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开掘 追求集约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灵动、极富魅力的体裁样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文本占有重要的比例。从语文教学角度审视,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文体。然而,现实散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面面俱到”的烦琐、“僵化串问”的散乱等教学行为使散文教学日益变得低效、乏味。
  如何科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追求散文教学的高效?2011年10月21日,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名师大讲堂”活动中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执教的散文公开课《夏》,从中觅到了一些“真经”。面对梁衡先生这一经典散文,余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巧妙确定教学内容,使《夏》之教学彰显出“精耕细作”、高效优质的“集约化”特征——
  一、从着眼整体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不受拘束的体裁样式,“形散神聚”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散文可以时而叙事写人,时而抒情写景,时而议论生发,纵横捭阖,随意穿插。因此,较之其他文学作品样式,学生对散文的整体感知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着眼整体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散文文本的每一处。
  请看余映潮老师对散文《夏》着眼整体的设计——在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之后,余老师设计了“趣味练习”环节,课件出示“( )夏 、夏( )”,要求学生读课文,在“夏”前后添加合适词语。围绕这一“主问题”,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有关“夏”之特征(紧张的旋律、金黄的色彩)以及作者对“夏”的情感(夏之感悟,赞美夏)得到了明示。这样的整体处理,别具匠心,立意高远,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散文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志。既简化了散文教学头绪,又优化了散文教学内容,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从能力训练角度确定散文教學内容
  “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在于把文本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训练,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散文教学亦不例外。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应善于从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角度作出取舍,进行创意设计。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设计阅读能力训练活动。在《夏》的教学中,他主要从“美文细读”这样一个大的能力训练点切入确定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时,他又采取“小步轻迈”,将“美文细读”细化为两个学习板块“细细地阐释”和“细细地品味”,并且每一个学习板块都采取了“设置话题”的教学策略:第一板块“细细地阐释”,给出学习话题“每一段都好”,要求学生自选散文《夏》中某一段,默读后,说其妙处;第二板块“细细地品味”,给出学习话题“课文第三段美点欣赏”,要求学生读出该段层次,欣赏表达之美。更为难得的是,在每一个训练板块中,余老师都及时呈现自己开掘的“小结文字”,让学生做笔记,加深理解——第一板块的小结文字是:“第一段:总写一笔(线索设置之美);第二段:宕开一笔(着力铺垫之美);第三段:赞颂一笔(议论描写之美);第四段:深化一笔(笔锋转折之美);第五段:收束一笔(直抒胸臆之美)”;第二板块的小结文字则是“清晰层次、精妙动词、比喻美句、拟人精段、优美穿插、深刻感悟”。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散文文本作了大胆取舍,深度开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从语言学角度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语言具有自然、简洁、优美的特征。因此,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语言”这个要素上,在品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余映潮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积累”教学,他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提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积累,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充足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每个人的一生。”
  在《夏》的教学中,余老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讲座”环节,讲座的题目为“《夏》语言音乐美——对称”。他将《夏》中具有“句中对称”特征的语句作了分类汇集,如“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这样的“集句”,是对课文的筛选整合。通过师生的合作共读,学生不但可以体味散文《夏》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而且会内化纳入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为未来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备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只有强化散文文本内部资源的开掘和文本外部资源的利用,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迈向“集约化”教学的胜境。■
其他文献
2008年,一次无意的机会,严梅华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一些关于四川省贫困学生的报道,有些孩子家里甚至连张桌子都没有。她的内心受了很大的触动,于是就想帮助他们。她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她看到那些学生就想让他们能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就想竭尽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严梅华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的,那个男孩现在已经考上了研究生,读了地震方面的专业,因为当年他的家乡遭受地震,给他留
期刊
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广袤的大地上有了生机。可是,有很多凶禽猛兽,像凿齿、九婴、大风……在大地上到处乱闯,伤害人和牲畜,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苦痛。
期刊
2015年10月10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参与协办的“雄牛资本——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举办。论坛嘉宾就全球经济格局转变和中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5年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下调对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6%。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美元开始加息,全球金融市场持续
期刊
主编:钱乘旦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伟大的成就,但现代化仍旧在中国持续,还有许多事没有做,而必须去做。这是现代化研究在中国持续展开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背景。  本套丛书包括总论卷、东亚卷、南亚卷、中东卷、西欧卷、非洲卷、北美卷、拉美卷、大洋洲卷等。本书对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道路,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对总
期刊
刘禹锡,中唐后期著名诗人。有多篇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如:《秋词》、《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竹枝词》等。在对这些作品学习的过程中,师生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此基础之上,对他的几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进行赏析,把它作为课堂的拓展延伸,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必定大有裨益。  一、《咏史二首》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
期刊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学生学起来难,老师教起来也难。抠着那奥妙无穷的方块汉字,似乎总有理不完的言外之意,挖不尽的语外内涵。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心烦。面对很长的一篇课文,不少老师认为课堂上读课文是浪费时间,而将课堂朗读置之度外,干巴巴地分析段落层次、总结中心和写作特点。其实,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
期刊
有人说,理性思维和技巧,就像框架,会限制创意自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实在经不起推敲。也许,上锁的房间,会限制你的行动自由;但是,铁轨和梯子却可以帮你到达更远更高的地方;技巧,也跟创意不矛盾,甚至会给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创意,并不是天生的,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精进创意发想力,提出有价值的金点子。  做创意类工作多久了?什么因缘入了这行?  十年多了。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后来实习、工作都
期刊
家、国、天下,在周王朝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意味?家长、领袖、宗族,农业生产是如何促进了它们的诞生和发展?祖先、祭祀、礼乐,歌舞仪式是怎样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一部《诗经》里,我们去寻找中华文化的魂与根。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疆侯以。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
期刊
“破坏性创新”是克里斯坦森教授那本著名的《创新者的窘境》书中提到的概念。他告诉我们,创新在一个既已成功的主体中是多么难以发生。19世纪,世界上最盈利的企业是那些经营帆船的公司,它们已经成为全球性企业。随后蒸汽船发明了,没有帆,靠蒸汽轮机发动。蒸汽船出现伊始,是一种体验很糟的交通工具——跟大帆船相比又小又短,制造价格非常昂贵,可靠性也很差。当时的大船运公司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  然而,蒸汽船具有一个
期刊
中国教育像“一盘棋”一样,进退两难,如何来盘活,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去思考这迫在眉睫的课题。“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很好地盘“活”了这一盘棋,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如皋教育人高超的艺术天赋与思想。  一、教材的生成:(活教材)  多年来学校使用的教材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是根据国外知识体系借鉴来的:结合中国国情将知识教育提前几年,然后再仿照苏联的教学模式,一直沿袭至今。即使中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