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写作才能在“对话”中提升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发现一位学生的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昨天,芦山地震了。我的心里很难受。于是,我和妈妈商量,决定将自己的6000元零花钱奉献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读罢此文,我不禁深思:或许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过多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预设,造成了学生作文假话、套话、大话满篇皆是。这种习作教学的诟病已经给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恶果。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教师需要真正将精力放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话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鲜活的内容上动笔,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来。
  一、 对话外在环境
  学生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应该和生活有效链接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对话自己的生活环境。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对身边的环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并且通过喜、怒、哀、乐表达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爱憎情感。带学生去对话自家的庭院,对话自己的卧室,对话路边的小草,对话校园的墙壁……学生通过与环境对话,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情动而辞发”。
  例如,一个清晨,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窗外,飘着薄薄的雾,我问学生,窗外弥漫着雾气,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的雾吗?学生纷纷举手表达……随后,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融进雾中,去感受一下晨雾给校园带来的湿润和朦胧之美……这样一来,学生日记本上便多了《晨雾》的文字。因此,笔者以为,学生生活的环境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作文?可能是学生并不留心,教师就需要在学生作文与环境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的作文因环境的精彩而精彩起来。
  二、对话教材人物
  读写结合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一般情况下,可能教师缘于教材中已经将习作单列,所以,很多的时候,阅读是阅读,习作归习作。这样一来,就将阅读与习作人为地割裂开了。其实,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和对文中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特情感。如果在此刻,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训练对话文本的主人公,这样一来,不光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升华与延续对文本以及文中人物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通过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学生深切感悟到了海伦凯勒的顽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与人物产生情感的沟通,我指导学生完成小作文:“海伦,我想对你说……”,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在作文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品质,并且联系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 对话经典作品
  唐诗宋词是我们经典文化的精髓。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很重视,引导学生在唐诗宋词中徜徉。并且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使得学生与这些经典之间架起桥梁,让经典文化在学生心田里平稳着陆,如:赛诗会、诗配画,诗歌剧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品味诗歌的内涵中,积累了量。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怀,在诗歌的字词句中感悟诗歌的本真和诗人的心灵,教师还须要在学生的习作与诗歌之间建立起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对话诗人,改写古诗,运用诗意的笔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情感的交流。或者,可以引导学生将熟悉的经典诗文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整理,并且优化组合,在自己的作文中巧妙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古诗“量”的积淀的基础上,真正将经典诗文融进自己习作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他们文章的语言也会因经典诗文巧妙的运用,显得有更文采,更有魅力。
  四、对话亲朋好友
  可能是教师的误导,现在很多学生作文中,所表达的并不完全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对问题一针见血,成人化的语言表达充斥着整篇习作。缺少了真实的事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身边的人缺乏交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当务之急,是要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与同学伙伴、甚至教师交流对话的场景,这样的交流不设置任何的屏障,纯真而善良的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对话氛围中,表达的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收获……
  一位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5”,要求学生写身边小能人,班上有一位女孩子书法特别好,大家都称她为“小书法家”。为了让其他学生对她有个了解,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些问题,以便于了解这位学生平时是怎样坚持练习书法的,以及在练习书法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学生通过与“小书法家”进行了有效的对话交流,会了解到了“小书法家”在练习书法过程中的付出与感受,感受到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付诸笔端后,学生文思如泉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可以引领学生对话自我,对话突发事件……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学生生命化成长”的背景之下,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这样一个策略,实现学生习作与生活环境、经典作品、教材人物等多向互动交流,将真心交流的空间和情感表达的园地还给学生,学生的习作一定会个性张扬,充满灵性,并且富有创造色彩,学生的写作才能就会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超单元法,将一个细化的静力学有限元模型转化为反映整体性能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这里定义的超单元具有子结构和协调有限元双重特性。生成了刚性超结点和弹性超结点,
教师在思品学科教学中要渗透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提高教学实效。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
A novel thermophilic and heterotrophic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train CW-03, was isolated from crude oil well whose depth was 3.2 kilometer. The bacterium wa
介绍了顺丁烯二酸二丁酯(DBM)的合成路线、工业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原料消耗、经济效益及各种用途,研制并比较了3种合成用催化剂。
<正> 1.引言 材料在冶炼、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初始缺陷或裂纹,对某些关键的或不易检修的构件(如螺旋桨叶、发动机气门弹簧等),常采用无限寿命设计,期望其中
介绍了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的合成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便,产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针对工程设计的复杂性、规模,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设计型专家系统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特点;并结合飞机结构中压延零件成型方案的确定及其模具设计,论述了该模型专家系统的实现方
<正> 1.引言 近年来采用不同的主控方程计算跨音速绕流的方法有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越来越多的算例表明了计算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其中解全速势方程的跨音速计算方法也有了很
浸渍强化处理是提高反应烧结氮化硅性能的有效措施。影响浸渍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浸渍剂的品种;多孔坯体的结构特征:以及浸渍剂与氮化硅之间的润湿性能和相互作用关系等。本
对鸟撞飞机风挡的动态响应问题作了冲击动力学的分析研究。由航空有机玻璃在应变率10-4s-1~103s-1和温度-60~100℃的试验研究表明其本构关系的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是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