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结局: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 :癌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对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耐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患者预后较差.目前难治性DLBCL的定义仍存在争议,并缺少亚洲国家大样本队列研究的数据.为确定中国难治性DLBCL的定义及疾病结局,我们开展了这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利用来自中国8个中心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了难治性DLBCL治疗反应的回顾性分析(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REspoNse of refractory DLBCL,REAL-TREND).接受根治性化疗的DLBCL患者被纳入REAL-TREND数据集.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由于不同研究中心之间的治疗缓解率存在差异,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难治性患者的缓解率进行了汇总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确诊的、共2778例DLBCL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对之前文献报道的定义进行验证后,SCHOLAR-1研究的定义适合界定难治性DLBCL.难治性患者的估计5年累积发生率为2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8%–22%].确定为难治性疾病后,总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0%(95%CI:22%–38%)和9%(95%CI:4%–15%).对免疫化疗无反应或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以内复发的患者生存较差,中位OS为5.9个月(95%CI:5.5–7.1),2年OS率为16%(95%CI:12%–20%).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国际预后评分4–5[风险比(hazard ratio,HR)=2.22;95%CI:1.47–3.35]、中枢神经系统复发(HR=1.43;95%CI:1.04–1.97)及最佳缓解状态(部分缓解,HR=2.68,95%CI:1.42–5.03;疾病稳定/疾病进展,HR=5.97,95%CI:3.21–11.11).结论 本研究是针对难治性DLBCL的第一个大样本亚洲队列研究.证实SCHOLAR-1研究中的难治性DLBCL定义筛选出的患者,预后最差,因此适用于作为难治性DLBCL的筛选标准.由于在利妥昔单抗时代的临床治疗结局较差,难治性DLBCL患者仍需新的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腺病毒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12%~20%[1],6个月~5岁儿童多见,其中部分发展为重症.腺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组织易噬性,除累及呼吸系统外,还可引起咽结膜热、脑炎、肝炎、心肌炎、胃肠炎、尿路感染等,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侵袭性感染.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腺病毒是导致肺炎患儿死亡的首要病原,部分存活患儿预后不良,14%~60%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本文就重症腺病毒肺炎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由产时或孕晚期脑缺氧和缺血引起的脑损伤[1],能导致成人和儿童死亡或长期神经损伤[2-3],是全球儿童急性期死亡以及慢性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4],也是全球足月和早产的新生儿围产期脑损伤主要的危险因素[5-7].围产期缺血和缺氧发生率为1‰~6‰,并且在新生儿HIBD中约40%的新生儿因HIBD死亡,还有30%的患儿遗留终身神经损伤[8-9],如脑瘫、癫痫、认知、行为、注意力、社交和学习困难等[10-12].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是由痘病毒家族的双链DNA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常见良性传染性皮肤病[1].MCV属痘病毒,目前已发现4型及若干亚型,但以MCV-1型最常见[1].MC是世界上50种常见疾病之一[2],MC的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皮肤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自我接种进行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周~6个月不等,通常为2~6周.临床上,MC以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为特征,皮损直径通常为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化脓性呼吸道疾病,通过宿主、环境以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以反复感染、气道炎症和肺功能逐渐下降为特征的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1-3].儿童支气管扩张常见的症状是慢性湿性咳嗽[1],以白色黏液性痰液为主,脓性、黄色和绿色痰液也占一定比例[3].支气管扩张包括两类,一类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另一类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前者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4],后者可分布于各种人群[5],本文仅讨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支气管扩张是呼吸
1 病例资料rn患儿,女,2岁4个月,体质量13 kg,2019年11月5日因“发热1d”于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儿康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肾炎、结核、血液病、免疫性疾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前1d开始发热,为中低热,伴鼻塞、烦躁不安,无寒颤、抽搐、惊跳,偶有咳嗽、清涕,无呕吐、腹胀、腹泻.患儿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予以物理降温后仍反复发热,未给予药物治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7.19×109/L、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56.9%、淋巴细胞(LYMPH)百分
儿科抗菌药物耐药现象日趋严峻,许多感染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氨基糖苷类是广谱杀菌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2018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90%,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达7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远低于碳青霉烯类,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远低于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8%
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频繁的呼吸暂停会导致早产儿神经系统损害,影响患儿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咖啡因是临床预防和治疗AOP的一线药物,其用于治疗AOP已有40余年的历史,相比其他黄嘌呤类药物,咖啡因具有疗效好、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及常规剂量下无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AOP的首选用药[1].随着咖啡因在AOP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对改善早产儿神经系统预后的作用逐渐引起新生儿学界的重视.目前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显示
维生素A(vitamin A,V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维持视觉功能、促进细胞增生分化、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骨骼代谢、改善贫血等有重要作用[1-2].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可造成千眼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等,导致生长发育落后、贫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5].国内一项纳入2096例1个月~12岁儿童的研究显示,血中维生素A平均浓度为0.2715 mg/L,VAD发生率高达19.61%,但是没有新生儿V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及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说明书提示尚无<12岁患儿使用的研究,因此<12岁患儿应用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应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背景与目的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阶段的恩杂鲁胺耐药问题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的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恩杂鲁胺(enzalutamide Enza)耐药细胞模型并筛选相关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雄激素非依赖的人PCa细胞株C4-2B的IC50值,确定Enza的初始处理浓度.然后,成倍增加Enza的初始浓度作用于C4-2B细胞,诱导建立PCa的Enza耐药细胞株(命名为C4-2B-ENZ).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