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法国制定男女平等法案并写入宪法,要求各个政党在大多数地方选举的竞选名单中,必须包括半数左右的女性候选人
当我们从卢森堡宫的东入口沿楼梯旋转而上,走进金碧辉煌的二楼议事厅——也叫拿破仑厅时,参议员妮可·布里克女士(NicoleBricq)已坐在大厅东头的新闻桌旁——一个进门后目光必然聚焦于她的醒目位置,在等我们了。
旁边不远,则站着几个背着手、穿着镶着金边的燕尾服、戴着垂到腰部的环式银饰项链、讲话轻言细语却目光锐利的中年侍者,开门、登记、送上咖啡。
这是法兰西参议院,法国政治生活的心脏之一,始建于1612年,最早是法国王室的府邸,直到法国大革命结束、拿破仑执政后才被征用,从此成为了法国贵族院、上议院的所在地。
触目所及,满是文艺复兴时期迄今的庄严雕塑、灿烂壁画,其庄重、别出心裁和漫无节制,让人不由自主地肃静、敛息、畏伏下来。这里曾是19世纪欧洲、也是当时整个文明世界的中心。在还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的年代里,不妨遥想,世界各地的多少王公貴族、政治精英、蛮族酋长,不惜骑马、乘轿、在大西洋的重重巨涛里颠簸摇晃呕吐,关山远渡,就为了能站到这里,诚惶诚恐中偷偷看上一眼。万邦来朝,正如同7、8世纪时的唐朝长安和18世纪中叶的北京。在这里呆久了,难保不会有一种“世界飞速旋转,而这里是永恒的中心和罗盘”的虚幻感。
女参议员正端坐着,长身玉立,纤细的涂着指甲油的手指从容地一页页翻开报纸。她眼神冷静而灵动,看得出嘴唇涂过唇膏,肩部和脖子以上始终保持一种受过训练的端凝姿态。碎花长裙外罩白色修身小西装,一双高跟皮鞋把小腿衬托得笔直细长。要不是事先做了功课,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位气质娴雅也许仍可目为风姿绰约的女性,出生于1947年,和美国的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同龄。
在中国,67岁早已是做奶奶的年龄。而她,作为法国左翼第一大党——社会党的资深政治活动家,却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早年毕业于波尔多第四大学法律专业。身为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又亲身经历了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狂风暴雨般的社会变革理念洗礼,法国接受左翼改造社会观念的有志青年,大多加入了左派阵营。其理念从“五月风暴”中传播最广的一些口号可想见一斑:禁止“禁止”;要做爱,不要作战;前进,同志,旧世界已被你抛在脑后;商品是人民的鸦片;不要改变雇主,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等等。
2014年2月24日,巴黎,妮可·布里克和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右)共同主持了中法经济和贸易混合委会会议后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
2000年法国制定男女平等法案并写入宪法,要求各个政党在大多数地方选举的竞选名单中,必须包括半数左右的女性候选人,如果这个比例不能达到48%,该党将受到罚款的制裁。法国这一举措并非特例,目前世界上超过一百多个国家通过这一性别定额分配法案,以解决政治舞台上女性参与度不高这一问题。
一个背景是:尽管法国特别是巴黎女性以享有自由平等权利闻名于世,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在男女政治平权上的排名其实靠后。尤其是在议会中,女议员数量微乎其微。1990年之前,国民议会(即众议院)94%为男性。目前国会议员577名,女性152名,男性425名,参议员348名,女性80名,仅占23.2%。虽然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据估算,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男女在选举中真正实现平等,还要25年。
法案通过后,各政党从战略上考虑,为赢得选区,有时宁愿接受罚款,也不愿意遵从法案,在选举时推出同样多的女性候选人。2007年到2012年,第一大党因不遵从男女平等的原则,被罚款200万欧元。
法国议会以男性为主,在激烈辩论中,大男子主义的不当言行时有发生,2013年10月国会讨论退休法案,绿党一名国会女议员发言时,一名UMP(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中右翼政党,希拉克、萨科齐都属于这一党派)男议员学鸡叫,居然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女议员只好反驳说:暂停,我不是一只母鸡。此事引起轩然大波,议会后来全票通过对该男议员的惩罚:除了警告,扣除其一半议员月补助,约为1378欧,并暂时不得参与其他议程。
政治社会领域如此,经济领域也大体如此。据统计,从法国企业的总体情况看,女性领导的比例只占总数的17%。在工业制造领域,女性领导的比例就更小。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企业规模越大,女性领导的比例就越小。法国25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中,妇女领导的比例只占8.6%。 不管该如何看待法国从立法层面提高女性参政地位(这是个永恒话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左翼和右翼均有对立立场),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至少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同时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女政治家:
现任总统奥朗德的前伴侣、2007年与萨科齐竞选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罗雅尔,她与奥朗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生育了4个儿女,两人却一直没结婚;目前光芒四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嘉德,萨科齐总统任内的前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米歇尔·阿里奥玛丽,这些确实是予人以新鲜、深刻印象的女性政治人物。拉嘉德和罗雅尔均出生于50年代,比布里克参议员略小几岁。
参议员在雨果厅接受本刊的访问。这个厅其实是个不大的房间,因雨果曾是法国参议院议员而命名,入口处还有雨果的半身雕像,供议员们接待访客之用。
布里克女士有政治家魅力,当我们围坐着采访时,她轻启朱唇,讲出的法语却清晰入耳,不高不低,传情达物。同时,湛蓝不见底的目光左右流转,均衡地在每人脸上停留,我以为,这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公众人物才会具备的仪表自觉。
人物周刊:作为资深政治家,可否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女性从政的状况?
