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正确的解决问题既可以直接检测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程度,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得到提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正确解决
  记得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这样提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才能更深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新教材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为基本线索,呈现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样的编排使得整体编排体系相对比较松散,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较大,配套练习中较多出现例题未出现的题型,给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家长经常对老师说:我的孩子数学总是考不好,分析试卷,啊!又是解决问题丢了分!而老师呢,也是不断的总结自己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时,出了什么问题?到底是哪些环节还没有做到?时常进行反思,寻找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学生也感觉解决问题特难,无论练习,还是测试,学生对解决问题都有畏惧的心理,就怕错了又丢分。与同事交流,老师们都深有同感,就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能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是大多数老师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每次教学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时,总是很担心教学效果不好,课前虽然已经认真的研究教材,已经认真的备课,作好了课前的各种充分准备,但是一节新课上下来,感觉还是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差。少数学生听完新课后,做习题就像套公式一样,如果例题中用加减,他就仿照例题用加减,例题中用乘除,他也用乘除,一点儿都不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如何让学生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呢?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教会学生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收集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是正确解决问题首要前提。通常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首先让学生读题,这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即理解题意。但有的时候,学生读了一遍,还是未能深刻的理解题意,这时就再要求反复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收集题中已知的信息,并且理解信息。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年级也可以交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能清楚的用图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的解决问题时,我就教学生读完题、理解题意后,找出题中的单位“1”,画出线段图,从线段图中发现数量关系: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分析了题意、理解了题意、找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有的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在读题时,就已经直接给出。但为了能让学生正确的收集题中必要的信息,可以针对学生的年级高、中、低的不同,适当的出现不完全的信息或多余的信息的题目,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判断和找出那些已知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哪些已知信息是多余的信息,不用就能解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读懂题意,理解题意。
  2 教会学生能真确的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中关键的一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减缓思维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逆向思维由问题出发,一步一步的寻找已知信息。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一步的逆向推理分析,把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能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正向思维由原因推导出结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一个必然结果。应用这种方法,在基本数量关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前进,直至最后求出问题。另外,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即: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哪个量和哪个量有关系,要求另外一个量,需要通过那两个量转换?同时逐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无论解决简单的问题还是解决复合的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分析问题的两种方法,即前面所提到的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第二种方法是顺向思维,就是从条件入手,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解决问题需要应用那一种方法,还需要教学中引导学生能根据题目中已知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灵活的分析,找出题中正确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解答。
  3 让学生梳理清楚解题的思路
  梳理清楚解题的思路,是对信息进行继续的加工,针对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解决复合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以此来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可能分析不完整,这时在探讨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会将其他同学的不完整地分析思路补充完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得到了发展。抓住学生热烈的讨论气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将解题的思路梳理清楚,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列出算式独立计算,学生感觉思路非常清晰,不难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对学生加强梳理解题思路的训练,以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正确的解决问题。
  4 列出正确的算式解决问题
  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是学生经过反复分析的结果,算式列好后,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养成细心答题的好习惯。细心答题也是解决问题重要步骤,有的学生把前面的三个步骤都完成了,但在最后的正确算式的计算中,由于不细心计算,却使计算结果却又错了。而有的学生有时因为列出的综合算式,先算的部分该添小括号的,但却忘了添括号而导致严重的混合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当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后,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即“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能不能进行简便计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解决问题。   5 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通过以上四步,教学已近结束,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就完事了,就满足了。因此除了让学生利用前面的几个步骤进行解决问题而外,还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学会讨论题目,把学生的思维训练推向更高的层次。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这部分训练包括:能比较完整、有条理地叙述问题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问题,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可以列出什么算式解答?在计算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叙述每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出解题的理由,为什么会这样计算?你是根据加减法,还是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什么关系?接着老师还可以改变原来的题目中的叙述方法,让学生再次的分析、讨论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感觉解决问题不是那么的神秘。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解答;老师出示各种相关联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在进行分析、讨论后,把相相关联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连线,并且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解答。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讨论问题,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 引导学生自己编题并且解题
  前五步的训练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在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技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正确编题并且解题,应用这种方法也能让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已经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即:先告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条件,然后提出相关联的问题。根据这个基本结构训练学生自己编题。每学完一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例题后,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编题。在老师引导学生编题时,可以依据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老师可以说出前面的已知条件,请学生根据老师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能解决的相应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解答。其次,老师只给出一部分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经过仔细的分析,补出缺少的条件,使之变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最后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自己编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除了使用以上的方法训练学生编题而外,还可让学生进行有针对的编题训练。如:看例题编题、看实物编题;根据线段图或示意图编题。看实物编题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材的特点,;选定范围编题后,再对所编出的题目进行对问题的解决。经过这样反复的编题训练、解答,使学生对应用题不再有畏惧的心理,原来“解决问题”并不难,自己也能编题考考其他的同学呢!从自己编题并且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都在享受成功的乐趣。通过编题解题,学生思维得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驰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更能进一步的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了。
  7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教师教学解决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因为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生活,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找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解决问题教学在新教材中贯穿于各个阶段,要搞好解决问题教学,必须搞好低段的解决问题教学。教师要领会新教材的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要领,不断总结存在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正确的解决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成长,就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进行“三问”:“一问”:我今天碰到了什么问题?“二问”:我怎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三问”:我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只有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教学 生活实际 兴趣 体验 智力
期刊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快度过十个春秋。回首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摸打滚爬中我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默默耕耘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收获。  我从教至今始终工作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不断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概括归纳如下:  1 吃透教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它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期刊
【摘 要】 我校一直实行小班化教学,这也给课堂分组训练带来了很大优势。课堂分组即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我们的英语教师经常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写作训练。教师会给小组成员布置相同的写作任务,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解决了学生个体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与个别辅导提高了学生
期刊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
期刊
【摘 要】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现在的学生依赖性过于强烈,每天都接受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的关爱,却不知道感恩,缺少人情味。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平时习作中让学生思考、动情。在作文课上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关键词】 积累 情感 素养 人情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 “情感的沙漠”:一
期刊
【摘 要】 书面表达就是以书面形式传递信息,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与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书面有效表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要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书面表达 策略 提高  英语书面表达是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反映,英语写作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在历届中考英语试题
期刊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有一句话叫做“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句话从审美的角度阐释了物理学的丰富内涵和广阔的外延。物理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它包容天地,承载万物。且不说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就是与人文科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人文科学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对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革也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它从音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英语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
期刊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  1 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是天真幼稚,活泼好动,机灵可爱,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课堂上,总是会东张西望,三心二意。那么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会受益一生。我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所获得的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带进了课堂,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在摸索中我感到要让低年级的儿童喜欢上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