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随身携带桃花源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生在一个富贵之家,其外祖父是清代名臣张之洞。她的父亲水钧韶,曾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当年乘车去圣彼得堡上任时带了45节车厢的随从和40个厨子。后来,她父亲还担任了天津市市长。
  10个兄弟姐妹中,水世芳排行第八。家教极严,平日她和父亲难得一见,偶然传见,父女间的对话仅仅限于“一切都好吧”“都好”……
  她在著名的女中读书,从齐鲁大学毕业,进入设在重庆的荷兰驻华大使馆工作。期间,她认识了担任使馆秘书的荷兰人高罗佩。高罗佩不仅是职业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小说家。
  他们一见钟情,迅速进入热恋。临到高罗佩提起婚姻大事,她才提出,要高罗佩同时娶她的妹妹作二房。对信仰上帝的高罗佩来说,这意味着重婚罪。他愁眉不展,向在重慶结识的朋友蒲乐道——一个把自己当作中国人的老外求教。
  听完前因后果,蒲乐道哈哈大笑:“你的爱人必定是个心地温和的少女,她很爱她的妹妹,所以不肯和妹妹分开。你答应她一生让妹妹跟你们同住,不是很好吗?”高罗佩欣然听从。
  一个月后,高罗佩和水世芳在重庆结婚。婚后的生活并非万事如意。外交官的职业特点是三年一调,水世芳跟随高罗佩先后前往美国、日本、印度、黎巴嫩、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一路奔波。最困难的日子是在印度,那里气候酷热,周围没有一个中国人;在黎巴嫩时,正逢战乱,四下里流弹穿飞,她带着三岁的孩子在山顶上避难;在海牙,他们前后搬过10次家。
  二战结束后,高罗佩开始写《狄仁杰断案传奇》,声名日隆,但业余时间也全遭占用。她在富贵之家得到的训练,在这种时候显示出了不凡:虽然生活失范,她仍旧保持着风范,她像一块飞地,随身携带桃花源,始终镇定而优雅,迅速适应新环境,在宾客盈门的晚宴上谈笑风生……
  由此,人们理解了为什么在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断案传奇》中,那些奇女子,不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或者风尘女子,总是那么有教养却又情感丰沛。在与水世芳结婚后,高罗佩把书斋改名为“吟月庵”。
  水世芳最怀念的是在重庆的生活,结“天风琴社”,和徐悲鸿、于右任、冯玉祥来往,那是她最好的时光。
  1967年,高罗佩被诊断出患有肺癌,于1967年9月24日在海牙辞世,享年57岁。当时,他的身份是荷兰驻日本大使。有人鼓励水世芳写回忆录,她只说:“过去的嘛,算了。”高罗佩生前喜欢藏书,收藏的重点是中国古籍。水世芳把高罗佩的全部藏书及遗稿捐出来,珍藏于荷兰莱顿国立大学汉学研究院专门设立的“高罗佩藏书专室”,这里成为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一块宝地。
  水世芳是民国奇女的典范——周游列国的不稳定生活,故国的战乱,正好凸显了她的独到魅力。白天枪林弹雨里来去,晚上从容地出席各种场合,应对自如。
  随身携带桃花源,将自己始终置于美好精神的境界中,优雅、淡定、从容地生活,尽管不易,但是可以努力。这样,一辈子的情感,于人于己,都不会意兴阑珊。
其他文献
初恋时,父亲送我三个字:有分寸  赵又廷从小就是“大众情人”。13岁时,班里的20个女生,其中有15个在情人节时给他写卡片。父亲看到卡片,很认真地告诉他:“你不可以对每个女孩子都一样,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要清楚地让人家知道。”  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约赵又廷去看电影。赵又廷觉得很苦恼,因为那个女生不是他喜欢的类型,可是如果他不去,又怕让那个女生很没面子。他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说:“这
期刊
离婚后,我每周要探望女儿一次。  我38岁时,才决定要这个女儿。对青青来说,爸爸太老了;对我来说,她又太小。青青不懂这些事情,她才3岁。  我不能去前妻家,只能到幼儿园去看她。我悄悄站在教室后门,透过一小块玻璃,寻找女儿。青青坐在小板凳上,她的丹凤眼已具雏形,直勾勾地看着远处无法洞悉的所在。她竟然那么敏感,很快就感到透过后门的玻璃,有我那注视的目光。青青跌跌撞撞跑过来,她打不开门,就用小手拍打,哭
