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完成高中阶段诗歌鉴赏教学任务,应对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引领学生从意象入手把握意境;其次,引领学生抓关键词,揣摩语言;最后,引领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深切体味诗歌创作中的“机妙”。
  【关键词】古典诗歌 意象 意境 关键词 表现手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开山的“风骚”到巅峰的唐诗,一直到流风余韵的宋词、元曲。古典诗歌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烁于中国文学史的星空,光芒四射,美不胜收,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中。那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情趣,令无数专家学者把玩不够,回味无穷。那么作为一个高中老师如何引领时间、精力、阅历、知识等都有限的高中学生走近诗歌,走进诗歌,进而使他们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顺利完成高中阶段诗歌鉴赏教学任务,较完美地解答高考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题呢?
  一、透析意象,体会意境
  在仔细品读成诵的基础上(读是鉴赏的第一步,这里不赘述)引领学生从意象入手,把握意境,进而展开联想,开拓想象,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以便全面感知诗的内容。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抒发情感所借助的对象,即作者情感的寄托物,故领会了意象的特征也就把握住了诗人情感的脉络。这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意象特征,进而寻找意象与情感的连接点: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两句,意象是细草、微风、危樯、独舟,这一组意象给人的感觉是孤独、伤感、寂寞,恰好代表了诗人杜甫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内心漂泊无依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总结归纳,并不断积累。因为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备约定俗成的意义。如“草”往往象征着离愁,学生就能联想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的“草”。类似的还有“杜鹃”,“杜鹃”象征着悲伤,学生也能顺利找到例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忘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教师也可先抛例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常见的意象还有“长亭”代表送别,“夕阳”寄寓着伤感,“阳关”暗示别离,“杨柳”表达离情,“鹧鸪”寄寓着乡愁,“大雁”传递着思乡怀亲之情,“梧桐”象征着忧愁,“明月”千里寄相思等等,学生积累的多了,自然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所述之事或所绘之景和所表之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就要求学生在抓住意象的前提下,将一个个意象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进而品味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清泉、竹林、浣女、莲叶、渔舟等意象,学生找出来之后,我便让他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将这些想象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画面。其中最精华的一段是这样的: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多么幽静明净的自然美啊!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姑娘们洗罢衣服嘻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晚归的渔舟顺流而下。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鉴赏到了这一步,诗歌的思想情感也就显而易见了。此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坚持下来,收效颇丰。
  二、抓关键词,体悟感情
  阅读诗歌,最先接触的是语言信号,由于诗歌的语言讲究凝练,要求言简意赅,要求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高度集中,因此诗歌的表意常是概括的、跳跃的,只言语千载,一叶示寒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古诗常有“炼字”之谈、“关键语”之说,诗中的动词、形容词、颜色词、数量词、虚词往往就是诗中的关键字。大家耳熟能详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动词“敲”字就是点睛之笔,以动衬静,渲染出了环境之幽、心灵之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裂”、划分,“浮”,漂浮,广袤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就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面上,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令人心胸豁达。“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体现出凄凉、冷落气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笔直,写出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狼烟笔直升腾的劲拔、坚毅之类,“圆”写出落日浑圆的景象,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入作者孤寂的情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红”,以借代的手法表现惜春之情。“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一”突出早梅的特点,紧扣题目中的“早”字,可谓匠心独运。“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中的“已”、“犹”两个虚词,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徐缓,读来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以排遣的悲痛。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便会对这些词语敏感起来,也就找到了一条鉴赏诗歌的捷径。
  三、分析手法,领悟机妙
  诗句的复义现象很多,经常通过反衬对比、虚实结合、言彼意此等迂回委婉的方式来表现,由此而产生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朦胧、丰富多义的复义美,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手法,领悟其中的用意,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理解诗意。
  反衬对比是诗歌形成复义美的方法之一,特别是“乐”与“哀”的对比反衬,更富表现力,所谓“乐里写哀,哀里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如果不了解此法很难将前两句和后两句统一起来。前两句是怡人的风光,后两句是漂泊的感伤。这正是以前两句的乐景反衬后两句的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虚实结合,诗歌中的眼前为实,回忆想象为虚,虚实结合可拓展空间,连接时间,加深意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往”是虚,“今”是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是实,“晓”是虚。虚实结合,让人产生无穷遐想,回味隽永。
  言彼意此,即是表面说的是他人,是彼事,其实写的是此,是自己。只不过荡开一笔,妙笔生花了。如杜甫的《月夜》开头便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可见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留下千古名句。
  还有双关、用典、比喻、象征等手法,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尽管诗歌浩如烟海,鉴赏技法繁复多样,但作为一个高中生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定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伴随着我国企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劳动关系也呈现出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局面。因此,客观地比较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对于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审题上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命题作文的审题,就要从标题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分清词语间逻辑关系;材料作文的审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在道德原则的选择上,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利己主义和要求绝对无私的利他主义道德原则都不适合其要求,唯有集体主义才
期刊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了大语文教学观,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本文以此为契机,探讨了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知识
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作为全球经济的参与者,我国经济亦深受影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对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的拷问,也是借助这场危
一辆上海Passat B5轿车,用户抱怨室内全部照明灯不亮。接车后,考虑到此故障为典型的线路故障,当然要对相关的电路进行分析。首先查阅维修资料,可知Passat B5室内灯由专用控制
所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
【摘要】文言文在考试中分值很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应试训练,教会学生运用“解大意、重信息、通词句、细辨析”的解题方法,掌握文言文中的“明”、“暗”信息,对学生提高高考成绩很有益处。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文言文阅读,在重庆市最近三年的高考中,均为19分,从分值来说,接近高考总分的13%,因此,做好这部分试题,对稳定学生心态,获取高分,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