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布局与目标研究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总结了咸阳市“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其未来在水资源、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水生态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在充分考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础上[1],对咸阳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做出“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一张水网,发展五大体系,实施七项工程,保障三个安全”的总体布局,为市水利发展提供远景展望.
其他文献
可再生能源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大规模接入电网,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但由于火电机组的高污染特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可再生能源在新型发电组合中占有的高比例.风电在减少污染和改善系统经济性的同时,也存在较大随机性、间歇性等一系列现实运行场景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储能系统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对风电参与电力市场策略及风储系统的运行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发展背景,分析了课题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随后介绍了风储联合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研究现状,分析了风电参与电力市场的策略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以广东为例,在对现状节水主要指标及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走出南方丰水地区的节水特色之路为目标,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与指标体系、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与示范项目,可为同类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供一定借鉴.
在“双碳”背景下,准确计算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结构并综合预测未来产业能源碳排放的走势,是科学制定城市产业发展与规划政策的基础.在经典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考虑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及外来电比例的影响,重构了Kaya恒等式,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基于箱型不确定集,对各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建立了改进的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通过求解基于不确定集的优化模型方式构建了碳排放量预测方法.最后以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提出
降水预测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单一模型难以准确预测降水量,文章建立了基于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耦合模型,对郑州市月降水量进行预测,并与LSTM模型、EEMD-LSTM模型和CEEMDAN-SVR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CEEMDAN克服了EEMD存在重构误差和模态混叠的问题,提高了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CEEMDAN-LSTM模型对郑州市月降水量预测的均方根误差是15.01mm,平均绝对误差是11.31mm,决定系数为0.93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配电网过电压、欠电压、电压波动等电压质量问题与日俱增.变频空调作为一种常见的柔性负荷,可以改变自身的运行功率为配电网提供电压调节服务,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然而,利用用户侧资源为配电网提供电压调节服务需要考虑用户侧资源的电压调节容量,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用户端调节容量的变频空调自适应电压调控策略,通过逐步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调节功率来控制补偿功率,并建立空调的热电等效模型描述房间热动态变化,评估空调电压调节潜力.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调控策略的有效性,计及用户端调节
文章结合沣河综合治理的规划实践,探索水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水生态治理和滨水空间利用2类规划策略.其中前者包括水生态提升、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的核心策略;后者包括滨水空间利用、水景观营造和水活动策划的核心策略.依托水生态整治构筑优良的生态环境,进而推进滨水空间的高质量开发,实现水城融合.
为应对环境污染的持续加剧和化石燃料的日益短缺,推进落实“双碳”目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接入比例不断提高.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且接入位置分散,增加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虚拟电厂的提出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阐述了虚拟电厂(VPP)的概念与实现架构,并从综合能源、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3个角度分析了VPP参与系统运行优化调度的关键技术,分别实现与电、热、气等综合能源的交互并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缓解电动汽车无序充放电对电网产生的负面影响,平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
LID设施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但目前LID设施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的评估与优化研究不足.文章以南京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和MIKE11构建了降雨径流与河道水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LID设施建成后,区域节点积水数量明显减少,河道水质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但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无法达到75%的控制要求.通过LID设施建设方案优化得出,试点片区增加透水铺装和下凹式绿地可达到径流量控制目标.
为量化分析六坊堤段河道南汊、北汊过流能力演变情况,文章基于1971、1979、1992、2005、2012、2019、2020年等不同年份的实测断面资料,采用MIKE11数学模型,研究分析六坊堤段河道演变情况.经分析,上六坊堤段南汊分流流量占比从54%增加至65%,下六坊堤段南汊分流流量占比从38%增加至42%,河段主汊向南汊演变加强.采用MIKE11模型计算分流比高效可靠,可为今后淮河干流六坊堤段分流比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基于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面分析平凉市地形地貌及水土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为目的 ,通过淤地坝“四变”改革、建设“海绵村镇”和生态科技示范型流域,精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将系统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起来,实现从“浊水黄山”向“绿水青山”再到“秀水金山”的山水林田湖草塬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高效开发的彻底转变,为平凉市泾河、葫芦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