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摘要】: 艺术歌曲是一门外来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歌词大多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诗词,并把诗词与音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和演唱者一起最大限度的去诠释歌曲中所创作的意境。二十世纪初,我国艺术歌曲是在欧洲艺术歌曲的影响下,结合了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和风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艺术歌曲的特征也具体地体现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出现是黎青主1920年留学于德国期间创作的《大江东去》。
  【关键词】:大江东去;艺术歌曲;诗歌;演唱心得;创作背景
  一.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十年后,在上海由青主自办的“X书店”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五线谱乐谱,从此《大江东去》受到歌唱者们的喜爱,至今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乐会的保留曲目。青主在创作上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淳朴、宽广的气息,又富有舒展、潇洒的格调,还有幻想式的浪漫主义意味,是作者抒发对世事感慨之佳作。” 在异乡为古诗词谱曲,当然有思念祖国的强烈情绪。在当时中国政治背景,文化背景极其复现。
  二.歌词来源
  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居住黄洲的时候创作,上文是咏叹赤壁,下文是怀念周瑜,最后以自身的感慨作为结尾。起笔高唱入云,气势可与“黄河之水天山来”相媲美。可以说在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历经坎坎坷坷,心情是无比沉重的、复杂的,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来和自己相比,感叹不遇明主、不为人赏识,不为人所重用,壮志未酬,“人生如梦“,年华已逝,只能举杯对明月,一醉消千愁了。但词文中并未露出悲哀之情,而是一种高耸入天,壮志入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青主以通谱的写法,着重抒发原词中豪放的气势和怀古抒情的感慨。这首作品受西方作曲家,舒伯特、沃尔夫等人艺术歌曲的影响,注重诗歌的意境和内容,不以诗词的声韵为主,强调用音乐来刻画诗的意境,反对将诗歌的声韵作为束缚音乐的锁链。他认为:“声韵是宣布音乐的死刑的一种东西。”“新派的乐歌作曲法是要用音乐发挥那首诗的意义,并不是要用音乐配那首诗的声韵。”
  三.演唱分析
  歌曲《大江东去》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歌曲的开头伴奏和歌唱同时展开,以宏伟庄严的风格进行,大江东去,浪淘尽,不失为一种悲伤中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给人以震撼入耳的感觉,使聆听者有意境的遐想。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加以半音的进行,使听众心感一丝忧伤,思绪万千。联想到三国中的任务,首句的演唱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以震撼的开头以一丝惆怅与忧愁来结尾,演唱者的情感的投入必须十分到位。第二句中故垒,西边是一个画面的想象,是个一种人物心灵的变化,化身于作者,化身为历史人物。演唱者在情感的把握中忘我的投入与化身主人公的意境是必须要有的,第二句的结尾以深沉稳重的音来收尾,为下一句的展开做了一个铺垫,第二句接第三句中间作者加入以排比的伴奏,此时演唱者必须不动的融入在前句的意境中,聆听伴奏的进行把自己的情感源源不断的注入作品中,第三句作者要求以轻声入唱,声轻情更浓的思绪是演唱者在这句中需要有的,是作者创作的意境也是演唱者自身音乐素养的体现,后半句作者以重复的手法,强调了要求前后两小句有强烈的对比!唱出应有的音响效果,上文的最后一句作者以渐强的方式来谱曲,在演唱时必须严格按照乐谱的表情记号来进行。本句的最后一个杰字作者加个延音号和重音号,演唱者此时的状态应该是激烈中带有分开和强烈的爆发!
