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普及方法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整个国家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普及方法的研究,对于推进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普及;传承;保护;材料;方法
  手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经过制作者内心的提炼,是区别于工业的机械化生产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的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精密的工业仪器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结合,逐渐替代了手工的制作与改造。工业的进步,使纷繁复杂的工艺制作程序变得简洁,并且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复制,打破了手工艺品“物以稀为贵”的价值所在;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放在了能够迅速获得利益的生产方式上,手工艺的制作周期过长,渐渐的被人们抛弃;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各式各样的思想与潮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新型职业,远离了传统手工业。工艺品的制作艰难,耗时,熟练度要求高……种种因素使得一些传统手工艺失去了继承,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而消失在时代浪潮中。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困难
  1.1传统手工艺传授方法
  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通常以父传子,师传徒的形式存在。父亲把手艺传授给儿子,儿子再把手艺传授给孙子:师傅传给了徒弟,徒弟再变成师傅,一代人努力,一代人改进,一代人坚持,一代人传递。儿子改进了父亲,徒弟改进了师傅。这样一脉相承持续到今,真正核心的技术往往不会外传,因为人们总是害怕自己被别人所取代、超越,宁可失传也不会外传,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门户观念”。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这样的“门户观念”也是存在的,许多行业还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拜师礼这样的古老的传统形式依然随处可见。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统的一部分,但正是是这样的传统阻碍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首先,越来越多人更愿意学习新兴科技,而不是继承自己父辈们的职业,这样父辈们的手艺、技术得不到传承,又不愿意教授给外人,这样导致传统手工艺无法得到传承,开始出现大量“最后一个”手艺人的说法:其次,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冠以“独门”、”绝密“、”祖传“这样的称号,使得人们越来越对传承与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样的称号总会使人望而生畏,从而远离并拒绝。最后,很多的手艺仅仅只存在于艺术层面,无法直接的产生艺术价值,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需求,导致了很多老手艺得不到传承。
  1.2传统手工艺材料昂贵
  手工艺品之所以珍贵,一方面在于它巧夺天工的技术,另一方面与它本身的材料也有着不小的关系。商品经济带动下的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使得原材料的价格不断的上涨。举个例子,黄金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等级较高的象征,它也是流通千年且经久不衰的货币形式之一。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曾经的首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悉,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的首饰制造业远超于欧洲,高超的技艺使得黄金首饰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装饰性,首饰制作行业也一路走高。但是随着通货膨胀、战争等因素的出现,黄金价格在这一时期一路飞涨,加上一些社会因素,黄金首饰的需求变少、黄金的价值却升高,原材料昂贵的价格导致中国的首饰制造行业被严重打压,人才的流失与行业机构逐一的消失,如点翠、牙雕、根雕等手工业,都面临着传承困难的局面。
  1.3现代经济社会对传统艺术冲击很大,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放在了资金运转与积累,从而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而在这样的快节奏经济发展中,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中:
  第一,手工艺品制作周期长。一件手工艺品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制作,究其原因,首先,手工艺品在选材上有着相对苛刻的条件:如玉雕、根雕、牙雕等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原料,更是难得,甚至于达到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程度,从而使进度延缓甚至停滞。
  第二,手工艺品艺术价值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无法跟进经济发展的节奏。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几百万年之间,手工劳动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方式占据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全部。自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劳动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廉价的工业产品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科技所能创造的一切应该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状况对于那些功能低下、价格昂贵的手工艺品存在着极大地影响与挑战。当艺术价值无法得到认可,商品价格又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其经济收入效应的需求时,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第三,从事手工艺行业人员稀少。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全球文化逐渐的开始融合。信息化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使世界发展走向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格局。随着交流的扩大,技术水平也在与日俱增。这样的情况使得人们出现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手工的即是落后的,从而致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制造业。行业无法得到新鲜血液,几乎全依赖“老艺人”苦苦支撑。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普及方法
  2.1传承方法的改革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现状几乎可以用“不容乐观”这四个字来形容,要想改变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就是对传承方法进行改革。本人针对上述种种做出如下几种建议;
  ①根源上改变父传子、师传徒的传承方式,取消门户观念。让大批的年轻人获得学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机会。有了新鲜血液,才能保证传统手工艺行业不断地传承。
  ②设立专业的教育机构,使得对人才的培养系统化。有了相对专业的教育机构,便可以正确的引导求学者的学习;组织民间手工艺人进学校、社区开展培训,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相关博物馆、讲座活动为载体,并在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里举办展览和现场传习活动,促进人们体验传统手工艺文化。
