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的概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罗文静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以问题为基础构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既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达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问题1〕(多媒体展示)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万众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在“嫦娥一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离月球表面的距离y随时间t是如何变化的,在数学上我们用函数来描述这种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嫦娥一号”卫星大约在发射后216小时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上,即有y=200 t (t≥216),根据初中函数定义,此时,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再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本质。
  〔赏析〕罗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来引入新课,不仅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渗透了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达到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目的;更为巧妙的是罗老师从中创设的问题1,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下一步用集合语言来描述函数作好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确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问题2〕(多媒体展示)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
  师:你能得出炮弹飞行5秒、10秒、20秒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生: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
  师:A与B之间有关系吗?
  生: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对应关系。
  师:对。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
  生:是。
  〔问题3〕(多媒体展示)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
  师:图中曲线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
  〔问题4〕 (多媒体展示)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表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师: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
  ……
  〔赏析〕罗老师在这里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从集合的观点出发直接引出函数的定义,而是精选了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的三个实际问题,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主动观察思考的条件和空间,充分体现了罗老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对于这三个问题,教师主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不仅让学生分别体会到了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初步感知了函数中蕴涵着集合与对应关系的属性,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炼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交流
  
  师: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1: 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可看出其不同点是:问题2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3是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4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2:其共同点是:(1)两个集合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2)对于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师:这个同学归纳得准确不准确呢?我们先来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5] (多媒体展示)下面四个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有没有和上述三个问题不同的?
  生3:应该是A吧,因为我发现两个不同的x对应了相同的y。
  生4:不对,问题3中就有两个不同的x对应了相同的y,我觉得应该是B,一个x只能对应一个y,上述三个实例都有这个特点。
  ……
  [赏析]能否归纳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学生能否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关键,在这里,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先自主探究,再分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情境,既有效地化解了学习的难点,又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予以纠正,而是巧妙地出示问题5,让学生从图像中自己发现错误,这样的处理,不但使学生深化了对函数概念中的集合与对应关系的理解,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意义建构者,而且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从而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归纳
  
  师:在三个实例中,大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分别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中一个变量都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首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师生共同概括)
  生: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叫作定义在集合A上的函数,记作f ∶A→B或y=f(x),x∈A。此时,x叫做自变量, 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师: 在函数的定义中有哪几个要点?
  生:在函数的定义中有下面三个要点:
  (1)函数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上的一种对应;
  (2)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3)值域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唯一确定。
  〔赏析〕从三个问题中引伸、抽象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的定义,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会比较困难,这时,罗老师没有自己包办,而是先鼓励学生尝试,再由师生共同完成,这个活动过程看似平淡,实际上体现了教者注重让学生经历函数概念的概括过程,重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
  综观整堂课,第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教师扮演着组织、引导和与学生合作的角色,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但激发了学习主体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行为,构建了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紧紧围绕函数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描述函数的定义和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了函数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感知认识阶段、分析本质属性阶段、概括形成定义阶段、应用与强化阶段,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本质的意义建构。(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
  □责任编辑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其他文献
【片段一】  (出示课件)  师:一只小鸟站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正凝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我们来说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把小凳子搬到讲台边读。  (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师:读着、读着,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的疑问,都可以说。  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生:题目为什么是“
期刊
【编者按】浙江省绍兴县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中,绍兴人拼出一个全国经济十强县。1999年,该县通过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县验收,之后又成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当新世纪的曙光照耀这片充满创业激情的土地时,绍兴县委、县政府开始思考: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在哪里?成为教育强县之后的新目标是什么?绍兴教育人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以内涵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    农村孩子
期刊
遂川县于田中心小学六(4)班的康鸿祺同学只要见到老师,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管是教过他的还是没教过他的,总会热情地迎上去,恭敬地行个队礼,并说声:“老师,您好!”熟悉从前那个胆子小、见到老师不敢打招呼的小鸿祺的师生和家长,都觉得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大家都向他投来赞赏的目光。康鸿祺同学从心底感激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该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出台《班主
期刊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涉及很多公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探究公式由来的过程”还是很难落实到位,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实施。浙江省“教改之星”毕宏辉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成功范例。  【片段一】呈现真实状态,任务驱动确定起点  师:有两个图形(出示1个长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先测量相关的长度,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学生在练习纸上测量、
期刊
【片段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地存在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第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师指点
期刊
赣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学是赣州市章贡区的一所老牌名校。近年来,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取得明显成效。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充实着他们的精神家园,提升着学校的办学品位。走进这所学校,你会感受到整座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环境浸润: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    赣州市大公路是一条繁华街道,该校位于这条街道的中段,校园内却洋溢着与商业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安静、优雅。一株高大的古榕树伫立在操
期刊
【片段】  (为达到明理践行的目的,课末,师抛出话题“这一元钱的官司该不该打”,让学生发表意见,本以为会有不同意见,岂料全班学生一致认为不该打,教学眼看要陷入僵局)  师:大家都认为不该打,那么,现在请你们作为反方辩手,老师作为正方辩手,特邀听课老师做评委,我们展开一场辩论,如何?  (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为了一元钱去打官司,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学生,会影响上课,知识远比一元钱重要;如果是工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遇事求解是人的渴望,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是最聪明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畅所欲言吧!  生:古长城为什么变矮了?  师:好极了!(板书——变矮?)  生:为什么士兵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板书——没笑容?)  生:为什么打仗的时候战场上是“叮叮当当”的? 
期刊
肖莉属于“爱荷一族”,这位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主任,最喜欢的画是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水墨画《荷韵》,最爱背诵的古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连开博客也取名叫“清清心荷”。她对《爱莲说》情有独钟,对篇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独到的感悟——莲之“不染”“不妖”是因为它具有“我思故我在”的独立精神。  也许是莲文化的滋养让莲的品性内化成了肖莉的生命及其生命所具有的品格特质。采访肖莉,记者从她20年
期刊
据朱振岳报道,为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浙江省政府决定于2009~2011年,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 000万元,面向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启动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据介绍,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第一轮“农远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并达成预期目标:为30个县(市、区)的2380所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设备和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农村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