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数学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萌芽
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去探索,再加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便可促其深思,以求领悟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生疑、反思,敢于思考、猜测,敢于超越常规。学生质疑越多,求知欲就越强,兴趣就会越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也就会在质疑、解疑中得到培养。
二、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思善问,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没有扎实的基础,思维能力是不能得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教师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数学练习中,学生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出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来表达。此外,学生还应通过训练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训练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剖析解题的错误和漏洞,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训练一题多解(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进行多种联想;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
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要改革、创新,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设计考试题。要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教师就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中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萌芽
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去探索,再加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便可促其深思,以求领悟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生疑、反思,敢于思考、猜测,敢于超越常规。学生质疑越多,求知欲就越强,兴趣就会越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也就会在质疑、解疑中得到培养。
二、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思善问,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没有扎实的基础,思维能力是不能得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教师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数学练习中,学生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出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来表达。此外,学生还应通过训练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训练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剖析解题的错误和漏洞,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训练一题多解(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进行多种联想;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
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要改革、创新,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设计考试题。要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教师就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