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应用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我国水稻绿色、优质的发展至关重要。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选择
  正确选择绿色水稻品种,需要全面考虑到种植地的区域气候条件,优先选择品质优良、具有较强增产潜力的品种,同时发芽率要求达到95%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
  2 种子处理
  育苗之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育苗播种前一周要将种子晾晒2~3天,用饱和食盐水将其中的病虫害粒、瘪粒挑选出来,之后将种子放置在50℃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等待水温降低到室温状态下,停止搅拌。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放进催芽室进行催芽,等到超过70%的种子露白,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播种育苗工作了。
  3 播种育苗
  为了满足低成本育苗的要求,可以直接利用旱育秧技术。用“旱育保姆”1公斤拌3公斤种子,使种衣剂与种子搅拌均匀。将拌好的种子撒播在苗床中,然后进行一次透水灌溉,在上方覆盖湿润土壤,要求厚度在0.5~1厘米。
  4 秧田管理
  第一,温度管理。在出苗阶段要实行密闭保温处理,见绿之后就可以将地膜去除。当秧苗出现一叶一心后,就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通风炼苗,要求温度控制在25~28℃。等待秧苗长到两叶一心,则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量,温度保持在20℃左右即可。第二,水肥管理。在出苗之前要确保苗床不会出现缺水的问题。在出苗之后、1.5叶期和移栽前就可以选用氨基酸复合肥,每平方米使用50毫升兑水500倍液进行一次喷施。
  5 大田移栽
  在秧苗长到30~35厘米高时,即长出3.4~4叶、9~11条有效根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栽处理。移栽之前要进行一次透水灌溉,带土进行拖移栽。还要基于种植地的具体肥力来明确株距,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30厘米×(20~26)厘米,每窝3~4株,每亩定植10000窝左右。在移栽过程中,要求将地拉平,等待泥土沉降,土壤松软之后进行插秧处理。在栽插中还要确保笔直,行株距要求一致,深度也一致。
  6 科学施肥
  绿色水稻的施肥管理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不能使用硝态氮肥。在进行水稻移栽之后,就要给每一亩稻田追加农家肥1500~2000公斤,利用45%的复合肥30公斤。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要进行追肥处理,每一次追肥控制在10公斤左右。
  7 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的病蟲害防治中,针对稻瘟病可以利用80%的稻瘟灵,要求每一亩的实际使用量在50克左右,并且间隔7~14天使用一次,要求连续进行1~2次;针对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则可以选择29%的双重沙2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针对水稻纹枯病选择5%的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10克兑水75公斤进行防治,一般需要间隔7~10天,连续进行2~3次;针对稻飞虱则需要使用10%的吡虫啉10克兑水45公斤做好对应的防治处理。
  8 结语
  在进行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过程中,农户需要从本地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出发,结合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情况重视对应的品种选择、地址选择、育苗时间选择、施肥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工序。在具体的栽培中,在满足绿色水稻质量保障要求的同时要规避水稻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实现水稻栽培的绿色与高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稳步发展,提高林业企业的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水平,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研究。本文从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针对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应急信息服务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从微信推(发)文量和疫情相关推(发)文量、应急通知发布、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及数字
分析蒙医护理特色优势及其应用进展,以期为蒙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本文分析了PLC技术的含义与特点,并且对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对PLC技术有更加深入了解,加强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促进电气工程更好地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PLC技术具有应用面广、集成程度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在电气工程中,利用PLC技术可以编辑与模拟数据信息,对增强数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波兰尼关于缄默知识和缄默认知理论的研究,对图书馆探索和创新用户知识服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对比缄默认知结构与知识情境的基础上,对服务用户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图书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