布里克:我这一辈,作为女性从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今天则大大不同,因为如今法国宪法已经确定了(在公职、竞选领域)“男女平等”这一条,法国各政党必须遵守这项规定。然而当年,我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政治实干,才得以成功担任当时的职位。
在目前法国的执政党——社会党内,我从政已有四十来年,大多数情况,我都是一个先驱——作为第一个女性担任某个要职。我曾是社会党内第一位担任巴黎大区分支主席的女性,也曾在巴黎大区议会委员会担任主席,后来是社会党第一位担任国民议会金融委员会主席的女性,一般来说,金融行业以男性和资历深的为主导。2004年我被选举为参议员,也作为第一个女性,任职于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并成为该委员会的预算报告人(编者注:她是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位女预算总报告人)。
这个职位很重要,我可以对所有财政金融领域的法律和财政政策提出修改意见。相比之下,部长的职位显得平庸多了,很多女性都已做过这个职位。最有名的属当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拉嘉德。
让我最感欣慰的是,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年轻女性,对我说:你是我的一个榜样。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工作认真,每次都是正确岗位上的正确的人。这便是我的政治生涯,远没结束。
人物周刊:能介绍你的从政契机吗?如果你没有做政治家,今天我们遇到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布里克:政治上,我一直以立场独立著称。早年从政的同时我也一直在私营领域工作,经济也独立,因此我对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关系了解透彻。我也曾在诸多部长身边担任顾问,因此我在党内发出声音,總是以政治路线和理念为标准,有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而非针对某个政治人物。但你知道,有时这些要付出代价,我也因此受到惩罚。
人物周刊:在您这个年纪,如果是在中国,一般来说都早已退休在家,帮着照顾孙儿孙女。是什么推动你还能在政治领域工作?世界主要大国何时能出现女总统?
布里克:我认为,进步仍有可能,而且是国际性的,涉及全人类,当然也设计全部女人。我的历史观是,人类一直进步,我只是其中特别小的一部分。我经常自问,(对未来)是否还允许憧憬?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对未来)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这便是我的动机。我也会问自己,我的孙子孙女又可以希望什么?我应该为他们铺垫怎样的未来,我会在地球上留下何种印记?所有人都会有希望吧。总而言之,我相信进步。
当然,我也知道,历史可能会是悲剧。20世纪的欧洲史就体现了这一点。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还有机会(避免悲剧)。
就是这些,现在我们来谈中国和法国吧。
人物周刊:作为一名法国政治家,你如何看待中国?中国会一直蓬勃发展下去吗?你对中国有什么担忧?
布里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有南有北,省份诸多。现在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大国了,你们在经济上富有活力,很多工业领域极为重要,是一个已经工业化了的商贸大国,在国际社会说话很有分量。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污染问题和社会问题,经济还在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有社会不平等。
我在法国看到的很多中国影片提到了这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20年前当然会有所下降,但肯定还会持续增长。目前要做到软着陆,这比较复杂,尤其是你们有很严重的人口问题。当然,你们的政府正在从事改革,国家干预力度很强,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不过,一个大国有责任为世界的命运着想。中国如此,巴西等新兴国家同样该如此。比如2015年在巴黎举办的气候大会。气候不单是中国问题,也不单是美国或欧洲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都受此影响。如同打击恐怖主义一样,应该不分国界,各国都应出力。
我是一个十足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中国是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做外贸部长时,对北美同行说,你们想和欧洲签订跨大西洋协议,但我们不会签订这一协约孤立中国。我们同样也和中国同行商议,达成保护投资的协议。在欧盟,我代表法国同意和中国商议关于投资的条款。或许几年后我们也会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条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但最后肯定会签订的。
法国没有敌人,今年我们共同庆祝戴高乐总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纪念,这不是偶然的。法国在中国有诸多商界合作伙伴。在航空领域如此,在核电领域同样如此,现在则更多在汽车领域。
朋友之间要吐真言。法国成语说得好:爱得越深,惩罚越重。
人物周刊:目前在中国,鼓励中资企业全球投资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法国前任商务部长,你认为法国是一个好的投资市场吗?机会在哪里,障碍是什么?
