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马吟诗三首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马
  ■吴俊
  今夜的雨淋湿草原
  土地翻滚,光与夜低语
  森林马鬃毛飘荡
  蹄下泥浆,眼中泪水
  六月扬鞭奔向远方
  如果时间消磨林海
  溅起的火光就是燃料
  如果寂静隐秘荣光
  风的讯息传遍心田
  森林马,火与力的线条
  穿透童年与灰尘
  时代恢宏的轮廓
  饮水槽边独有清流
  星光落满你全身
  草地安放卑微生灵
  森林马,穿越了千里
  红色血液洇透草原
  奔腾的骨骼勾画蓝图
  信马
  ■冬青
  横刀立马
  狼烟烽火处
  你是从未失蹄的铁马
  街亭失守,城池沦陷
  兵散弓残时,单枪匹马难突重围
  驱车登古原
  身披夕阳
  你遣散怅惘将愁归去
  退出战争的硝烟
  西风里的古驿道
  嶙峋如你驮着游子艰难前行
  载不动许多愁啊
  若山河壮阔
  谁不向往策马扬鞭的快意人生
  高速公路,柏油马路全无你的位置
  河堤,山间,田野
  蜿蜒崎岖的石阶,盘旋弯曲的小径
  代步工具的你笃定前行
  踢踏,踢踏,不疾不缓
  时间在你的节奏里前行
  独行的自由,不羈
  遗世的优雅,俊逸
  笃定是股内蓄待发的力量
  希望从未渺茫
  阳光月光星光下驰骋
  信马于无疆
  以梦,以歌,以酒,以哈达
  以平畴千里,以无边无涯
  篝火旁马头琴声唤来天边晚霞
  森林草原才是你真正的家
  民族的图腾
  ■姜福山
  一抹朝霞
  映红广袤无垠的草原
  一江春水
  整合音符汇聚长调
  挥洒恢宏的民族诗篇
  从晨曦至黄昏
  你风雨兼程
  从未伏卧
  休憩时依旧挺拔
  傲然为峰
  奓立的鬃毛
  一团火
  将黑夜点燃
  你从漫长的岁月走来
  长啸间无一声气馁
  一路疾蹄
  踏出蒙古民族的骄傲
  你
  从历史长河走来
  从硝烟战火走来
  从刀光剑影的呐喊声走来
  从广袤无垠的疆土走来
  背驮一种精神
  震撼天下乾坤
  将信仰传承万代子孙
  马背上的民族
  赋予你光荣
  成吉思汗
  书写你的功绩
  你承载大汗的剽悍身躯
  弯弓射大雕之际
  托举历史光辉
  凝聚民族统一
  你走过乌云密布
  迎来东方黎明
  太阳从毡房的天窗升起
  你驮着吉祥的日子
  踏遍开满格桑花的山坡
  长调短吟,敖包相会已经过去
  草原新歌如绿草蔓延
  从夕阳黄昏中牧归
  从额吉祈愿里捻回
  在马奶酒的醇香中汇聚
  在马头琴的骏马奔腾中收拢
  在篝火旁祭祀天地祈祷马壮年丰
  张张篝火旁的脸庞
  泛起通宵的阳光
  你是一种主宰、一种象征
  你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疆土辽阔,愿你永远驰骋
其他文献
我从生产车间副主任岗位调任到人力资源部长岗位的第一天上午,就接待了本厂生产澡堂的管理员马师傅。  马师傅满面怒容走进我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准考证》递给我:“李部长,你给我评评理!”  我起身为马师傅倒了一杯水放在茶几上。“马师傅,先喝口水。你这《准考证》怎么了?”  “我在咱们厂生产澡堂上了快四十年班了,这你最清楚,可去年参加职工年度培训考试的时候,他们
期刊
第一本书  很多年后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陈海英取得联系,竟然是源于一则网络求助信息。  人世间有许多相遇毫無预兆,而这一次相逢却是如此让人措手不及:陈老师的女儿被确诊患了白血病,治疗费用需要几十万元,对于一名曾经的乡村教师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迫不得已,他只好上网求助。  2000年,只有二十岁的陈海英大学毕业来到湖北黄冈的蕲春县何铺小学教六年级语文,我从此荣幸地成了他的学生。他是我们简陋的乡村小
期刊
额尔古涅·昆小孤山:依恋  孩子啊!  我们看见彼此,好像都看见了想找玩伴的自己。你奔向我,我奔向你,手立刻拉在一起,脚朝着院子边缘的草丛跑去。我四十年没这样跑过了,上一次是在童年的野地里。那次没有尽兴,那时我也不爱说笑,不敢抓虫子。  你肯和我玩儿,就是接管上次的我了。叫我和你一起扣蚂蚱。我记得自己是不敢真的扣住的,虽是有甲壳,一只活的生命在手心里动,感觉很奇怪,所以每次都只是做一个扣的假动作。
