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法学》教学课堂浓郁思考氛围的营造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萦绕于为人师者心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营造有浓郁思考氛围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并对于如何营造课堂教学中的浓郁思考氛圍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刑法学 教学课堂 思考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34-02
  
  在整个法学知识体系中,《刑法学》无疑是一门值得浓墨重彩讲授的课程。如何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许多为人师者考虑的课题。笔者在《刑法学》课堂讲授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认为营造有浓郁思考氛围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夯实学习基础,创造师生深层对话之源
  《刑法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讲授时绝不能游离于教材内容之外。对于初学者,更应坚决贯彻基础第一的理念,在备课时以教材为本,不放过教材上的一句话、一个字,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讲课时则要讲得透彻,学生要学得清楚、明白,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疑点,坚决夯实《刑法学》学习的基础。
  在讲解结果加重犯时,教材①上仅举了非常有限的几个关于结果加重犯的例子,对于学生感性把握结果加重犯非常不利。我则从刑法分则上找到了尽量多的结果加重犯例子,如常见的故意犯罪的结果加重犯有:(1)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2)强奸致人重伤的、死亡的;(3)非法行医致人重伤、死亡等。常见的过失犯罪的结果加重犯有:(1)危险物品肇事后果特别严重的;(2)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3)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等。通过这样的细致举例,学生便能把教材上的理论和刑法典上的实际规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彻底掌握这个知识点。
  只有把学生的刑法基础知识夯实筑牢了,才能筑就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话,实现双赢。
  二、创建思考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笔者在日常刑法教学中形成了两种常用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教学模式是:用事实案例导入新课(对案例不作过多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理论内容讲解→强化法条记忆和解析→对导入新课的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司法考试真题训练;第二种教学模式是用事实案例导入新课(对案例不作过多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强化法条记忆和解析→对导入新课的案例结合法条进行详尽解析→基本理论内容讲解→强化司法考试真题训练。
  两种教学模式都用事实案例导入新课,但都不对导入案例作过多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用学到的知识(前一种模式是教材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法条,其前提是假设学习者为法科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后一种模式是法条,其前提是假设学习者为非法科生,其在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依赖的只有法条)对导入新课的案例进行分析。
  考虑到学习者为《刑法学》的初学者,导入新课的案例不宜太过复杂,但也不宜简单到学生只用常识即可解答,要有一定的迷惑性和相当的新颖性。笔者在讲述犯罪既遂时,曾经举了下面一个案例②:抢劫犯实施暴力打倒被害人后,正欲取出已经失去知觉的被害人身上的钱包时,发现被害人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孩,立即被她的美丽所征服并爆发出对她强烈的爱。于是,抢劫犯没有取走女孩的钱包,仅仅拿走了她的照片(照片也是财物),目的在于从此永远将此照片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能否认定抢劫既遂?
  另外,教师一定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力”作出解决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解决方案后,我们紧接着需要结合相关章节的司法考试真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因为司法考试真题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学生必须要在对本节内容有相当程度的把握或者说需要经过积极的思考后才能做出。
  这两种教学模式运用长久了,自然便能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在不经意间形成。
  三、深挖教材,于平地处见极致风景
  于初学者而言,由于《刑法学》的学习经历近乎空白,所以容易“水过地皮湿”,看不出教材内容的“深度”。
  在讲述结果加重犯时,教材③中讲到行为人对于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出于不同的罪过,对于基本结果的罪过作者认为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对于加重结果的罪过作者也认为有故意和过失两种。作者接着谈到“如果行为人对加重结果的心理与基本结果的心理相同,不应认为是结果加重犯,而是同一种犯罪的不同情节,属于情节加重犯”。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对于基本结果的罪过和加重结果的罪过是不同的,即若对于基本结果的罪过是过失,则对于加重结果的罪过须是故意,反之亦然。那么事实是否一定如此呢?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例举《刑法》第131条重大飞行事故罪等来阐明行为人对于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都是出于过失,可以通过例举《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阐明行为人对于基本结果与加重结果可能都是出于故意。通过由举例引出的进一步探讨,我们就能得出结论:在结果加重犯中,行为人对于加重结果的罪过包含“故意加故意”、“故意加过失”、“过失加过失”和“过失加故意”四种。
  这种深挖教材的做法,十分冲击学生的“书本至上”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十分有益,而这种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必经的路径。
  四、勤于思考,人人参与,达成能言善辩之技
  案例讨论是《刑法学》教学中的必修项目,笔者通常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当遇有针锋相对的观点时,更是鼓励他们争论,有时笔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辩论的队伍,和学生一辩高低。这种争论大大深化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生活跃、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内敛、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笔者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笔者通常是按座号顺序逐一提问,给每个学生回答机会,时间长了,内敛的学生也能被调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法律的学习要素之一是培养学习者具有能言善辩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活跃的学生太过垄断课堂,要创造机会让内敛的学生讲话、逐步培养其流畅表达的语言能力,这是《刑法学》教授者希望调动起全班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时所必须要做的功课。