期刊
老公士康是单亲,早年公公被小三领走后,婆婆就单身生活。她事业非常成功,退休前那可是医院里有名的儿科教授,现在也常被车接走出诊。  平日里,她一向穿戴整齐。优雅知性,不比平常人家的琐碎老人,话特别少,但只要说,其中就必有含义,不捉摸个十分八分的,你准保接错话。  比如婆婆问我这世界上什么事最公平?我回答高考,婆婆摇头;回答竞聘上岗,婆婆浅笑,文绉绉地告诉我说——排队。  想了一顿饭的工夫我才想明白,
期刊
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画画时,认识了正在散步的罗威大叔和他老伴。老两口热情地邀请我去参观他们的巧克力作坊。  罗威大婶亲手给我演示了一遍巧克力的做法:先把用可可豆炒制出来的一种棕褐色固体放在一只银制容器里,倒上热水融化成黑色糊糊,然后依次是冷却、灌模、刮型,最后等待固化。  巧克力浆的调制和冷却都是在一间特别的屋子里进行的。这间屋子的结构有点类似我国新疆晒葡萄干的风干室,恒温、恒湿、通风,不见光。罗威
期刊
我盼着能住在一楼,而不是像我先前住的五楼和现在正住着的三楼,我要在一楼拥有一个小院。我知道我永远无法拥有田园和乡村了,我只好想着让自己有一个一楼小院,小院要朝阳,要透光透气。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把旧主人在院中盖的违章小房拆掉,把院中的水泥的或方砖的地面全都掘开,除了用鹅卵石铺出一条小径,其余地方全都要裸露出泥土,再让蚯蚓帮我把这土地弄得松软。  我要种上两棵树,一棵是杨树,一棵是山楂树,杨树种
期刊
那一年,我18岁,眼里的男孩分作好男孩和坏男孩。坏男孩打架,逃课,走路戴耳机,踢起足球像是玩命。按这个逻辑,温旭应该是个坏男孩。可那一天,我发现了他不同寻常的可爱。  他在三班,我在七班。在庆祝“五四”运动的合唱比赛时,他站在队伍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我坐在台下,看到忍俊不禁的一幕:他们班所有学生的唇形齐张齐合,声势浩然。唯有他,明显地装腔作势,以为自己的小聪明混得过台下几千双雪亮的眼睛。结果,他们
期刊
同事对我说,要聊聊爸爸妈妈的爱情。  同事的妈妈患眼疾,已不大看得见东西。丈夫比她大好几岁,3年前去世了。他们的爱情多久了,不会褪色吗,不会只剩一个大致的轮廓?  同事说:“不会。有字为证。”  一大堆黄色的牛皮纸,每张都有半个巴掌大小,估计为信封一角。当年同事的爸爸妈妈同在报社工作,稿件往来,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废旧信封。  爸爸是报社“一支笔”,妈妈是新来的实习生——梳两根麻花辫、穿条花裙子的馋嘴
期刊
我有一个年轻的婆婆,只比我大19岁。她是我公公的第二任太太,比公公小11岁。不仅如此,我婆婆还是独生女,在她们那个年代,独生子女应该很少。据说婆婆的父母婚后一直不育,直到36岁才得了她这位千金,此后再也没有生育。  第一次见面,婆婆穿了一件粉色连衣裙,长长的头发染得乌黑发亮,编成一个斜发辫垂在胸前,有胸有腰,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他们一家三口走在一起,就像一对姐弟恋的恋人,跟一个父亲。我当时挺崩溃的
期刊
北京太大,尊严难找  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跨度里,断断续续地在北京住过好些日子。基本总结出北京的关键词了:人不傻,车真多,巨型停车场。  起先吧,也就是高峰段往三环里打车的时候司机脸色难看。后来,有一次懒得挤地铁,从国贸打车去北大。路程实在有点漫长,于是眯了一会,又眯了一会,眯到天色黯淡,定睛一看计价器:128元。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还是对首都心存美好想象,后海毁了至少还有南锣鼓巷吧,798恶俗了
期刊
开间盛满时光的店  李若帆,上世纪70年代人,生于北方,长在南方,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北方。l997年,她和老公一起创业,开办了北京大名鼎鼎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做了几年后,她对商业的兴趣淡了,终日忙碌的脚步慢了下来,想让生活拐个弯。  变化的灵感来得是那样自然而然。李若帆爱猫,别名叫“小猫”,她喜欢像猫一样过着悠闲平和的生活。或许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收集的嗜好,对于李若帆来说,收集与养猫有关的记忆便
期刊