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话《奔流》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丁点儿套近乎的意思,我和《奔流》杂志的渊源到现在,掐指算来,已有整整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一提起《奔流》杂志,我心头就百感交集,惆悵莫名。
  话还要从上世纪1982年说起,当时,我上小学四年级,父亲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乡那时还叫人民公社。一天,父亲去公社开会,公社邮递员让带回了一提包报纸和一沓村里人的信件。趁父亲吃饭,我好奇打开提包,发现了报纸里夹着的一本《奔流》杂志。三翻两看,竟被杂志的内容吸引住了。我偷偷装进书包,带到学校,上课也顾不得听讲,把《奔流》杂志悄悄垫在课本下面,贪婪地一头扎进去,全然忘却了讲台上的老师、身边的同学。等到不得不上趟厕所,回到教室座位上时,才大惊失色——《奔流》在桌兜里不见了。
  更可怕是父亲发现捎回的《奔流》杂志不见了,且杂志的征订者——村里那个叫大鹏的人,就一直在父亲办公室坐等杂志呢。父亲叫过我,询问我拿没拿杂志。我刚开始不敢承认,父亲见我言语支吾,神情慌张,伸手扯过一根拇指粗细的竹教鞭,“啪啪”两下抽打在我屁股上,刀刮钻剜一般疼痛,我“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坦白招供:“拿了,丢了——”
  那个叫大鹏的人见父亲这样打我,就站起来,只是讪讪地说,何老师,你再找找,再找找,却也始终没拦一下,拉一把,没说一句丢了就此罢了的话。
  晚上回到家,母亲摸着我红肿的屁股蛋,心疼得只掉眼泪,直骂父亲心狠下手重:一本破杂志,这样打孩子,值得吗?
  父亲说,在你眼里是一本破书,在人家大鹏眼里可是本圣书哩!原来,这个大鹏是村里的怪人,高中毕业落榜后,就一直窝在家里埋头搞文学创作,作品压根谁也没见着,人居然也就硬挺着,不下地不干活不相亲不找媳妇,听说他曾给柳青写过信,还到北京见过浩然。
  大鹏随后又几次上门追讨杂志下落,不得已,父亲到公社寻了两本刚发行的《妇女生活》杂志给他,才算了罢。
  屁股上的伤疼好了,母亲嘱咐“千万别看闲书”的话也给忘了,《奔流》带给我的阅读快感,营造出的那种迷人新奇文学境地,让年幼的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文学,只是没有村里大鹏那般痴迷而已。在严重偏科的情况下,1986年我考上了漯河师范学校。让我狂喜的是,学校图书室居然订有《奔流》杂志,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痛痛快快地阅读了!
  师范学习第二年,我参加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一个征文活动,得了8元钱的稿费。兴奋之余,我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订一份《奔流》杂志。学校图书馆只准看,不准外带。家里穷,钱少,我就订了半年。等到1989年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时,我带去的是几件换洗的衣服和那几本反复学习阅读的《奔流》杂志。在清苦闭塞的三年教学生涯中,薄薄的几本《奔流》依然维系着我纤纤的文学之梦,照亮着我幽微的文学之路。遗憾的是,在我即将调动离校的前夕,我的住室被盗了,装有衣物和珍贵杂志的皮箱被人偷去了。衣物倒不值钱,也不可惜,只是那伴我几年的情同伴侣意似手足的《奔流》合订本,就此永别了,惜哉,痛哉!我心不甘,几次三番找到乡派出所要求破案,派出所人给惹烦了,梗梗扔出几句话:这派出所是给你一人开的?你丢的是块金砖?还是个人命案子?唉,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已俨然成了俺村的大鹏了。
  此后,我先调到了某新闻单位当记者,后又调到某机关做职员任小吏,前后一晃就近三十年光阴,为生计,为前程,奔波劳碌,人已是尘满面,鬓如霜。自然,心中的缪斯女神——文学,也被迫让位于严峻的现实——吃饭,生存;更让人扼腕叹惜的是,《奔流》杂志也于80年代末宣布与《莽原》合刊,一转眼,就是这么多年过去!
