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校学生因入学门槛低,社会阅历浅,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有待提高。高职院校语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成为德育渗透的极好载体,为使高职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从语文教学这个视角浅谈高职生德育渗透。
【关键词】高职生;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即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入校门槛较低,普遍比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要低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缺乏判断力,比较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步入歧途。而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因其学科性质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载体。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与高职生德育渗透的关系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选题丰富,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实用文等,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精神进行滋养的极好素材。
(一)课堂上组织学生诵读怡情娱性
诗歌、散文是诵读的极佳材料,通过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语句的含义,体验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所勾勒的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怡情娱性的目的。
如诵读屈原的《离骚》感受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了解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他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对学生无不是一种震撼。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也成为很多学生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
诵读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发学生豪迈自信的情怀。诵读《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等散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通过诵读各类文章来染情怡性,达到滋养精神培养道德情愫的效果。
(二)老师以多种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明辨是非
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表白呈现。由于他们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的见解和认识会出现片面、主观上的偏差或错误,老师在这时起着答疑解惑的作用,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素养一定要丰厚,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透过作文写作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文章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学校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个性呈多样化、多元化表现,通过课堂布置作文进行写作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学生的习作中往往会坦露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和心里的想法,语文老师通过作文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摆脱烦恼和痛苦,用真情和关爱来教育学生,使之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通过课外经典文学阅读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语文教学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敦促学生多在课外阅读经典来进行德育渗透。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国学经典是我们一辈子的粮食,是一把能解开疑团的万能钥匙,是一扇环视世界的窗口。经典文学是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人类智慧结晶,经常阅读经典文学的学生,会养成尊敬他人、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学生会变得文质彬彬,知书达礼,人生品位和欣赏能力都比不读经典的学生要高。他们有自信,懂关爱,成功的概率更高。经典文学的阅读将对学生道德层面的提高受益
无穷。
总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经典阅读相结合,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璟.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青春岁月,2014(21).
[2]孔瑞珠.润物于无声之中——浅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3]李霞.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
[4]郝建军. 浅谈德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5]卢志宁.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 硅谷,2009(7).
作者简介:聂伟,女,1968年生,湖南长沙市人,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张驰)
【关键词】高职生;语文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即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入校门槛较低,普遍比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要低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缺乏判断力,比较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步入歧途。而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因其学科性质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载体。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与高职生德育渗透的关系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选题丰富,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实用文等,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精神进行滋养的极好素材。
(一)课堂上组织学生诵读怡情娱性
诗歌、散文是诵读的极佳材料,通过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语句的含义,体验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所勾勒的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怡情娱性的目的。
如诵读屈原的《离骚》感受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了解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他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对学生无不是一种震撼。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也成为很多学生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
诵读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发学生豪迈自信的情怀。诵读《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等散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通过诵读各类文章来染情怡性,达到滋养精神培养道德情愫的效果。
(二)老师以多种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明辨是非
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表白呈现。由于他们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的见解和认识会出现片面、主观上的偏差或错误,老师在这时起着答疑解惑的作用,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素养一定要丰厚,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透过作文写作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文章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学校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个性呈多样化、多元化表现,通过课堂布置作文进行写作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学生的习作中往往会坦露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和心里的想法,语文老师通过作文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摆脱烦恼和痛苦,用真情和关爱来教育学生,使之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通过课外经典文学阅读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语文教学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敦促学生多在课外阅读经典来进行德育渗透。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国学经典是我们一辈子的粮食,是一把能解开疑团的万能钥匙,是一扇环视世界的窗口。经典文学是经过几千年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人类智慧结晶,经常阅读经典文学的学生,会养成尊敬他人、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学生会变得文质彬彬,知书达礼,人生品位和欣赏能力都比不读经典的学生要高。他们有自信,懂关爱,成功的概率更高。经典文学的阅读将对学生道德层面的提高受益
无穷。
总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经典阅读相结合,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璟.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青春岁月,2014(21).
[2]孔瑞珠.润物于无声之中——浅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3]李霞.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
[4]郝建军. 浅谈德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5]卢志宁.高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 硅谷,2009(7).
作者简介:聂伟,女,1968年生,湖南长沙市人,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