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从静(1980.-)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随着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项目的应用而产生的,目的在于直面当前信息化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困境,寻求“发展式多元评价”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63-02
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中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已经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关注的重点从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转向虚拟仿真教学有效性的构建,为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培养高科技人才。
一、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效应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支持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的特征,更是教学内涵的更新,强调信息化教学的个性化、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和价值取向的人文性。信息化教学在中国教育界发展至今,经历了最初的热情追捧、理性的思索、批判中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这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发展不仅仅看掌握了多少的知识,更要看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否产生影响。信息的多样化和知识的增加只是表面的效益,更应该注重的是运用创新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便捷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构建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在这个交互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审核学生的学是否是有效的,并针对不同的学习状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教学过程中共同体验、相互交流和认识。
虚拟仿真技术对职教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成为继多媒体、网络技术之后的第三代热点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在为解决教学困境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高技术含量的虚拟仿真资源解决了不能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理实结合的教学困境,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职外贸业务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的困境
1、信息化教学过度依赖症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学习是高职学生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现实是学校不可能提供涉及所有专业真实岗位的学习环境,解决实践教学的困境只能依靠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职外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都是难题,特别是国际贸易中涉及到企业利益的重要岗位和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部门是不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校内综合实训教学中运用成熟的虚拟仿真平台软件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信息化教学最直接的内涵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高职外贸业务虚拟仿真平台软件技术是对这一内涵很好的诠释,各高职院校积极购买和研发这一虚拟仿真平台项目。但在信息化教学中出现了忽视人文性发展的现象,也就是信息化教学过度依赖症,比如技术高于人的教学模式出现。模拟平台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实践变成单纯的上机操作,多元化价值取向的交互模式敷于形式。
2、班级规模过大与“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的冲突
教学实践的本质是体现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也就是交互式主体性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通过互动和交往来实现,双方之间彼此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实现相互影响、彼此互相作用。我国高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相对发展不均衡,大部分都是专业学习实践大班制,这些都为课前学习的监控、课中互动性的交流、课后自主型拓展设置了障碍,造成与信息化教学中“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形成冲突。
3、信息化时代的专注力缺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一个观点,“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信息量非常多,学生在这一虚拟仿真教学交互平台中每一笔业务会有多达几十项信息的收集、预算和制单,并且有五个角色之间的转换。经常会出现一个上午的操作让同学们出现思考不清的状态。伦敦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1100名公司员工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那些不停在电话、短信和邮件等多任务中来回切换的“信息狂人”的智商会暂时性下降10分,这相当于一整晚没睡。学生在持续两个星期的虚拟仿真业务操作之后感觉累而不想继续。
三、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式多元评价模型”构建
1、新型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
在数据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教育创新创造无限可能。信息化教学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科学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学视频,课堂上完成研讨和实验,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新型的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支撑之下,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麻省理工学院的Michael J.Cima教授通过MOOC的数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理工类课程在线学习效果可能比在室内的学习效果更好。信息化的教学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而不是取代课堂教学。
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将信息化教学推向了教育界的更高领地。为了让学习者完成规范学习,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有新的创新和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学生作为中心的,但不可将教学互动主体性片面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避免上课全部以学生操作为主的过度依赖症。新型的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是在重视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施交互教学、心理上达到相互认可。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中的互动教学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在模拟系统的角色参与和变换,调动学生互动的積极性,达到共同体验的目的。
2、发展式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
设定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评价体系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动态变化,新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评价中不能因为突出某一方面而以偏概全。动态性要求我们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应注重师生双方的满足感以及发展性。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以虚拟仿真系统后台评分作为唯一依据,而应更注重新型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这在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的评价体系是有待强化的。
发展式动态开放评价体系适合大班制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可依据学生前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类,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风格为标准,然后进行交叉式课堂交互主体性教学。依据信息化学习评价体系实时数据,开展协作式虚拟仿真实训。一方面老师可以依据学习情况进行交叉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老师让同学们在模拟仿真平台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协同式业务的操作。
3、导演型教师的新职能转变
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即从演员向导演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整堂课在讲台上讲述知识点,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已经通过网络、交互系统设计完成,教师职能的中心从讲课变为设计、组织、帮助和指导。在实施模拟仿真操作之前,为更好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更多内化知识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项设计在每节课上都是实时变化调整的。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否科学,课堂互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师指导的方式是否对学生具有影响力。
教师的导演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应对学生专注力缺失的问题,因为主动性的重建是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效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导演型教学模式把主角给了学生,依靠老师的课堂互动设计和虚拟仿真平台的情景转换,学生演员的潜能将在这个新空间里得到展示。在导演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即内化了知识,又学会了协同合作,即发展了人际交往,又有了新的学习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郭晓,张润,赵建丰.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4]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摘要: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随着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项目的应用而产生的,目的在于直面当前信息化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困境,寻求“发展式多元评价”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63-02
