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人效应看灾难新闻报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三人效应理论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多应用于对负面新闻、选举新闻、灾难新闻等的传播研究中。本文以“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为例,试从第三人效应理论分析“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的受众心理效应。
  【关键字】第三人效应 受众 灾难报道
  一、“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回顾
  本文以“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为例,分析第三人效应在受众对于负面报道内容的选择上有何作用,通过分析灾难性新闻传播的特点,以及分析第三人效应的产生和强弱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探讨如何强化受众的媒介认知能力。
  《华商报》8月26日报道,凌晨2点40分许,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客车与运送甲醇的货运车追尾碰撞交通事故。引发甲醇泄漏起火,并导致客车起火,造成36人死亡,3人重伤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报道迅速占领各大报纸、网络新闻的头几条,并登上当日央视午间的“新闻30分”节目,其严重程度引起广泛关注。
  很多人在关注这次车祸始末的同时,一方面表示惋惜与同情,另一方面流露出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这种级别的车祸不会轻易发生,认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也许还有很多人会说:不管死伤多少人,那是在遥远的延安发生的事情与我何干?!这种级别的车祸不会恰好发生在我头上的。就算此次特大车祸报道出来,也不会对我以后出行选择交通工具产生什么影响,但对于其他人,可能他们会害怕乘坐高客,以后出行可能会有不少人尽量避免选择乘坐高客,他们会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到“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的人不觉得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反而认为他人会因此深受影响,或者认为这种报道是徒劳的,对他人,对自己都不会产生影响。究竟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这种现象呢?
  二、第三人效应产生的原因
  第三人效应理论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的,戴维森认为“第三人效应”是很多方面因素所致,最主要有三点:
  首先,当今媒介的表现使人们普遍对之存在很大程度的不满。受众认为媒体报道的反面性质事件会造成人们悲观的情绪蔓延,消极看待事物,影响人们对一件事物的正常判断,所以人们对媒介没有应有的好感。“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属于负面性、灾祸性新闻报道,如果人们从媒介中接受到过多的负面信息就会对媒体产生抵触心理,幸福感降低,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危险,进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常、正确的判断,第三人效应也渐渐增强。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在潜意识中普遍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评价,往往会高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别人强,总觉得他人得到的信息不如自己全面,因而产生较高的优越感,相应地在第三人效应理论中分析,即造成受众无法正确地理解和对待传播内容的结果。
  第三,人们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或理解是正确的,独一无二的,却往往不知道他人也会有相同的见解和认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只要群体中无人表示反对意见,普通的社会成员就会产生同样一种错觉,以为大家的观点大同小异,是差不多一致的。虽然“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的受众是多元化的人群,但根据人们“多元主义无知”的心理特征,当灾祸事件被曝光后,其影响程度在各个阶层中是差不多的,都不会受到强烈影响而不去乘坐高客。
  三、影响第三人效应的因素
  首先,媒介传播的内容。第三人效应呈现的重要一点是:如果媒介报道的内容是阴暗的、不健康的(如暴力、色情等)或者不需要的,受众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该媒介内容的影响,不会相信也不会去模仿,而会认为他人会轻信媒体的报道,会受到较大影响。并且负面影响越大,第三人效应越明显。反之,如果媒介内容是正面的或者被需要的,受众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对自己起到了教育作用,而对他人影响较弱;或者认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影响差别都不大。由此可以分析“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案例中,由于该报道是灾祸性质的负面新闻报道,不少受众会不自觉地认为这种新闻影响力对自己很低,对他人影响较大,根据第三人效应理论可以分析出是由于人们自身潜在的优越感和自信造成。因此类似“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不会对社会产生大面积的负面影响,如无人再选择高客做为出行工具等。
