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人群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的检测及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人群血清中是否存在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方法研究对象为4组:第1组为2002年非SARS患儿88例(2002年备存血清);第2组为2003年SARS流行期间非SARS患儿89例;第3组为某SARS定点医院一线医务人员65例,均在SARS临床一线工作1个月;第4组为北京儿童医院非SARS一线工作人员33例.所用方法为间接ELISA法.结果第1组抗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G检出率为19.1%,第2组为12.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组和第4组抗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G检出率分别为1.54%和3.03%,两组差异也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若分别将第1组和第2组合并、第3组和第4组合并进行比较,则儿童组抗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G检出率为15.82%,成人组为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另外,把儿童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1岁、~6岁、>6岁,<1岁年龄组抗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G检出率达36.36%,其余两组分别为8.77%和9.21%;<1岁年龄组的检出率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1.结论非SARS儿童血清中可检测出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其检出率为15.82%,其中<1岁年龄组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的检出率达36.36%.但该特异性IgG产生的原因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探讨球麻痹患者最佳的雾化吸入方式,提高吸入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回顾性调了35例行持续超声雾化吸入的球麻痹患者,发生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有9例,其中有3例发生严重的窒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 p27kip1蛋白和周期蛋白 E(cyclinE)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SP法,检测 p27kip1和 cyclinE蛋白在 37例大肠腺癌和 26
目的 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CML患者接受imatinib治疗,其中慢性期(CP)17例,加速期(AP)13例,急变期(BC)24例。imatinib用法:CP患者400mg/d,AP和BC患者600mg/d,均为餐后一次顿服。治疗前全面查体,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血象2
目的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析用简化评分系统评估患儿病情的效果 ,以期更好地适用于基层医院。方法 对 14家三级医院的 10 36例患儿 ,于入院第 1、3、7天及出院或死
目的利用99mTc-硫胶体(99mTc-SC)制备放射性血栓栓子,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观察体内血栓动态演变情况,以及溶栓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应用99mTc-SC加入人全血中制备放射性血栓,通过洗脱实验等方法评价核素在血栓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动物实验采用自体放射性栓子经犬的股静脉注入建立的PTE模型,对模型显像观察14 h,利用核医学的感兴趣区(ROI)技术以及离体方法测定栓子的自发溶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E-钙粘附素(E-Cd)浓度和组织E-Cd的mRNA水平,探讨E-Cd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9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应用点杂交法和计算机灰度扫描分析组织的mRNA灰度均值.结果 血清E-Cd浓度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浸润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膨胀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E-C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MRI检查技术 ,以肿瘤的廓清率为标准 ,再结合该时间点的信号增加比 ,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 6例共 41个肾上腺肿瘤均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4~5个月龄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缺血组、HBO组和假手术组.观察脑梗死灶体积、凋亡细胞数量及凋亡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HBO组与缺血组相比,6 h~10 d各相应时间点梗死灶体积均明显缩小,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1);HBO组缺血48 h后,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复发癌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的30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切除组(7例)和非切除
目的 探讨心肌重塑中AT1受体、β1受体与PKC和MAPKs信号转导通路间的关系 ,以进一步探讨心肌重塑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