较受欢迎的开胃水果之一。之所以得名灯笼果,是因为从外形上看,这种水果就像一个套着“灯笼型”荚子的小圆果。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灯笼果属于醋栗科茶蔍属多年生灌木。植株高1.2 米左右,坠满了密密麻麻的种实。袖珍的果子只比大拇指
【摘要】初中英语属于较为基础的阶段,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导致我国的英语教育普遍成为“哑巴”式教学。学生在英语交流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应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正视教学中这种弊端的存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多采用如引入英文歌曲這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增加英语口语教学的比重、效率及水平。  【关键词】英文歌曲;初中英语;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交通、网络等客观技术条件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因此,学习与掌握各种语言在交往交流中成为一个巨大的优势。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人们对于英语的学习,所以如何学好英语,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并且研究出了一系列语言教学方法,“概念隐喻”就是其中之一。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