  其次,信源的可信度。这也是影响第三人效应产生和强弱程度的一项重要因素。信息传播来源的公信力越高,第三人效应就越低,反之,信息传播来源的公信力越低,那么第三人效应就越高。如“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中,第一时间发出该新闻报道的新闻媒体是“华商报”,随后在互联网络上搜索该新闻报道出现的第一条是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的粤语台。华商报是陕西侨联主管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每日发行量超过66万份,辐射宝鸡、咸阳、渭南、汉中、铜川、延安、榆林、安康、商洛等九个中等城市及周边县城的发行网络,鉴于华商报是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报,因此当“8·26包安特大车祸”发生后,最权威、最具有资格报道,且让受众相信的便是华商报。另外,中国网络电视台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和事件以网络视听的形式进行快速、真实的传播。它对于“8·26包安特大车祸”进行了真实、详细的报道,不仅能让更多人知情,还因其可信度高的信源降低了谣言产生的可能性,也能避免第三人效应的负面作用产生。
  第三,时间和空间距离。第三人效应的产生与时间和空间距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包括受着和“其他人”的地理距离,也包括受者和信息的空间距离。“第三效应的强度随着受者和‘其他人’的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受众与信息的空间距离与第三人效应的认知成正比,受者距离信源越远,第三人效应越强,反之,受者距离信息来源越近,第三人效应就越弱。”“8·26包安特大车祸”发生在陕西省延安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非当地人尤其是空间距离较远的受众在读过这条新闻报道之后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不会担心、害怕哪天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头上,反而认为这种重大车祸发生在离自己很远的延安而非周边地区,不会正巧自己碰到,且对于受众出行的交通工具的选择不会有较大影响,很多人不会因为这条报道而不敢再乘坐高客。所以说受众距离信源越远,第三人效应越强。
  第四,个人特点。个人特点也对第三人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那些不易受到他人意见影响的受众更容易产生第三人效应,且第三人效应的发生也和个人人生阅历有关。年龄和教育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关于第三人效应中教育变量的研究一直是不确切的, 有些研究发现教育与第三人效应呈正相关,但却没有实证的支持,然而也有研究却发现教育不是第三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学者认为自尊是造成第三人效应的原因,但很少对自尊与第三人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即使是少数分析自尊和第三人效应关系的研究,也只验证了高自尊者认为媒介对自己的影响较小,低自尊者认为媒介对自己的影响较大。”
  “8·26包安特大车祸”新闻报道的受众面向社会各个阶层,阅读该新闻的读者可能是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如果是高学历受众,其自我效能较高,对自身能力常常做肯定的判断,受新闻报道的影响就会较小,故第三人效应较强。反之,当一个社会层次较低,自我喜好、自我效能都比较低的受众,阅读报道后的反应就会是受到负面报道的比较强烈的影响,会恐惧、担忧发生类似新闻报道中的事情,此时第三人效应相应的较弱。
  综上所述,第三人效应的产生是受众在阅读媒体报道内容后在心理上将自我与他人置于一种对立的双方,在潜意识中强调与他人的差异,强化自己的优势。而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强调和谐与共赢的时代,只有意识到自我对他人认知的局限,不断求同存异,才能建立真正平等、友善的关系,媒体传播信息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①卢珂,《植入式广告与第三人效应》,《新闻传播》,2010(8):19
  ②王娜:《从第三人效应理论谈对受众媒介认知能力的培养》,《东南传播》,2011(1):96
  ③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④罗文辉、牛隆光:《自尊、第三人效果与对限制媒介支持度的关联性研究》,《新闻学研究》,2003:141-167
  ⑤蔡骐,《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EB/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4384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2011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璧
其他文献