  时光飞逝到了2014年10月,在这个金秋硕果的季节里,《奔流》杂志复刊了,这消息让新老怀揣文学梦想的朝圣者奔走相告,激动难忍。此刻,我在越来越清晰透视自己职业前途边际的同时,文学的梦想恰逢其时地重新燃烧起来。我迫不及待写了篇小小说发送过去,一个月不到,奔流编辑部回复了。原文如下:老师您好!您的小说作品与本刊的用稿要求不太相符,现将稿件退还,如有新作,还望继续来函。祝好!——奔流编辑部
  寥寥数语,却很暖人心。稿子没用上,我也很清楚,是自己写作水平不行,实力不够。奔流在复刊辞中开宗明义,致力培育和推出文学新人,并在2016年推出举办奔流作家研修班。我下决心参加改稿班,在写作上尽快上个台阶,有一个突破。无奈出现一系列的变故,抱憾未能成行。
  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17年9月份,鲁迅文学院在河南开办研修班,我抱着“爬也要爬到郑州”的念头,参加了研修班课程的旁听,坚定了自己从头写、写内心、写时代、写人性的写作理念。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在河南省文学院幽静典雅的小院里,我第一次走进了一楼的奔流杂志编辑部。偌大的办公室里,看着眼前一排排电脑桌摆放在一个个简易的方格子里,简朴而整洁,我又一次被震撼了:那一本本装帧大气,印刷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奔流杂志就是从这里编辑出版的啊!由此,我想起了研修班旁听时结识的奔流编辑张可老师和副主编游磊老师。我坐在文学院报告厅没有席位牌的最后一排听课,身边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姑娘伏案记记划划,听得煞是专注认真,我很奇怪,就问,你们学生也喜欢这?她莞尔一笑说,她是奔流杂志编辑。我愕然继而肃然起敬,如此年轻,能在久负盛名的刊物做编辑,出类拔萃也是一定的。
  接触游磊老师是在研修班开课前,他分发几期《奔流》杂志,等我前去索要,已分抢一空。游磊老师面带歉意对我说,你明天早点过来,我带给你。第二天一早,我如约赶到报告厅,游磊老师已手持杂志在等我。一个名刊副主编、著名作家,如此宽厚对待一籍籍无名的文学爱好者,除了感动,还能让我说些什么?这样的团队编辑出来的刊物,怎能不厚重、大气、高品位!
  作为纯文学杂志,《奔流》曾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代表杂志,培养了省内外一大批蜚声文坛的优秀作家,维系着几代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挥之不去的文学情结和梦想。如今,奔流杂志已走过整整60年了,我很庆幸,赶上了奔流杂志复刊的黄金时期。我要用手中这支拙笔,在像《奔流》杂志这样的文学沃土和优质平台上,竭尽全力,去讴歌伟大的人民,书写英雄的时代,铸圆自己的文学梦想。我坚信:文学不死,奔流长青。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候是真的不可自控。爱上文学,喜欢上舞文弄墨,缘于上世纪80年代我的同桌发表在《奔流》刊物上一首不到十行的诗歌,可想而知,在那个人人都敬重文化的年代,能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作品,是何等地风光!于是乎,一夜之间,我那长得尖嘴猴腮、与人说话一嘴酸臭味的同桌竟成了人人赞不绝口的“校园诗人”。后来他凭着作家、诗人的光环加入省作协会员,毕业后被当地文化部门作为优秀人才直接转为公职人员,那一刻,
期刊
伏牛山首巍然屹立,颍汝河水荡漾穿境;烟海绿波天地相融,大地青山披彩叠翠;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喜笑颜开……  这就是“烟叶王国”襄城县。一片灵动而充满希望的土地!  昔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来此视察,放眼瞭望无际的烟田,他老人家豪迈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对襄城的赞叹,为这块热土增添了无限荣光。今天,全县广大干群在精准扶贫的征程中,转变作风,拉高标杆,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期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不太清楚《奔流》的名字是否取自于这样的诗句,2015年春天,我遇见它时,它却是带着这样的气势复刊了。  2015年第2期《奔流》发表我了的中篇小说《山雨欲来》,正处在文学创作停滞期的我,那些天,心中像有“种子”在密集地萌芽,那种不可遏止的内在冲动,几乎发狂的创作热情,时时鼓舞着我,在电脑前坐下来,开始,开始。  遇见《奔流》之前,我实在算不得一个严肃意