布里克:每次去中国,接见中国同行,我都呼吁中国企业加大在法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在法投资率还是很低(与之相反,法国企业则不吝在华投资)。每次有中国资本投资法国工业,我都深感欣慰。法国很多工业部门都以质量闻名,比如农产品、制奶业等。这表明你们信任我们的产品。
法国同样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法国有自身的吸引力,尤其是科研创新领域,极为领先,我们两国交互投资,财富相互都会有增长。目前我在参议院一直支持中法交互投资。同时也要鼓励中法年轻人到对方国家交流学习,当我和总统奥朗德到上海、看到很多法国年轻人在中国学习时,这真是特别美好的事,年轻的中国人到法国,法国的年轻人来中国。我们参议院的中法友谊协会,同样在致力这方面的交流。
在本文写作的同时,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宪法委员会7月31日发表公报,宣布此前审查的《男女实际平等法》有效,该法案允许“无意继续怀孕”的妇女进行人工流产。这个说法取代了1975年元月前法律所谓的准许“其状况使其处于困境”的妇女采用人工流产的措辞。
该报道还称,法国女权事务部长瓦洛·贝尔卡塞姆女士提出的这项草案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得到左派和大多数中间派议员的赞成票,而大多数UMP(指右翼第一大党)议员弃权。没有一个议员投反对票,“这在法国议会中实属难得”。
这一微妙的措辞差异,其实质是法律赋予了比过去的表达更直接的“女性堕胎自由”。在中国大多数人不加省察、甚至狂热地接受诸多新观念和新做法时,我以为,法国人的这一做法,也许提供了一面小小的镜子。
当我们从卢森堡宫的东入口沿楼梯旋转而上,走进金碧辉煌的二楼议事厅——也叫拿破仑厅时,参议员妮可·布里克女士(NicoleBricq)已坐在大厅东头的新闻桌旁——一个进门后目光必然聚焦于她的醒目位置,在等我们了。
旁边不远,则站着几个背着手、穿着镶着金边的燕尾服、戴着垂到腰部的环式银饰项链、讲话轻言细语却目光锐利的中年侍者,开门、登记、送上咖啡。
这是法兰西参议院,法国政治生活的心脏之一,始建于1612年,最早是法国王室的府邸,直到法国大革命结束、拿破仑执政后才被征用,从此成为了法国贵族院、上议院的所在地。
触目所及,满是文艺复兴时期迄今的庄严雕塑、灿烂壁画,其庄重、别出心裁和漫无节制,让人不由自主地肃静、敛息、畏伏下来。这里曾是19世纪欧洲、也是当时整个文明世界的中心。在还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的年代里,不妨遥想,世界各地的多少王公貴族、政治精英、蛮族酋长,不惜骑马、乘轿、在大西洋的重重巨涛里颠簸摇晃呕吐,关山远渡,就为了能站到这里,诚惶诚恐中偷偷看上一眼。万邦来朝,正如同7、8世纪时的唐朝长安和18世纪中叶的北京。在这里呆久了,难保不会有一种“世界飞速旋转,而这里是永恒的中心和罗盘”的虚幻感。
女参议员正端坐着,长身玉立,纤细的涂着指甲油的手指从容地一页页翻开报纸。她眼神冷静而灵动,看得出嘴唇涂过唇膏,肩部和脖子以上始终保持一种受过训练的端凝姿态。碎花长裙外罩白色修身小西装,一双高跟皮鞋把小腿衬托得笔直细长。要不是事先做了功课,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位气质娴雅也许仍可目为风姿绰约的女性,出生于1947年,和美国的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同龄。
在中国,67岁早已是做奶奶的年龄。而她,作为法国左翼第一大党——社会党的资深政治活动家,却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早年毕业于波尔多第四大学法律专业。身为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又亲身经历了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狂风暴雨般的社会变革理念洗礼,法国接受左翼改造社会观念的有志青年,大多加入了左派阵营。其理念从“五月风暴”中传播最广的一些口号可想见一斑:禁止“禁止”;要做爱,不要作战;前进,同志,旧世界已被你抛在脑后;商品是人民的鸦片;不要改变雇主,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等等。

2000年法国制定男女平等法案并写入宪法,要求各个政党在大多数地方选举的竞选名单中,必须包括半数左右的女性候选人,如果这个比例不能达到48%,该党将受到罚款的制裁。法国这一举措并非特例,目前世界上超过一百多个国家通过这一性别定额分配法案,以解决政治舞台上女性参与度不高这一问题。
一个背景是:尽管法国特别是巴黎女性以享有自由平等权利闻名于世,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在男女政治平权上的排名其实靠后。尤其是在议会中,女议员数量微乎其微。1990年之前,国民议会(即众议院)94%为男性。目前国会议员577名,女性152名,男性425名,参议员348名,女性80名,仅占23.2%。虽然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据估算,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男女在选举中真正实现平等,还要25年。
法案通过后,各政党从战略上考虑,为赢得选区,有时宁愿接受罚款,也不愿意遵从法案,在选举时推出同样多的女性候选人。2007年到2012年,第一大党因不遵从男女平等的原则,被罚款200万欧元。
