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教学又是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对话的环节。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一、激发兴趣,预习指导法
  预习指导法,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督导和检测下,学生自愿参与的一种自学方法。想让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之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几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顺利阅读、有效阅读,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低声粗读法
  这种方法要求低声慢读,对小学生而言,在低声粗读的过程中,基本上解决生字的障碍,把语句读得通顺完整,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文属于记事文章,读起来不像诗歌那样顺口。其中“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学生在断这两个长句时掌握不准,采用低声读,就把句子读顺了,从而了解了文意。这种阅读方法为学生扫清了生字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默读求解性阅读法
  默读的好处不像朗读那样,非得停下来疏通了才能往下念,默读对难点可以跳过去。这可以让思维更快地去解决老师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一边默默阅读,一边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内容,其他的便一带而过。这种阅读方法更适用于小学的中高年级。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笔者就设计出这样的前置性作业:①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②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③你会给各部分拟定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④你对“碰壁”一词有什么见解?学生边默读边可思考做出答案。默读求解性阅读法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速度。
  预习指导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为课堂内的学习扫清障碍,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仔细研读,精讲多练法
  精讲多练,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精讲,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读文的具体要求,选择典型内容加以口头阐述;二是多练,就是师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对自己学过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内容,所进行的再学习的活动,这是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因为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在这一环节中筆者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一)圈圈点点法
  学生到了精读文章这一部分,就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写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动笔,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了圈圈点点办法的好处,所以告诉学生在读属于自己的书时,可以随时在文中用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着重点、方框……”把生字词、重点、难点、精彩之处画出来,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划线。采用这种方法阅读后,教师可以随堂对学生进行抽查,看看学生是不是真正阅读到位了。
  (二)细嚼慢咽法
  细嚼慢咽的读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巩固知识。对于重点、难点的文章段落,通过圈点批划,弄清关键词语含义,逐句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摘要、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以求切实具体地体会文章。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怎样把老人与海鸥相互之间的情感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学习时就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深入理解。通过让学生找“很小心地放、退、撮、边走边放、起起落落”这些重点词,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老人動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配合的是那么默契。真正进行了细嚼慢咽的阅读,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章,感悟了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是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模式,每节课大致要用10~15分钟来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汇报。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出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等有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做出回答。自主探究法改变了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精讲多练法进行了新知识的重点传授,保证了新知识系统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多种形式,博览阅读法
  博览阅读法,是广泛阅读、博采百家、为我所用的一种读书方法。鲁迅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一)文学作品赏析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境界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读书上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按各年段,学校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自己根据所教的小学中高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了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四大名著(少年版本)……读书后,每周用周五最后一节课时间,开一次故事演讲会。通过赏析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分组阅读互相交流法
  为了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的兴趣,我们班每周三的第六节课都会去学校的图书室读书。每次去看书前就分好组,5人一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填好小组成员读书的书目单。读书后利用下一节课的时间,各组成员交流汇报:读了什么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同时也可以读出摘抄的精彩片段。这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有对哪些书感兴趣的,學生还可以课后到图书室去借来继续细读。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知识的储存量。
  (三)读书笔记法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学生可以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也可以把精彩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从三年级开始,每人每学期都有一到二本采集本,采集内容可以分类,好词佳句分一类、名言警句分一类、精彩片段分一类,每天第四节课课前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读书汇报。通过多年点点滴滴的积累,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博览是学问的基础,也是构建学问金字塔的过程。“为学当如群山峙,一峰凸起群峰环。”没有知识的广度,就没有见解的深度。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学、去思、去写。让我们为师者还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天地里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竭宝峰.阅读的力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2]邵清艳.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双辊摆辗是在普通摆辗成形基础上开发的,采用一对对称轧辊对坯料进行局部累积变形的新工艺,双辊摆辗适合环形、盘类锻件及形状复杂的齿轮锻件的成形。从动螺旋锥齿轮是汽车主
介词虽是虚词,但在英语中相当活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写作中恰当运用介词短语,可以组织篇章、整合信息点和简化句子,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简练、更地道。
本文跌宕着一股所向无敌的豪气,让人读后热血奔涌,心潮澎湃。而这股豪气之所以能所向无敌,是因为仁者有一心为民之“公心”,有普济天下之“远志”,有百川归海之“后盾”,更有人类良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如果仅仅通过传统传媒是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传播需求的,电视节目通过节目包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播我国传统文化[1]。观众对于诗词文化类
根据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科学的构思教案,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艺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给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思考、讨论、展示自我的
要求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是考纲要求之一,也是广东历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这类题的题干中通常含有purpose,is intended to等字眼。笔者在此谈谈如何把握文体,抓住高频词,突破
统计与概率不仅包括必修三的内容,理科还包括选修2-3、文科还包括选修1—2的第一章.这一内容每年必考,命题方式都是“一小一大”。从广东四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小题”多出在统
通过开展'微模型'教学,强化模型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微模型'教学解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是沙地植被主要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铁蛋白(Ferrtin),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一种具抗氧化功能的多亚基蛋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