期刊
从文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奔流》携着中原大地几代人的文学梦想与文学情结涌动至今。六十载岁月如驹过隙,如同黄河,虽干涸时可见河中之沙,一逢雨水,便波涛涌动,气势惊人。  在琐屑般的生活和工作中回溯工作在《奔流》编辑部的日子,需居于自建的城池。城内不必红石筑墙,不必飞檐兽脊,不必波澜壮阔气势惊人,只需灵魂自由,精神纯粹,一如我们痴爱的文学。  文学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没人能说得清楚
期刊
一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因了这所名校,因了这所学校藏书颇丰的“长达图书馆”,我有幸在少年时代就读到过《奔流》杂志。  杨绛、费孝通、何澤慧、彭子刚曾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章太炎、蔡元培、叶圣陶曾经在这所学校讲过学,苏雪林曾经是这所学校的国文老师。这样的学校才会在《奔流》文学杂志刚创刊时就订阅上架。  我是学校图书馆的学生管理员,课余时间帮助图书馆修补旧书、整理图书上架、阅览室值班。图书馆的老师见
期刊
2014年10月20日《奔流》复刊  2014年的金秋十月,我在三门峡作协主席杨凡的带领下,来到了省城郑州,参加《奔流》杂志的复刊仪式。  20日早上,我和杨凡主席来到了河南省文学院,参加河南文学界这一盛大的文学盛会。我和杨主席提前赶到,走在文学院的大院里,感受一下文学的气息。  二楼会议室的签到处,我和杨主席签到以后,领到了印着“奔流”的手提袋.,封面是红日高照,大河奔流,气势浩荡里面有《奔流》
期刊
地域特征是哺育地域特色文化的母体。黄河文明自古以来就带着沉雄浑厚、包容忍耐、多姿多彩、沙里淘金的显著特点。黄河纵贯中原,《奔流》诗群是黄河文明里的粼粼波光。  有人总喜欢把诗歌的意境和语言营造得很宏大,以此表达诗歌的意图和指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些穿世而过的语言穷尽古今,意境优美,内涵深远,令我们穷尽词汇也难以效仿临摹。那么现代自由体诗歌是否还要传承这种句法?  我们反复探讨诗
期刊
1957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将近30年,三十而立,《奔流》杂志迎风猎猎;从停刊到复刊再到2017年,又是30年,《奔流》涌动,依旧令人希冀不已!60年,整整一个甲子,它在文学浩瀚的海域,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奔流》,你雄浑磁性的名字,曾在文学世界中响彻了多少个岁岁年年,你挥舞着时代的大旗,召唤着一批又一批文学豫军为你挚爱的土地和人民呐喊,仿佛在你声声的呼唤中,所有阴霾的云,被你无穷的热力驱散
期刊
2014年10月20日,纯文学期刊《奔流》复刊暨奔流文学网上线启动仪式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一仪式。  仪式结束后,我兴高采烈地走出会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信口说出要写篇题为《奔流在我心中》的稿子。张富领总编似乎听到了,冲我颔首一笑,鼓励的眼神至今浮现在我眼前。文友郇岩确乎是听到了,她快人快语道:好啊,快写,写好发奔流杂志社编辑部邮箱。  奔流杂志社编辑部,对我来说是多么久远而又亲切的
期刊
想着要在《奔流》60周年的时候说些什么,首先想到的却是3年前《奔流》复刊时写的稿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想至今,点点滴滴。果然,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是60年间所有奔流编辑和奔流作家一日一日搭建起来的,我们都怀着感恩而炙热地心不停的呼唤着它的名字——《奔流》!  那时候,面对这个慢慢苏醒的巨人,于我而言只能质朴地从一个苛刻的读者做起,说起来多少有些汗颜,如今3年的时光过去了,《奔流》给予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