法国议会以男性为主,在激烈辩论中,大男子主义的不当言行时有发生,2013年10月国会讨论退休法案,绿党一名国会女议员发言时,一名UMP(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中右翼政党,希拉克、萨科齐都属于这一党派)男议员学鸡叫,居然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女议员只好反驳说:暂停,我不是一只母鸡。此事引起轩然大波,议会后来全票通过对该男议员的惩罚:除了警告,扣除其一半议员月补助,约为1378欧,并暂时不得参与其他议程。
政治社会领域如此,经济领域也大体如此。据统计,从法国企业的总体情况看,女性领导的比例只占总数的17%。在工业制造领域,女性领导的比例就更小。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企业规模越大,女性领导的比例就越小。法国25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中,妇女领导的比例只占8.6%。 不管该如何看待法国从立法层面提高女性参政地位(这是个永恒话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左翼和右翼均有对立立场),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至少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同时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女政治家:
现任总统奥朗德的前伴侣、2007年与萨科齐竞选总统的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罗雅尔,她与奥朗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生育了4个儿女,两人却一直没结婚;目前光芒四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嘉德,萨科齐总统任内的前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米歇尔·阿里奥玛丽,这些确实是予人以新鲜、深刻印象的女性政治人物。拉嘉德和罗雅尔均出生于50年代,比布里克参议员略小几岁。
参议员在雨果厅接受本刊的访问。这个厅其实是个不大的房间,因雨果曾是法国参议院议员而命名,入口处还有雨果的半身雕像,供议员们接待访客之用。
布里克女士有政治家魅力,当我们围坐着采访时,她轻启朱唇,讲出的法语却清晰入耳,不高不低,传情达物。同时,湛蓝不见底的目光左右流转,均衡地在每人脸上停留,我以为,这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公众人物才会具备的仪表自觉。
人物周刊:作为资深政治家,可否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女性从政的状况?
布里克:我这一辈,作为女性从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今天则大大不同,因为如今法国宪法已经确定了(在公职、竞选领域)“男女平等”这一条,法国各政党必须遵守这项规定。然而当年,我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政治实干,才得以成功担任当时的职位。
在目前法国的执政党——社会党内,我从政已有四十来年,大多数情况,我都是一个先驱——作为第一个女性担任某个要职。我曾是社会党内第一位担任巴黎大区分支主席的女性,也曾在巴黎大区议会委员会担任主席,后来是社会党第一位担任国民议会金融委员会主席的女性,一般来说,金融行业以男性和资历深的为主导。2004年我被选举为参议员,也作为第一个女性,任职于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并成为该委员会的预算报告人(编者注:她是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位女预算总报告人)。
这个职位很重要,我可以对所有财政金融领域的法律和财政政策提出修改意见。相比之下,部长的职位显得平庸多了,很多女性都已做过这个职位。最有名的属当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拉嘉德。
让我最感欣慰的是,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年轻女性,对我说:你是我的一个榜样。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工作认真,每次都是正确岗位上的正确的人。这便是我的政治生涯,远没结束。
人物周刊:能介绍你的从政契机吗?如果你没有做政治家,今天我们遇到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布里克:政治上,我一直以立场独立著称。早年从政的同时我也一直在私营领域工作,经济也独立,因此我对公共和私营领域的关系了解透彻。我也曾在诸多部长身边担任顾问,因此我在党内发出声音,總是以政治路线和理念为标准,有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而非针对某个政治人物。但你知道,有时这些要付出代价,我也因此受到惩罚。
人物周刊:在您这个年纪,如果是在中国,一般来说都早已退休在家,帮着照顾孙儿孙女。是什么推动你还能在政治领域工作?世界主要大国何时能出现女总统?