腰背痛是尽人皆知的病痛。日本有句话科“四十岁的腰,五十岁的肩”。美国哈佛大学卫生学院估计,美国全年有七千万人患有腰背痛,这些人为治疗腰背痛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不能工作所造成的损失,约值七十亿美元。在我国,经过调查统计,据说“五日之家,常有一腰痛”,可见腰背痛发病之多,影响之重,已不容忽视了。为此,已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如国际上的“世界腰痛研究协会”,我国的“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等等。经过努力,现在对腰背
妈妈发现,宝宝最近有几次半夜磨牙,担心是不是肚子里有虫。于是,抱着宝宝去儿保门诊咨询。医生详细问了宝宝饮食起居,给孩子做了一些检查,最后告诉宝妈,孩子睡觉时磨牙,不是肚子里有虫,而是睡前吃得多了,或者是过度兴奋引起的。平时注意一些,是可以避免宝宝半夜磨牙的。  体内有蛔虫,只是引起宝宝磨牙的因素之一,其实,宝宝磨牙是一种行为问题,是宝宝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那么,主要有哪些问题会引起磨牙?1.局部咬
神秘人二号和金木见大事不妙,便准备溜之大吉。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柯贝西看在了眼里,这点小心思怎么能瞒得过我们的侦探女王呢?  关键时刻,柯贝西从口袋里掏出了秘密武器——那颗在金木眼皮底下制作完成的大炸弹。一见此物,神秘人二号立即投降,他可是十分清楚柯貝西的脾气。  记住,无论你有多么大的把握,千万不要招惹柯贝西。  “那位先生?”柯贝西用手指头戳着自己的太阳穴,露出一副不耐烦的神情,嘴巴里还念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意大利秋季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據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医学家拉涅利·古埃拉博士近日表示,根据目前形势,意大利秋季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感染病例缓慢而稳定增加;第二,随着学校重新开放,感染病例快速增长;第三,新增感染者住院人数大幅提高。  据报道,古埃拉博士对秋季疫情的预测,不仅关乎意大利,而且关乎欧洲乃至全球的疫情趋势。
我左脸有块疤痕,很苦恼,求助介绍一所医院去就医(附一照片)。(湖北梁吉琼问)  答:疤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不同原因形成的疤痕,性质也不同。从照片看,你左面部的属条状疤痕,而且是顺皮纹方向,一般可不必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疤痕将不明显,若疤痕比较粗大、显目,可设法切除,重新将皮肤仔细、精致地缝合起来,会使疤痕变得细而不显眼。考虑到你来南京就医殊多不便,故建议你去武汉市或其它
摘 要:古诗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古诗文真正走进学生内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吟诵与诵读。文章分析古诗文教学现状,指出吟诵的重要意义,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总结吟诵与诵读的结合策略,探寻学习古诗文的形境、情境、理境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吟诵;诵读;文化;教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
【摘 要】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各地电视台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希望通过记者站手中的人脉资源将自己媒体的新闻报道做得更好、更深入。如何充分利用记者站手中的资源、如何分清记者站的主次工作、如何挖掘到更精彩的新闻素材,一直是各个电视记者站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历,谈谈对记者站工作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记者站 主业 副业  2005年2月1日,天津电视台第一个自主创办的驻
关于X射线    当你发烧、咳嗽、外伤或者检查身体时,医生常常请你透视一下或拍一张片子。这就是利用X射线来检查体内脏器及骨骼有没有病。芷是一种理想的诊断疾病的手段。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80多年前首先发现的。它曾轰动了世界。开始时没有搞清它的性质,就以代数中的未知数“X”来命名,所以大家称它为X射线。其实它和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一样,都是一种电磁波,不过它的波长较短,只有可见
一位中年男子,呃逆已半月,服药未见效。笔者采用《新医药学杂志》所介绍的治呃逆验方,嘱病者将韭菜子18克洗净,然后研碎成粉末,早,晚2次用温开水吞服。病者照上法,服药2次,呃逆霍然消失,未见复发。后笔者又用该方治疗呃逆病者6人,一般均用2~4次告愈。  由于疗效显著,药物易得,特此推荐。    治疗子宫脱垂一法  李治方    “子宫脱垂”中医称为“阴挺”、“阴脱”,或“颓疝”等病范踌。是妇女产后的
【摘 要】近年来,“网络圣战”常有发生,并以其规模巨大严重影响网络安全。本文试图运用网络群体事件的理论来具体分析“6·9圣战”中的信息传播特征。  【关键词】圣战 群体性事件 网络 信息    “网络圣战”指的是网络空间中发生在网络团体之间双方因意见、观念等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对抗方式。挑起圣战的主动方向其所认定的目标群体的网络社区发起进攻,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大量发帖或恢复帖导致对方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