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特色的法国抗毒中心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抗毒中心,1959年建于费尔南·维达尔医院,它是欧洲同类机构中之佼佼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它的宗旨是;通过电话。为各种中毒病人提供诊断、治疗、康复、疗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它平均每天要接待200多只求援电话,打电话者遍布巴黎各区、法国各省、海外各机构,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
  中心的服务遵循着四项原则:
  (一)向所有求援者提供帮助,而不管他是中毒者本人,还是医生,也不管中毒者的年龄、出身、背景、中毒原因等等。
  (二)立即提供答案。尤其对急症病例,每天24小时,每星期7天,随问随答,决不延误,至于一些慢性病例,如:由于职业因素或医疗事故而引起的慢性中毒,则也常常采取过一阵后再向求援者回电,或者回信的办法。
  (三)服务是完全免费的,任何咨询一概不收任何费用。
  (四)服务方式是对话式的,是一种真正的电话咨询,决非简单的一、两句结论性的答话,专家们还负责向求援者提供进一步进行检测与治疗的建议。
  中心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各种职业性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自杀服毒等都在提供咨询服务之列,由于工作的特殊需要,中心的医生都必须是一些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毒物学、毒理学、临床医疗专家。
  据统计资料,中心在历年服务咨询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中毒类型,其中,约94%为急性病人,主要是偶发性事故引起的中毒者,打给中心的电话中,约有1/2是有关儿童中毒的,男孩多于女孩,年龄从18个月到3岁者最多。儿童中毒的原因,多年来十分相似,大都为孩子接触了有毒物质,常常是把毒物放进了口里。因为孩子喜欢抓东西咬,尤其是当他们饥渴时,此外,把东西放进嘴里,也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再进一步分析一下,引起儿童中毒的毒物,有60%是药物,25%为各种家庭日用品,其中包括漂白粉、清油剂、溶剂、杀虫剂等,也有化妆品、防湿剂……
  在成人病例中,约2/3是15~35岁的中青年,其中2/3以上有自杀企图,总体上女性高于男,信,引起成人中毒的毒物中,有78%是各种药物。此外。中毒原因也包括工业事故、医生误诊、环境污染、食物变质等。
  求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然而,大体上都是询问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如何进一步治疗?以及如何防止并发症等?
  许多咨询电话是医院医生或急救部门打来的,也有不少电话是厂矿医生打来的。
  专家们的答复自然是因人而异,但大体说来,有两个基本内容是不会遗漏的:一是各种禁忌症,二是预防复发的措施,中心的专家们认为,有时,这两点比提供治疗方案更为重要。
  
  法国抗毒中心所拥有的书面资料(包括有关的书刊、评论、论文等)是极其丰富的,此外,它还经常运用国家抗毒信息中心数年来从,800多种出版物中获得的各种可靠的毒物学、毒理学资料。中心始终同每一位求援者保持着较长时间的联系,并完好地保存着全部病程记录,每年即可从电话中获得14万份珍贵的研究资料。由此,中心便有可能制作出有关法国人中毒情况的精密数据,并确定各年龄组法国人发生中毒的危险度,以及最可能导致中毒的毒物和各种中毒病例的防治方法。
  法国抗毒中心除了担负直接为中毒者提供咨询服务这个主要任务外,它还兼行着抗毒医药的科研工作,通过分析各种病例资料(中心对每位中毒者的姓名是绝对保密的),专家们已在各类医药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他们还参加市场上可能致毒商品的分析研讨会议,并为企业、公共机构、舆论界,以及一般公众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显然,中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极生动的防毒抗毒、保障公众健康的宣传!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兴起,报纸广告额的下滑,读者的流失,《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大报停止发行印刷版,这些事实无一不让人们去关注和忧虑报纸的未来。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有人不然。然而,在探讨报纸未来的时候,人们关心的是哪个层面的“报纸”呢?是“纸”的形式,是媒介形式,是报纸产业,还是整个新闻业?  【关键词】报纸消亡论梳理  一、这是报纸消亡的预兆?  2008年10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将于2009年
夏季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大多数人以为,吃了不洁食物后的后果,最多是腹泻或发热,不舒服几天就过去了,但事实可能比预想的可怕——美国的几项研究显示,食物中毒可能给健康带来终身的后果。  科尔特·丹泽杜尔女士奋斗了好几年,终于破解了女儿丹纳患病的奥秘。今年14岁的丹纳,总是诉说自己膝盖和踝关节疼痛,导致她行走步履蹒跚,晚上有时持续疼痛,痛醒后会向父母拿止痛药,学校上体育课时,她也不得已只好坐在旁边
