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承诺的法律定位与责任框架——论《证券法》第八十四条第二款的适用

来源 :金融法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会作出增持公司股份、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等公开承诺,但这些承诺并不总能得到实际履行,极大地伤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对此,2019年新《证券法》增设了公开承诺相关规定,但该规则过于概括仍需进一步解释和适用.对此第一种可能的解释路径是传统民法上的单方允诺规则,但其障碍在于公开承诺并未直接赋予任何特定相对人向其主张承诺实现的权利,这不符合单方允诺的本质特征.结合第八十四条第二款加强自愿信息披露和提高违规成本的立法目的,更合适的解释思路是《证券法》上关于预测性信息披露的虚假陈述规则.在此种定性下,第八十四条第二款的承诺行为要件应根据立法目的进行限缩解释,因果关系、损害后果要件和受偿对象认定与虚假陈述的现有规范相一致,过错要件上应注重考察承诺主体作出承诺时是否具有合理基础和理由.最后,可能的立法建议是限缩公开承诺内涵,加强对承诺事前用语、事中披露和事后问责的行政监管,以及明确违反承诺行为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及诉讼方式,真正为该规则赋予生命力.
其他文献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部门,街道办事处真正逐步显现出职能的重要性.在街道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环节十分关键,能够从提供资源方面支持其他工作的有序展开.所以,有关街道人员应注意强化思想认识,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在新时代,街道办事处正逐步扩大管理工作的范围,并涉足范围更广的事情,日常管理的档案类别、总数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街道档案工作真实情况却并不好.很多的街道办事处日常的管理工作均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内部的基础设施也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予以改善.在落后设施制约下,依旧沿用着档案管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校园贷出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高校艺术生,他们自身的个性与专业的特点,造成了生活中的经济压力,校园贷利用这个空子非法牟利,影响正常的校园生活.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通过学生编创的心理情景剧,梳理校园不良贷款的危害性,呼吁学生远离校园贷,为防范校园不良贷款发生提出相关建议.
近年来,全民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们,如果能够善加利用这样的资源,发展会得到飞跃式的提升;但仍有一大批目标不够明确、思考不够全面的大学生们,被网络上的各种诱惑所左右,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习生活.比如沉迷电子产品,心神不宁无法专心完成学业,导致延期毕业甚至肄业的;又比如沉迷虚拟世界,不能适应现实中的正常社交,甚至出现伤害自己、危害社会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相当多的困扰,也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正式迈入信息化时代.对于高校而言,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应用于校园各个方面,促进校园向信息化智慧校园发展.图书馆档案管理是高校一项重点工作,图书馆中的大量书籍、文献资料、报纸杂志等,是对高校图书馆各个时期发展过程的记录,因此,规范图书馆档案管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现状,找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寻科学的对策和措施,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和征求意见.我们在此就《草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修改方向提出如下建议.rn一、第三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rn《草案》第三条的规定存在四个问题,分述如下.rn1.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相比,《草案》第三条第一款所采用的是广义的期货概念,立法意图是用“期货”概念来涵盖包括狭义的“期货”和“期权”在内的所有场内标准化合约.但在此种立法格局下,只要在本法其他地方再出
期刊
如何权衡审慎监管与股东权,是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处置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逐步实现法制化转型,需厘清股东权规制的法理与制度逻辑.权责机关随着商业银行风险演变,渐次介入其公司治理机制,采取以限制股东权利为主的规制措施,重新配置股东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权责机关依法享有宽泛的权力,但其自由裁量缺少实体与程序的约束.国际准则及国外法律注重股东权规制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时效性,有效地约束权责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我国需基于股东权规制的特性,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吸取金融风险防控与处置的经验与教训,细化适用条件、权力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以来一直保持着两类公司合并立法、部分分别规范的体例,充分认可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有限性”上的高度一致,却没有对两类公司的“个性”予以充分的关注.这致使我国《公司法》存在部分规范内容过于刻板、股东会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章”“法”权限划分的不合理以及两类公司各自专有制度的缺漏和混乱等问题.《公司法》对两种公司形态的规范,应当是紧密围绕着该两种公司的特征及功能展开的.在承认这两者共性的基础上,只有深刻剖析它们的本质差别,继而据此将这两者应当分别规范之处彻底分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弥补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属性日趋强化,自律管理具备的灵活高效等监管优势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在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职能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本文以自律管理司法介入的诉讼方式为视角,分析涉及证券交易所履行自律管理职能的纠纷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证券法》关于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职能相关规定的变化,并提出修改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构建恰当的行为标准以明晰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职能的法律性质,通过明确证券交易所依据业务规则履行自律管理职能的民事法律属性,更好地实现自律
*ST航通是2021年首例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为数不多的为规避强制退市而主动退市的公司,该案值得关注与反思.这种规避型的主动退市方式以现金选择权代替退市整理期,能够减小中小股东在退市过程中的损失,有其可取之处.但主动退市制度中涉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核心的现金选择权与中小股东多数决机制在我国实施不过短短数年,尚不成熟,仍有明显不足.同时,主动退市制度在适用于本该强制退市的公司时还存在不适配的问题.因此,为使得此类规避型主动退市能够在未来有一定的适用性,应当有所改进.
金融科技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国需探索构建具有包容性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框架.在探索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政府、市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消费者四个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多维合作治理路径,打造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公众监督“四位一体”金融科技治理新体系;金融监管机构应按照“划定刚性底线——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创新空间”的路径逐步推进;合理借鉴域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践,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辅导,构建创新试错容错空间;建立“事前审慎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综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