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中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已经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关注的重点从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转向虚拟仿真教学有效性的构建,为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培养高科技人才。
一、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效应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支持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的特征,更是教学内涵的更新,强调信息化教学的个性化、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和价值取向的人文性。信息化教学在中国教育界发展至今,经历了最初的热情追捧、理性的思索、批判中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这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发展不仅仅看掌握了多少的知识,更要看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否产生影响。信息的多样化和知识的增加只是表面的效益,更应该注重的是运用创新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便捷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构建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在这个交互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审核学生的学是否是有效的,并针对不同的学习状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教学过程中共同体验、相互交流和认识。
虚拟仿真技术对职教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成为继多媒体、网络技术之后的第三代热点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在为解决教学困境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高技术含量的虚拟仿真资源解决了不能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理实结合的教学困境,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职外贸业务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的困境
1、信息化教学过度依赖症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学习是高职学生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现实是学校不可能提供涉及所有专业真实岗位的学习环境,解决实践教学的困境只能依靠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职外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都是难题,特别是国际贸易中涉及到企业利益的重要岗位和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部门是不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校内综合实训教学中运用成熟的虚拟仿真平台软件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信息化教学最直接的内涵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高职外贸业务虚拟仿真平台软件技术是对这一内涵很好的诠释,各高职院校积极购买和研发这一虚拟仿真平台项目。但在信息化教学中出现了忽视人文性发展的现象,也就是信息化教学过度依赖症,比如技术高于人的教学模式出现。模拟平台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实践变成单纯的上机操作,多元化价值取向的交互模式敷于形式。
2、班级规模过大与“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的冲突
教学实践的本质是体现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也就是交互式主体性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通过互动和交往来实现,双方之间彼此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实现相互影响、彼此互相作用。我国高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相对发展不均衡,大部分都是专业学习实践大班制,这些都为课前学习的监控、课中互动性的交流、课后自主型拓展设置了障碍,造成与信息化教学中“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形成冲突。
3、信息化时代的专注力缺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一个观点,“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信息量非常多,学生在这一虚拟仿真教学交互平台中每一笔业务会有多达几十项信息的收集、预算和制单,并且有五个角色之间的转换。经常会出现一个上午的操作让同学们出现思考不清的状态。伦敦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1100名公司员工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那些不停在电话、短信和邮件等多任务中来回切换的“信息狂人”的智商会暂时性下降10分,这相当于一整晚没睡。学生在持续两个星期的虚拟仿真业务操作之后感觉累而不想继续。
三、高职外贸业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式多元评价模型”构建
1、新型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
在数据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教育创新创造无限可能。信息化教学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科学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教学视频,课堂上完成研讨和实验,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新型的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支撑之下,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麻省理工学院的Michael J.Cima教授通过MOOC的数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理工类课程在线学习效果可能比在室内的学习效果更好。信息化的教学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而不是取代课堂教学。
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将信息化教学推向了教育界的更高领地。为了让学习者完成规范学习,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有新的创新和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学生作为中心的,但不可将教学互动主体性片面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避免上课全部以学生操作为主的过度依赖症。新型的互动主体性教学实践观是在重视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施交互教学、心理上达到相互认可。高职外贸业务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中的互动教学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在模拟系统的角色参与和变换,调动学生互动的積极性,达到共同体验的目的。
2、发展式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
设定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评价体系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动态变化,新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评价中不能因为突出某一方面而以偏概全。动态性要求我们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应注重师生双方的满足感以及发展性。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以虚拟仿真系统后台评分作为唯一依据,而应更注重新型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这在目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中的评价体系是有待强化的。
发展式动态开放评价体系适合大班制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可依据学生前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类,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风格为标准,然后进行交叉式课堂交互主体性教学。依据信息化学习评价体系实时数据,开展协作式虚拟仿真实训。一方面老师可以依据学习情况进行交叉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老师让同学们在模拟仿真平台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协同式业务的操作。
3、导演型教师的新职能转变
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即从演员向导演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整堂课在讲台上讲述知识点,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已经通过网络、交互系统设计完成,教师职能的中心从讲课变为设计、组织、帮助和指导。在实施模拟仿真操作之前,为更好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更多内化知识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项设计在每节课上都是实时变化调整的。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否科学,课堂互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师指导的方式是否对学生具有影响力。
教师的导演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应对学生专注力缺失的问题,因为主动性的重建是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效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导演型教学模式把主角给了学生,依靠老师的课堂互动设计和虚拟仿真平台的情景转换,学生演员的潜能将在这个新空间里得到展示。在导演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即内化了知识,又学会了协同合作,即发展了人际交往,又有了新的学习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景亚琴.信息化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郭晓,张润,赵建丰.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4]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