布里克:我认为,进步仍有可能,而且是国际性的,涉及全人类,当然也设计全部女人。我的历史观是,人类一直进步,我只是其中特别小的一部分。我经常自问,(对未来)是否还允许憧憬?德国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对未来)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这便是我的动机。我也会问自己,我的孙子孙女又可以希望什么?我应该为他们铺垫怎样的未来,我会在地球上留下何种印记?所有人都会有希望吧。总而言之,我相信进步。
当然,我也知道,历史可能会是悲剧。20世纪的欧洲史就体现了这一点。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还有机会(避免悲剧)。
就是这些,现在我们来谈中国和法国吧。
人物周刊:作为一名法国政治家,你如何看待中国?中国会一直蓬勃发展下去吗?你对中国有什么担忧?
布里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有南有北,省份诸多。现在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大国了,你们在经济上富有活力,很多工业领域极为重要,是一个已经工业化了的商贸大国,在国际社会说话很有分量。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污染问题和社会问题,经济还在高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有社会不平等。
我在法国看到的很多中国影片提到了这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20年前当然会有所下降,但肯定还会持续增长。目前要做到软着陆,这比较复杂,尤其是你们有很严重的人口问题。当然,你们的政府正在从事改革,国家干预力度很强,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不过,一个大国有责任为世界的命运着想。中国如此,巴西等新兴国家同样该如此。比如2015年在巴黎举办的气候大会。气候不单是中国问题,也不单是美国或欧洲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都受此影响。如同打击恐怖主义一样,应该不分国界,各国都应出力。
我是一个十足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中国是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做外贸部长时,对北美同行说,你们想和欧洲签订跨大西洋协议,但我们不会签订这一协约孤立中国。我们同样也和中国同行商议,达成保护投资的协议。在欧盟,我代表法国同意和中国商议关于投资的条款。或许几年后我们也会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条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但最后肯定会签订的。
法国没有敌人,今年我们共同庆祝戴高乐总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纪念,这不是偶然的。法国在中国有诸多商界合作伙伴。在航空领域如此,在核电领域同样如此,现在则更多在汽车领域。
朋友之间要吐真言。法国成语说得好:爱得越深,惩罚越重。
人物周刊:目前在中国,鼓励中资企业全球投资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法国前任商务部长,你认为法国是一个好的投资市场吗?机会在哪里,障碍是什么?
布里克:每次去中国,接见中国同行,我都呼吁中国企业加大在法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在法投资率还是很低(与之相反,法国企业则不吝在华投资)。每次有中国资本投资法国工业,我都深感欣慰。法国很多工业部门都以质量闻名,比如农产品、制奶业等。这表明你们信任我们的产品。
法国同样也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法国有自身的吸引力,尤其是科研创新领域,极为领先,我们两国交互投资,财富相互都会有增长。目前我在参议院一直支持中法交互投资。同时也要鼓励中法年轻人到对方国家交流学习,当我和总统奥朗德到上海、看到很多法国年轻人在中国学习时,这真是特别美好的事,年轻的中国人到法国,法国的年轻人来中国。我们参议院的中法友谊协会,同样在致力这方面的交流。
在本文写作的同时,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宪法委员会7月31日发表公报,宣布此前审查的《男女实际平等法》有效,该法案允许“无意继续怀孕”的妇女进行人工流产。这个说法取代了1975年元月前法律所谓的准许“其状况使其处于困境”的妇女采用人工流产的措辞。
该报道还称,法国女权事务部长瓦洛·贝尔卡塞姆女士提出的这项草案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得到左派和大多数中间派议员的赞成票,而大多数UMP(指右翼第一大党)议员弃权。没有一个议员投反对票,“这在法国议会中实属难得”。
这一微妙的措辞差异,其实质是法律赋予了比过去的表达更直接的“女性堕胎自由”。在中国大多数人不加省察、甚至狂热地接受诸多新观念和新做法时,我以为,法国人的这一做法,也许提供了一面小小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