期刊
飞机猛烈地起飞了。发动机声于舷窗传来,隆重嘶哑,严冬的雪覆盖祖国山河。  那路和城市是人迹的图案,天际苍茫,正午的烟霭迷蒙远山。我离你未远,翅膀正凌空载着相思的沉重。随后,我看到了大青山起伏的脊背,绵延绘就了水墨巨幅。另一架小小的飞機如蜻蜓一下飞离,它似于大地更近,毫无声息消失了。雪并不均匀,远处一片平缓的白色,山脊有轻轻的点染,其余为褐色,褶皱无数。是啊,大地雄浑,高大,也沧桑,那小小的村庄藏在
期刊
老王性格开朗,见人爱说话,无论在哪生活,几天就能和邻居打成一片,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不,到儿子家没几天,他就和邻居熟了。  “我说老弟,这自行车谁家的啊,我来了多少天也没见人骑呢!”他对一楼的老李说。  老李是个坐地户,在这住了几年了。都说城市的楼房就是“水泥森林”,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也不少。可因为老王好拉话,两个人没事就坐在楼下的凳子上闲聊。本不太愿意和人交往的老李也就和老王有了“交情”。见老
期刊
一进门王大爷就对躺在床上的老伴嚷嚷:“二狗子回来了,二狗子回咱这当经理来了。”病恹恹的老伴嗔怪地白了他一眼,不满地说:“都快60岁人了,还大呼小叫的,和年轻时一样没有稳当劲,二狗子,哪个二狗子?”王大爷心里有点埋怨老伴反应慢,“二狗子,就是咱东院的那个赵怀恩呀,小名叫二狗子,他从市里调咱这当公司经理来了。他来了就好了,咱也有靠山了,这回咱儿子就有调回来的希望了。二狗子是吃我妈咱家老太太奶长大的,说
期刊
二十载栉风沐雨路。  二十年,在沧海桑田中只是弹指一挥间。  二十年,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者而言,却是壮丽的历史开篇。  在保护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舞台上,这里的人、森林和万物演绎着活生生的和谐生态。  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人,树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司空见惯,碰面的机会比自己照镜子还多。但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树却让人有“曾经沧海”的感觉。它们长得更高、
期刊
临近午时,褚春来走出家门,开始在村庄里挨户登门借钱。他依然穿着平日那身干农活时的深绿色迷彩服,脚上也还是那双已褪了色、沾满油污的黄胶鞋。一头时下年轻人流行的发型,却显得有些蓬乱。也许是没休息好的缘故,眼圈略显黑晕,神情有些忧郁。临出门,褚春来把他那个记账的本子,默默地揣在了衣兜里。  来到院前当街,褚春来驻足默默地向座落在山沟里的村庄望了一刻,神情凝重。这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一条街,两趟
期刊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和至亲的生死别离。也只有在这样的别离当中体味过刀割似的伤痛,才能懂得人生无大事,除非生死。  1977年的10月6日,我第一次面对了死亡。那时,我刚刚八岁。  奶奶是位坚强的女人,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每天我入睡时奶奶在忙碌,睁开眼睛时奶奶还在忙碌,好像她老人家就不曾入睡。爱干净的奶奶给我分配了任务:每天吃过早饭后,要把家里所有的门、板凳和桌腿擦拭一遍。
期刊
清晨,杨贵生被喜鹊的叽喳声吵醒,发现原来是梦!高楼林立的县城哪会听到喜鹊叫啊。老家院门口的老槐树上有喜鹊,还有喜鹊窝,喜鹊窝还不止一个,住着喜鹊老少三辈。喜鹊就如同杨贵生的邻居魏小燕,陪伴杨贵生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特别是早晨,杨贵生起来喜鹊也钻出了窝,在高高的树枝上看着杨贵生做这做那,时不时就叫,分明是在挑剔他哪个做得不对了,或是太慢了。杨贵生就烦得不行,冲树上吼:“滚一边去,我不行,要不你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