安徽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潮起江淮》,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制作的重点节目,是一部厚重的文献纪录片。《万世根本》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这一集向观众讲述了30年前发生在江淮大地上,围绕粮食生产而引发的一场革命。作为开篇之作,在不到25分钟的时间里,囊括了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节目播出后收到较好的效果,给观众留下的是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观感。如果说这
人类的疾病与寿命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变化的。  据考古学及有关文献资料,原始时代人类寿命短促。从已发掘出的40多个北京猿人化石来判断,1/3以上的人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山顶洞人死于童年的高达43%。在欧洲中部西里西亚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94具骸骨中,只有4具的年龄在50岁以上。  从古人类的遗骸中,我们能探知古代的许多疾病。在我国新石器
那日去书店买书。售货员手脚麻利而又轻柔细致地给我选好的一摞书打包,一通忙活后,我拎着书捆正要离开,小伙子却又请我留步,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张折了几折的旧报纸,“给你垫在手里,这样绳子就不会勒手了”。  看着小伙子离去的背影,我的心头不禁漾起几缕温情的涟漪。我思忖着,何以产生这样的温情?心灵深处的一个声音回答我:兴许是源于一种细微之处的关怀吧。想想的确如此,这样的关怀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也许只是习惯使
所谓胎教,简而言之,就是对胎儿进行教育,并让胎儿接受教育。能不能对胎儿进行教育,胎儿能否接受教育,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事头上,胎教理论古已有之,古代胎教理论主要遵循“外象内感说”,即外界事物(外象)作用于孕妇,引起孕妇的主体感受和体验(内感),并以此影响胎儿的发育。这类胎教实为母教,现代医学、胚胎学、儿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证实了胎儿不仅可通过母亲间接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而且可以直接接受外界的
几十年前,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人体更换零件的故事,现在变成了事实,心脏、肝脏、肾脏这类器官的移植已相当普遍。可是,器官移植不仅受到组织配型的限制,更受到器官来源的限制。有无其它办法来扩大组织来源呢?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能在实验室里培养人的眼睛里的各种类型的细胞。眼病常常是因眼睛里的某种细胞出了毛病,以致视力受到影响。只要单独移植有毛病的细胞,就可以解决问题。这项技术将来也可以用于病人其它部位的细胞和
据测,1992年的天文环境仍然比较恶劣,人类生存环境还没有摆脱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科学家们指出,太阳活动強烈期已奇迹般地持续了2年多,自1989年9月以来,太阳活动日益加剧,两度出现极盛高峰;地球生物圈受到了强大的物理冲击。据国外一家地学研究与地磁卫星遥测中心透露;地磁力中心线已发生偏位,与此同时,还诱发出一种被称之为“地辐射”的神秘射线。  所谓“地辐射”,是指来源于地球深处的地下水咱流动时形成
摘 要:物理图像是高中物理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以2020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第12题为例,利用分段函数求解了整个过程的I-t、F-t图像.并对一定物理情景下,如何把握函数与物理图像的关系及转换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物理情景;函数关系;物理图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7-00
“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  忆起俄罗斯那篇著名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农民帕霍姆为买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为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从清晨到黄昏他走过的土地都将属于他,帕霍姆为此拼尽全力,最后力竭而死。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帕霍姆”,为追求数量而牺牲了人生的质量,过着舍本求末的日子。  收藏家马未都是少数能够避免“帕霍姆”情结的人。青年马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