  五、多元思考,强化应变能力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多具一元思维,学生们普遍倾向于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标准答案。而我们知道,创新型人才所需具有的不仅仅是一元思维,更需要多元思维。《刑法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只有这样的人才在将来的司法实务中才能游刃有余地回旋在律师、检察官、法官的观点之间;很难想象开庭时法官、检察官、律师都持有一种观点,我们的法学教育将面临一种多么尴尬的局面。《刑法学》案例讨论板块可以有效地实现我们培养法科生具有多元思维的目的。在进行案例讨论时,笔者鼓励学生发表相异的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便是正确的答案。这一度让一些同学很不适应,但经过笔者在课堂上的不断引导,他们的一元思维观转变得很快,后来的《刑法学》考试时有不少同学对于一个案例作出了两至三个解决方案。
  请看下面案例④:2009年10月初的一天中午,王某在银行存款2250元,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存款数额时,不小心在2250元后多加了一个“0”,输进电脑的存款成了22500元,而不是王某存的2250元。王某拿到存折时,发现了银行人员的失误,接着便在其他的储蓄点将其全部取走。当日下午5点半,银行对账时发现了失误,但发现款已全部被王某取走,遂电话联系王某要求其退还多取的款项。王某避而不见银行人员,并搬离原来居住的地方,无法联系。银行人员遂到公安机关报案。
  类似这样有争议的案例十分新颖、别致,解决问题时需要大脑智慧的充分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六、师生共思,教学相长
  由于比学生更多《刑法学》的学习经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笔者常能有一些从未产生的新问题萦绕于脑际。而于这些问题,并不能立即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迅速记录下来,就很可能永难重生了。
  笔者总是把问题立即抛给学生,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方法。由于问题是自己突然想出来的(笔者认为是灵感顿生),这时就强逼着自己的大脑作飞速运转,以尽快解决问题。看着下面的同学都在作积极思考,笔者很高兴。有些问题,虽然不能立即解决或者永远都解决不了,但这种积极的思考已经达到了笔者的教学目的。学生们不再是单单吃老师嚼过的东西,他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新鲜食物;于笔者而言,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自己对于《刑法学》的理解也与日渐深。
  在师生共思的过程中,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查资料,写论文;对于教师而言,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写作论文的源泉。在当堂讲授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时,笔者突然想到危险也是一种结果,危险犯应该能够并入到结果犯中进行研究,笔者抛出自己的观点后,学生们一片讶然;第二天,有同学拿着一篇他对于结果犯和危险犯理解的文章找到了笔者,并且声明去图书馆查资料后查到有好多外国学者主张危险犯应当并入到结果犯中。当时真是让笔者喜出望外,这种浸入浓郁思考氛围的学习想不学好刑法都难。
  七、勤于使用启发式语言,形成学生思维的实时跃动。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亦说:“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具体来说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具有诱导性的话语,给学生以引导、启发,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产生联想并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的“引导”、“诱发”上下一番功夫,认真研究探讨,采用多种启发性教学语言,把握诱导、启发的时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老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都会伴有学生不同程度的思考,但笔者在本文中所倡导的思考强度是“浓郁”二字,衡量“浓郁”的标准以笔者的体会是当90分钟下课时,老师和学生都有大脑因思考强度大而显十分疲倦、劳累的现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刑法學》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释:
  ①③王作富,黄京平.刑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3.
  ②张明楷.《刑法总论》教学辅导案例.出版信息不详.
  ④选自2006年湖南省某检察院法庭辩论赛题,笔者将案件背景时间从2004年改为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笔者从科研视角,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准,对如何加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
摘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政策的号召下来到农村,担任村官一职。这项政策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干部,缓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在大学生当村官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为湖北省当前推行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提出建议,以期这一政策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實行
在工程建设中,叉车装置的应用量在不断增加,为来确保其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就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各个环节.因为经常有温度过热的问题出现在叉车液压系统中,影响了设备的正
摘 要:興趣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因此对教学方案展开精心的设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此,在对小学生展开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必须深刻认识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兴趣之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更高的提升,本文试图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某些策略,如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场景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正理解并激发其学习热情,才
[摘要]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与教研室紧密结合,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行改革,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探讨,进而总结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计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208-02    《机械设计》是我校机械专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加强他们的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些不足,必须要
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一般讲授法为体验式教学法;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由“灌输式”向“研究型”的转变,以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24-02    一、明确
期刊
[摘要]高中计算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教学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210-01    计算机使人类的智能化生活得到了发展,它与教育的结合也必将得到普及。我是一名有十多年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的教师,如何能更好地完成这门学科的教学始终环绕于我的心间,现将我
高职院校学报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通过高职学报发表论文与交流学术,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和理论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整体提高学校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