  歌曲的下半部分作者转到E大调上,以西方咏叹调的形式来进行展开。咏叹调承担着抒发和刻画人物内心感情的深刻作用,其高超的声音技巧和歌唱家美好的音质,能够激起观众特殊的审美享受,因此歌剧咏叹调在歌剧中起着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本首作品的特点吸收了西方咏叹调的风格,把中国的古典诗词加以刻画。
  本曲第二部分的首句,遥想公瑾当年,歌唱者需要以投身于历史人物,周瑜的心境来演唱。想到公瑾三国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个人情感的理解,作者谱以舒缓绵长的曲式,来创造出意气奋发,爱恨情仇之感,后半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演唱此句时演唱者应以一种心怀天下,胸感天地之情,联想到周公瑾当时何等的威风洒脱,不可一世。第二句“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此句讲的是周公瑾大战曹操时的情景,演唱者必须唱出当时战争中那胜者雄风之情,把自己的思绪飞到东汉末年那三国鼎立之时。心怀顾主,报主之情无可懈怠,要演唱的有力有质,“樯橹灰飞烟灭”作者以渐强的方式来谱曲,更使演唱者在演唱此句时要有十分的情感投入与表现,第三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作者把自己带入三国战场,笑自己太多愁善感,这是词作者的一种心理走向,演唱者在抒发情感时必须闹闹的抓住这一点,把握好此处的情感表达,在作者与自己之间,寻找一种感情的平衡,此小句的演唱应柔情舒缓,“早生华发”此小句更为细腻的从侧面烘托出了词作者的柔情与感伤,此句的演唱需微感淡淡的忧伤之感,最后一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作者的感慨之情,人生就像一场梦,还是把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这一句时作者对于自己的人生观很价值观的侧面反映,演唱者需要在感情上认真揣摩并加以自己的认识,把词作者,曲作者的感官发挥出来,演唱时感情应由心出,至于空中,飘然不定,最后一小句“一尊还酹江月”把整个词曲的感情相融合,爆发出最后的情感,将心中的思绪通过最后的高音表现出来,演唱最后一小句时,演唱者需将定有力,掷地有声,思想与声音都应饱满有力。
其他文献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吉祥”两个字的组合使用,最早是出现在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解释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也就是说,吉祥纹样的产生,根源是将故事的美好还有吉祥的征兆画成图像留存下来。所谓的吉祥纹样,便是一种用图形和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内容大多涉及了花鸟走兽,日月星辰,云雨风雷,也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北方的秧歌舞蹈种类按照表演的形式可分为高跷秧歌和地秧歌两种。河北省民间地方性的舞蹈地秧歌,流行在农村地区,为汉族民间歌舞,劳动人民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他们挥舞这扇子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祈求神灵,歌颂古代英雄。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用来开心、热闹、消遣的方式。是一种集体舞蹈、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地方性;
期刊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湖南马王堆出图的汉代绢帛绘画,绢帛是精练加工过的素绢,质地较为柔软。墨是磨出来的墨液,矿物颜料调胶在正面平涂法绘画,而且可能存在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虫类颜料在绢帛绘画上使用的情况。对与绘画的胶黏剂,暂时不能肯定。  【关键词】:马王堆;绢帛绘画;材料  (一)对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绢帛绘画分析  汉代马王堆墓出土了七张绢帛图画,
期刊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也叫《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个人情感的主观性,音乐坦诚、浓厚、忧郁、感人至深。本文是我通过对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乐曲本身的了解之后,写的一些听后感想,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一、作者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译为柴科夫斯基,我们亲切的
期刊
(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  【摘要】:秦腔被称为中国戏剧的鼻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坡地区。秦腔起源与西周时代,鼎盛于明清时期,表演风格朴实粗犷。秦腔有两种不同风格的曲调即“欢音”和“苦音”,欢音具有大调的性质,“苦音”更具有小调的色彩。秦腔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他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和唱腔,诠释不同的角色,使得秦腔戏曲的表演更加立体丰富。  【关键词】:秦腔;曲
期刊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设计理论来源于设计师在实际探索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通过传承前人的经验和心得来获得更快的进步。因此,在真正开展艺术实践之前,要对设计学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这也是进行后续学习必小可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学习者心中构造出大体的理论框架,让学习者能够有迹可循。本文以视觉传达为例作为分析,分别概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性、时代性以及民族性。通
期刊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形成了全新的认识,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媒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在电影、电视和广告等多种媒体中获得了普遍的使用,对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艺术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艺术的主要特点,其次探讨了新媒体的艺术对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艺术所具有的
期刊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元四家在中国历史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公望身为元四家之首,其代表作的《富春山居图》更是流芳百世,而这里面存在的美学观也是博大精深,而批评文艺现象、作家和作品的标准或者最高标准, 美学观点指衡量作家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及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这一系列的美学观剖析《富川山居图》中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
期刊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小背篓》作为一首从1990年流传至今的经典,在创作方面必然是拥有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演唱才能够表现出歌曲的真实情感,怎样才能打动人心,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其音乐创作背景、音乐表现手法、演唱者的艺术处理、声与情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旨在学习成功的演唱这首歌曲,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发扬和传播民族音乐。  【
期刊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本文选择中国美术院校第六届千里之行展览中湖北美院张薇《静》这一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和创作者的交流,结合对作品的理解,从形式分析出发,展开物性隐喻剖析,人物关系解读,精神状态梳理,论述对物质、精神、存在、关系的牵连,揭示作品所表现的疾病与社会观念的冲突,人在与疾病抗争中所展现出的价值。  【关键词】:装置;疾病;牵连;隐喻;生命  《静》这件作品中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