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行动”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致力于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山东“样本”.首先是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观念变革、推进评价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良好生态;其次是勾画“九大行动”改革方案,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最后是通过完善机制制度建设,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其他文献
结合工作调研,对当前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理性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一是警惕单一化倾向,保证劳动教育的多维推进,包括教育目标的多维调和、实施路径的多样复合、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等.二是切忌浅表化倾向,注重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升,包括推动课堂教学从“你听我讲”走向全面参与、校园文化从宣传为主走向生活融入、校外劳动从单纯体验走向完整实践.三是避免机械化倾向,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机发展,为此要通过挖掘各类课程、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劳动教育的合理统整与渗透;在保证教学目标同向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协调统一.
“双减”政策以雷霆万钧之力,给基础教育带来强烈震荡,教育生态发生剧烈变化.教育旧生态被颠覆性打破,原有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补习机构的关系格局被改写,但教育新生态远远没有形成.旧局面已经土崩瓦解,新局面尚在襁褓之中,教育新生态的生成正处于探索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正处于焦虑期,所谓“乍寒还暖时候,最难将息”,探索阶段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焦虑不可避免,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减后各方都无动于衷、波澜不惊,未必是好事情.不知所措、惊慌失措都是暂时现象,一旦尘埃落定,各方习惯之后,焦虑就会大大减缓.因此
期刊
面对新课标、新高考改革给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通过构建“新扁平化”领导方式变革年级负责制的运行模式,提升年级部管理效能.在“新扁平化”领导方式下,年级负责制的工作路径包括围绕关键任务凝练改革愿景、基于特定任务开展项目化研究,以及为年级主任创造性完成任务赋权赋能.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颁布后,学校实践中存在校长和教师对《规则》立法目的认识不清晰、配套校规校纪不健全、制定校规校纪不规范、实施教育惩戒不合理等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引导督促《规则》落地实施;中小学校应制定完善校规校纪,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学生争议申诉委员会等制度,健全教育惩戒实施和监管、救济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水平;教师应依法依规履行学生管理职责,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课后服务的覆盖地区、学校和学生数量都急速增长.为保障课后服务供给质量,经费投入上应采取政府财政为主、服务享有者家庭合理分担、其他主体积极参与的多渠道筹措经费方式,并通过专项和预算管理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中小学校常规性教育教学活动的经费保障体系中;同时应灵活采取本校教师和校外专业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组合提供方式,并通过机构自评和第三方评估,把控课后服务的质量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