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向学生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信息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和任务。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信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已经基本形成统一认识的信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定的讲解、双向交流活动让学生得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将这一类以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教学过程称为历史常规课。
1 教学应侧重于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點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2 教学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其难度大为降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始终不能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体现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使学生学习的状况表现出来,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3 教学较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
任何一节不管基于何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其涉及的内容、教师指导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作为以历史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常规课,显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这类教学较侧重于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基石,既是学生由感知历史到逐渐加深对历史认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常规课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常规课)的设计并不排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不排除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设计这类课时,必须注重它所具有的特点,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方法的举例和引导掌握不同的归纳方式。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由此可见,在历史常规课的教学中,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在举例后让学生逐步尝试这些方法自己进行归纳,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禆益的。二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是重视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巩固措施的设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总之,常规课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以《课程标准》为准,要注意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牢固掌握为最基本的要求。常规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学生的各种活动相矛盾,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在遵循了上面三个基本的具体要求下采用。
参考文献:
[1]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信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已经基本形成统一认识的信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经过一定的讲解、双向交流活动让学生得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将这一类以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教学过程称为历史常规课。
1 教学应侧重于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點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2 教学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其难度大为降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某种角度上讲,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始终不能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体现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及时使学生学习的状况表现出来,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3 教学较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
任何一节不管基于何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其涉及的内容、教师指导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作为以历史知识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常规课,显然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这类教学较侧重于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基石,既是学生由感知历史到逐渐加深对历史认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常规课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常规课)的设计并不排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不排除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在设计这类课时,必须注重它所具有的特点,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重视知识点的归纳方法的举例和引导掌握不同的归纳方式。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由此可见,在历史常规课的教学中,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进行归纳,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在举例后让学生逐步尝试这些方法自己进行归纳,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禆益的。二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设计。“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是重视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巩固措施的设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总之,常规课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以《课程标准》为准,要注意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牢固掌握为最基本的要求。常规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学生的各种活动相矛盾,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在遵循了上面三个基本的具体要求下采用。
参考文献:
[1]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