  ③提高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使传统手工艺成为一个提高人民生活品味、提高人们生活乐趣的精神需求品。比如“字在”活字工坊,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思维,将活字印刷技术再一次融入现在人们的生活,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留住我们民族文化之根,藉此浸润我们的孩子从小亲近汉字,使人们更加的出于主观地去接受、去了解传统手工艺。
  2.2制作方法的革新
  在制作方法上,需采取更为妥当的改进,使传统手工艺更加的亲民。例如刺绣工艺通过技法的改良、梳理、简化而形成的近年来相当火热的十字绣;陶艺通过半工业半手工的改进后所形成风靡人们生活的DIY陶制绘画等等。
  通过制作方法上的改进,让原有的技艺变得简单易学。从而使传统手工艺在社会传播,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个部分。
  2.3原材料的改革
  通过对原材料的改革来拉低手工艺的制作先决条件。寻找替代品,使原本昂贵的材料,变得容易入手。比如将点翠工艺中翠羽这种既昂贵又对环境有极大破坏的原材料用烧蓝工艺进行替换;漆器制作中将天然大漆替换为普通人工合成漆,腰果漆等价格较低,对人体伤害较小的材料。这样不但可以让一些原本因为原材料而变得困难的手工艺制造业,开始向简单方便的趋势发展,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起到对传统手工艺传承推广的作用。
  解决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能先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傳统手工艺发展与传承的新路子,做好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工作,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并且利用,使传统手工艺在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又能得到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绩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在传记文学理论方面,吸收了前人重点强调的部分,力图能够多补充一些佐证的材料,另外以期有新的发现,比如关于胡适传记文学理论的趣味性问题;在创作实绩方面,借鉴了前人对一些作品的阐释及归纳的一些方法,本文试图从更多的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理解胡适创作所取得的实际成绩。  【关键词】:传记文学;
期刊
【摘要】:晚礼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在更多领域得以展现。影响晚礼服的因素很多,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制约着晚礼服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晚礼服的需求也会不同。现今的晚礼服已然成为女性出席宴请的“战袍”,因而女性在选择晚礼服也更为慎重,传统造型单一面料的晚礼服已经很难满足女性的需求,因而,本文将从设计和结构的角度来探求晚礼服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晚礼服;设计;结构;  
期刊
【摘要】:审美情绪是指在审美情境下,人在物质精神需求被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强调在审美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艺术创作而言,情绪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与认知、动机等心理要素结合在一起,贯穿創作始终,是艺术创作心理的核心问题。金农是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的绘画题材多种多样,本文以金农的《寄人篱下图》为例,从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生活态度来分析其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情绪,并对其做出评价与总结。  
期刊
【摘要】:黑白木刻以一种视觉的形式呈现人的行为和意象。这种呈现不是摹仿现实世界,而是穿透笼罩在现实外表下的层层厚壳,指向人深层次的生存困惑,超越这个现实世界而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  【关键词】:语言特性;木刻创作; 创作来源;艺术特质;审美情趣  一、黑白木刻语言特性  (一)、木刻的“间接性”  有必要重新讨论木刻的“间接性”。因为这有可能成为我们解读木刻版画语言独特性的一把钥匙。一般意义上的版
期刊
【摘要】:《中国工会百科全书》称:“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工会为职工群众及其家属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场所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泰安市工人文化宫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活动阵地、职工文体团队及职工学校的资源与优势,广泛开展送文化、送培训等公益活动,为繁荣职工文化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当地职工名符其实的‘学校和乐园’。”  【关键词】:工人文化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古埃及绘画有着明确的法则,其后20世纪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又借鉴了此法则,二者看似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从原因、内涵、表现形式等多个角度分析与探讨,认为古埃及绘画与立体主义是两条交叉的线,只在某个特定时空相互交融,之后便各自发展,所以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应辩证对待。  【关键词】:古埃及;平面律;毕加索  古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艺术种类繁多,特征鲜明,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艺术文
期刊
【摘要】:俗语说“人靠衣服马靠鞍”,衣服不仅仅是单纯防来遮羞的工具,着装也是人的形象最大的一个工程,若要离开这唯一的装饰材料,人的形象就没有意史了。尤其在文艺舞台上,服装已不是简单的装扮和美化演员的服饰,服装已经成为舞台美术的一部分,一个活动的景色。服装与布景、灯光、道具、音响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是舞台美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歌舞团;演出
期刊
【摘要】:在鲁迅先生的拓荒、扶持和倡导下,通过木版一个版画画种的创造活动,能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荣辱与共,代表着一个民族争取解放与独立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年代的文化取向,对现代民族精神产生如此重要而深刻影响的情况,在中国美术史及至世界美术史上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新兴木刻运动;解放区木刻;国统区木刻;意义  在政治范畴,延安时期具体落实在公元1936—1948年,而谈
期刊
【摘要】:《诗经》的“雅”诗分为大小雅,主要反映周代的贵族生活。对比雅和变雅,诗中的宴饮目的逐渐变为纵情享乐,周朝礼乐文化的衰败可见一斑。怨刺诗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体现周朝士大夫的独立人格和大无畏精神。周人史诗展现的是周人对先祖事业的继承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指导。总之,大小雅潜藏着周人继承先祖事业而后成就万世功业的理想,也寄托着周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关键词】: 诗经;大小雅;文化;宴饮;怨刺
期刊
【摘要】: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对于园林景观工程质量、功能的发挥起着直接影响性作用。观赏性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成分,合理运用观赏植物,将有利于增添园林景观的鲜活力与生命力。文章将从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植物的作用着手分析,进一步提出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植物;应用策略  观赏性植物的主观赏性部位为茎干、叶丛,而随着季节的不断变换,观赏性植物所呈现的形态与色彩也会各不相同,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